第四十六章 很多小問題(續)(1 / 1)

紹宋 榴彈怕水 3199 字 1個月前

且說,趙官家這次過來,本意隻是想與太學生們開個年節座談會,交流一下,撫慰一下人心,孰料上來國子祭酒陳公輔便問住了他,也是讓這位官家心中慌亂一時。不過,得益於與諸位宰執們的交鋒鍛煉,趙官家到底算是身經百戰了,他一麵麵色不改,一麵心中百轉,卻硬是開口先說了些避實就虛的話:“此事說來複雜,當先之論,自然是朝廷抗金在前,萬事不可輕易旗幟,否則便致人心動搖;其次之論,在於為戰之道,首在務實,新學功利,恰應務實風氣,不可輕棄。至於五代時的馮道,固然曆事四姓八君……”你還彆說,言至此處,趙官家還真就忽然想到了一個詭辯的方向:“至於五代時的馮道,固然曆事四姓八君,但朕學問不足,實不知四姓八君之中,可曾有契丹耶律?”陳公輔微微一怔,卻又拱手認真相對:“好教官家知道,馮道所事之君其實不下十人,但皆非契丹耶律氏。而他雖也曾在契丹滅後晉時,出麵與契丹盤桓,維持局麵,但史家公論,彼時馮道勸諫遼主收攏部屬、維護中原百姓之事,反而是他難得有德之舉……”“朕不以為然。”趙玖聽得此言,登時心中有底,卻是堂皇打斷對方。“朕以為天下之事,一在上下,二在內外……而五代之事,正在於上下,彼時持兵甲者在上反覆肆虐,無人以腳下百姓為念,馮道亂世存身,曆事十主,固然有他不對的地方,但他能夠存己身之餘儘力存身下百姓之身,已經算是尤其可貴了。而今日事,正在於內外,金人在外如虎,大宋有亡國滅種之虞,此時便當摒棄萬般紛爭,以抗金為一意。至於王舒王(王安石)論馮道,依真看,多少隻是取馮道務實之處,並沒有為他張目的意思。”陳公輔聞得此論,倒是一時苦笑拱手:“官家此番‘務實’回對,臣雖不以為然,卻也得承認,官家言語自成勾連,自成一番道理,臣無話可說。”趙玖這時一身冷汗出完,一麵心中得意自己有此急智,一麵見到對方沒有糾結什麼道統,反而又多了幾分好感,便微笑相對:“其實,這便是朕常說,無論何人,但凡是抗金的朕都願納之,也是朕總說上下當相忍為國的本意了……便是眼下,陳卿並不以為然,可朕並也不在乎,因為隻要陳卿也願意‘相忍為國’,朕便願意與陳卿相‘勾連’。”官家在上,眼下可沒有哄堂一笑的傳統,甚至恰恰相反,這冷笑話一出,便是原本姿態自如的陳公輔都嚴肅起來,反而正色行禮,然後才昂然持禮做答:“官家此言,臣深以為然。”趙玖對此人愈發喜歡了。非隻如此,這番對答之後,趙玖卻是抓住了竅門,那便是抗金二字……實際上,他也想明白了,自己出來乾嘛的?通過聽取意見,安撫人心。為什麼要安撫人心,還不是看到張榮控製淮河後,東京人心有些浮躁,又擔心有大戰,怕屆時產生慌亂,造成人心波動,所以過來再度強調抗金大業不可廢?所以,那番言語也是他真心。而且,他又不是第一次強調抗金,而是一貫如此。轉回身前,既然趙玖握住了這種理論問題的核心,再加上剩下的太學生即便起身也多戰戰兢兢,隻是糊裡糊塗問個問題,便糊塗糊裡坐下,接下來不免順風順水。不過,後來太學生們也漸漸察覺到這些理論上的討論在趙官家一次又一次強調抗金後,顯得並無太大意義,所以隨著很多人心態放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問起了一些細致務實的問題。這還不算,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人聞得趙官家在太學行‘鄉校議政’,開始有很多在職不在職的官吏在經過趙官家同意且驗明身份後紛紛湧入太學院中,不惜站立觀望。而由於這些中低層官吏的殘餘,提問的質量,也越來越高。但這個時候,趙官家的幫手們也開始漸漸彙集,之前沒有隨同的三位宰執,以及其餘重臣聞訊,也都紛紛湧來,卻被趙官家直接安排到了自己身側,遇到一些難纏或不懂的問題,便直接拋給這些宰執、尚書、學士,乃至於禦史。沒錯,禦史中丞李光和監察禦史李經,以及殿中侍禦史萬俟卨,居然都被官家喚到了身側……這叫以彼之矛,充己之盾。就這樣,氣氛越來越熱烈,尤其是‘子產不毀鄉校’作為《春秋》中的大義,而《春秋》雖然地位有所下降,卻畢竟是多少年公認的儒家元經,事到如今也是十三經中無可置疑的一部,這就給今日趙官家的舉止提供了一種類似但遠超經筵的政治正當性。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儀式感,而儀式感又給所有人帶來了強烈的安全感與成就感。不說彆的,先來後到的近三十位重臣皆身著朝服,朱紫一片,就在太學大堂前的台階上按照身份、等級依次排列落座,哪怕屁股下的凳子很簡陋,但架不住身後便是孔先生和趙老板,這種當著聖賢的目光,與君主一起並坐,回答底層官吏與太學生們問題後帶來的滿足感,實在是太玄妙了。而對麵的底層官吏、太學生、士大夫,也因為有機會直接與偌大國家的核心權力層正麵交流而感到激動與振奮。對此,早就將問題儘數拋給大臣的趙官家,在後麵看了許久後,卻是起了一絲微妙的心態。這倒不是說他要搞什麼議會……雖然趙玖第一時間也是忍不住聯想到這個,畢竟太像了嘛……真正的關鍵在於,這位執政了兩年多的‘務實’官家敏銳的意識到,這次太學之行,無意間已經達成了胡銓那次殿試中提出的‘祭祀’效果。也就是通過簡單、但能讓大部分人認可、同時還有很多人參與的儀式性活動,來凝聚人心。天可憐見,以趙玖低劣的政治常識,一開始隻是想學一學春節走訪,以安撫人心的,但弄到眼下這個局麵,卻無疑超出了他的想象。但無論如何,如果他厭惡鋪張浪費且具有巫術色彩的祭祀的話,那為什麼不多搞幾次這種太學議政的事情呢?至於什麼議會或者大會,他是真沒想過,他也沒這個理論水平來做判斷,隻是說眼下來看,這個舉措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以趙官家自詡的‘務實’而言,他就沒理由放棄。一切為了抗金嘛!然而,如此和諧的鄉校論政,卻還是有刺頭。眼見著傍晚將至,趙官家指了一個又一個人,都已經要準備起身宣布這是一場勝利的會麵之時,下方前排一人,卻是徹底忍耐不住。其人瞅見空隙直接起身,兀自行禮,然後便揚聲相對:“官家,臣有言語!”趙玖見是胡銓,卻是微微一笑。話說,這位官家還真是一直在刻意避開人家胡銓,唯獨眼下他心情正好,倒是未免姿態從容,不急不緩:“胡卿,鄉校議政,講的乃是暢所欲言,但若不能有序有禮,便是言而無義……卿若真有諫言,可稍待片刻,待朕回宮路上,當麵說來,唯獨此時越次而發之言,恕朕不受,否則今日諸多有序有禮之眾,所行議政之禮,便要受你叨擾的!”此言一出,原本就有些不滿姿態的諸多太學生卻多昂然起來,繼而用稍待鄙夷的目光來看這個無禮之人,好像瞬間就忘了此人乃是之前數月的太學翹楚,今年恩科的第一等進士及第,而且還寫出了那種讓他們驚為天人的萬字雄文。饒是胡銓天不怕地不怕,此時也尷尬的不得了,隻能俯首相對。就這樣,這次鄉校論政,以一種超乎想象的方式勝利閉幕,而趙官家又親自留下,領著數十位重臣與太學生們和聞訊趕來的諸多中低層官吏們一起堂食……一直到晚間掌燈,趙玖領重臣從禦道上的汴河浮橋過去,又讓禦前班直甲士在浮橋處分出一半先護送宰執重臣們各歸府邸,此事才算徹底終結。而一直到此時,趙官家這才喚來胡銓到身邊,邊走邊說,當麵交談,身旁也隻有大約七八位似乎順路且有陪護名義的近臣……也就是小林學士等幾位翰林學士,範宗尹等幾位中書舍人還有一個專門跟來的殿中侍禦史萬俟卨幾人了……在後方陪侍。“是為了邸報的事情?”趙玖開門見山。“是。”儘管熬了一整日,但胡銓依舊保持一開始的躍躍欲試。“你的奏疏朕已經看過了。”趙玖坦誠以對。“是有一些道理的,朕確實失於輕佻了……”此言既出,即便是胡銓一腔忠肝義膽,準備力諫官家的,此時也不免怔住,因為官家上來就認錯了。不過,緊隨其後的林景默與萬俟卨卻是忍不住對視了一眼。但這還不算,趙官家開口認了錯,卻依舊沒停:“但朕也想了一想,那便是這件事情卻非隻是朕一時輕佻,更重要的是,邸報那邊跟都省不同,都省有給事中,可以審查政令,邸報卻缺一個‘給事中’……”胡銓愈發沉默,他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身後幾個近臣也都愕然之餘若有所思……因為趙官家這簡短的一句話,既透露出了巨大的信息,又顯得荒誕不堪。首先,暗含的政治信息,基本上集中在官家隨口提到的給事中三個字。給事中在元豐改製後是四品官,曆來是紅袍子中位置最高、權力最大的一個職務,這是因為擔任這個職務的人有權對門下省發出的政令做最後審核,遇到他們覺得不對的宰相政令,甚至是可以中止、批駁的。換言之,這個位置跟禦史一樣,是少數可以鉗製宰執的核心要職,而考慮到禦史一旦彈劾宰執,就是你死我活,反倒是給事中在日常工作中顯得更有分量。而等到趙官家在方城山下將三省合一,並事實上給予宰執們前所未有的巨大執政權力,而且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絕少更換宰執後,這個位置就更是要害中的要害了。畢竟,宰執權力越大,地位越穩固,這個位置的能量就相應更大。然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之前行在流亡淮上時,根本沒設,南陽時也沒設,回到東京還沒設,好像所有人都忘了一般。但現在趙官家脫口而出‘給事中’三字,且分明知曉這個職務的底細,那隻能說明一件事——官家要重設,或者考慮重設給事中了。而這,意味著朝廷內部權力結構將出現明顯的變動。這還不夠讓所有人凜然嗎?相對而言,趙官家對邸報的描述用上給事中這個字,就顯得荒誕多了。因為邸報終究隻是個邸報,屬於鴻臚寺那邊發給中樞各部門還有外地使臣帥臣的官方公開訊息雜集,甚至在趙官家下令交給鴻臚寺專門處置之前,根本就是一個都省下屬的雜廢工作。也就是官家在意了,方才有了些地位。整個邸報係統,甚至整個鴻臚寺,恐怕都沒一個給事中顯得重要,這自然讓人覺得官家言語匪夷所思。“朕一直想著,能不能把邸報做成一個正正經經的東西?”趙玖似乎是猜出了身側身後許多人的心思,然後也未做遮掩,卻是繼續一邊前行一邊張口胡說八道起來。“用雕版、用活字,一次印個幾千份上萬份……每個知縣都有一份,每個縣學也都有一份,稍大的城鎮裡都貼一份,州郡首府城市裡,賦閒的官吏、有錢的讀書人想要訂閱,就也給他們一份……上麵不光是人事變動和可公開折子這些內容,還可以專門騰出一份版麵讓他們投稿,議論學術經義,再騰出一份版麵發表詩詞歌賦……時間久了,成習慣了,便可以刊登朝廷要緊的新政令,戰事成果……”言至此處,趙玖忽然駐足回頭,對著已經有些慌亂的胡銓正色問到:“胡卿,你說這種邸報,該不該有個給事中?”胡銓茫然頷首,卻又一時恍然,然後當場拱手:“官家,臣願為邸報之給事中。”“那就兼個鴻臚寺的差事吧。”趙玖點頭應聲。“其實朕本想讓林學士處置此事的,但他身為內製,身份太重,去做這個反而紮眼……你去了,先往這個思路做一做,看看能不能成,且行一步是一步,如有困難,直接去尋林學士。”說到最後一句話,趙玖回頭掃視了一眼身後幾位近臣,但最後還是落到了林景默身上……而這明顯讓萬俟元忠有點小失望,以後者的聰明,如何不曉得這個邸報若是真能做成了,便是一個要緊的東西?胡銓拱手再禮,林景默也上前半步行禮。言至此處,累了一整日的趙玖終於有些疲態露出,卻是與身後幾名近臣道了一聲安,讓他們各自早早歸家歇息,便兀自上馬,在數十名禦前赤心騎兵班直的護送下,沿禦街一路向北回宮。官家大隊離去,剩下區區幾名近臣,胡銓得了吩咐,心中有事,也隻是朝剩餘幾人道了一聲告辭,便也上了自己的代步毛驢,匆匆歸自己所購小宅而去。而其餘人也各自散去。倒是林景默和萬俟卨,推辭掉了官家留下的劄甲武士,隻帶一兩個自家常隨,一起順路並肩走了幾步。臨到一處路口,萬俟卨忽然在暮色中出聲:“官家這些日子,諸多事都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反而顯得有失分寸,卻不知是何緣由?”“或許有因。”林景默當場應聲,卻也僅此而已。萬俟卨點了點頭,也不深究,二人自此彆過,各有思索。而不提林與萬俟二人分開,另一邊,太學之中,因為太學乃是昔日豐亨豫大時所擴建,房舍極多,倒是有不少官員選擇留宿。這其中,有一名要害大員乾脆堂而皇之住進了國子祭酒陳公輔的舍內,與陳公輔同塌而眠,卻正是當朝禦史中丞,李光李泰發。原來這二人竟然是同鄉加至交好友,而且年齡隻差兩歲,素來無忌的。如此,也怪不得太學轉虛為實後,許多人眼睜睜的看著陳公輔占據了這麼一個要緊位置,卻無人能動他一二。“今日國佐(陳公輔字)兄為何如此婉轉,輕易便放過了官家?”二人各自上榻,李光率先失笑調戲。“如此姿態,豈不是負了自己剛直之名,也負了李公相餘黨之名?”陳公輔聽了也笑。原來,這位陳公輔陳祭酒作為當日三舍法施行後,所謂上舍考試第一名(也就是形同狀元了)出身之人,本身也是個激烈性子,他年輕時且不提,靖康中做到右司諫(算是低層次的給事中),素來是個敢言敢為的主戰派,多次在朝堂上與宰執爭執,與淵聖(宋欽宗)麵駁。故此,主和派當政後乾脆以李綱餘黨的名義將他流放。後來李綱當政,又把他從外地調回來當這個國子祭酒,便是準備有朝一日安定下來,以此人掌握太學這個要害位置……而從這個動作和今日的結果來看,倒是無疑坐實了他李綱餘黨的身份。然而,陳公輔笑完以後,卻忽然在榻上反問:“泰發真以為我是李公相餘黨嗎?”李光微微一怔,便要再說。而陳公輔卻不等對方言語,再度開口:“那泰發自己是李公相餘黨嗎?”李光終於嚴肅,卻是許久方才望著床榻對麵的好友正色言語:“君子不黨,確實該有所自律,胡安國那日言語,多有荒唐,但他說朝中有結黨而成黨爭之態,我雖然首當其名,卻也是深以為然的……但國佐兄想過沒有,自當日新舊兩黨算起,大宋黨爭已綿延數十載,已成慣例,而如今天下人都這麼看我們,我們不黨也是黨了!”“固然如此,但卻還是不該有黨,或者說,不該以私心為黨。”陳公輔肅然言道。“我問你,咱們這些人在靖康中為何被視為李公相(李綱)一黨,真是我們勾連一片,排除異己嗎?又或是我們個個都如你一般與李公相私交甚篤?”李光心中微動。但尚未等到這位禦史中丞回應,陳公輔卻已經在榻上給出了結論:“你我其實從未結黨,之所以為天下人視為一黨,乃是因為我們彼時都主戰,而主戰旗幟之人正是彼時的李公相,這才成了李相一黨!便是交情,也多是在彼時同仇敵愾而結成的。譬如我當時為右司諫,為何事事助李公相,還不是因為當時朝局隻能讓李公相來擔著,才有一二可行之法?若做退讓,讓張邦昌那些人得勢,怕是靖康之變都要早來一年!”李光連連頷首:“國佐兄此言中的,君子之黨,因大義自成,咱們無愧於心。”聽到這話,原本嚴肅的陳公輔卻忽然一笑:“那敢問泰發,今日主戰旗幟又是哪位?我身為其黨羽,為何要給他難堪?”李光愕然一時,以至於瞠目結舌,但卻又總覺得哪裡不對,所以半晌之後還是勉力而對:“國佐兄,那是天子!為人臣當以拾遺、勸諷為先,以天子為黨,怕是要擔阿諛之名的……”“大敵當前,為了區區名聲,不去助力,反要一意拾遺勸諷嗎?”陳公輔依舊坦然。“若是大敵當前,自然要斂聲息氣,儘力助陛下摒除雜音,但眼下不是局麵大好了嗎?”李光還是有些難以接受,因為這跟他的常識認知相衝突。“黃河都已經入我們手中,金人主力近一年不至,期間雖有大小交戰,可皇宋也是勝多敗少,儼然已漸成南北對峙之態。”“早著呢!”陳公輔當即搖頭。“我以為朝廷遠未至立足對峙的地步……不說彆的,若局麵真的大好,真的穩固,這段時日,官家何必如此匆匆?學上半年躲入宮中,做個給天下人當榜樣的勾踐不好嗎?那時他是半點破綻都無的,便是想拾遺諷諫也都不知道諷什麼。”燈火下,李光沉默許久方才出聲:“國佐兄是說,不日將有大戰?”“我不知道。”陳公輔依舊搖頭。“軍事上的事情你我怎麼會懂?但官家雷厲風行之餘,稍顯緊張、露怯卻也是明白的……這個時候,咱們當臣子的,先要謹守本職,若要拾遺,也當以務實為先,何必空談道德?更遑論大庭廣眾下損官家權威了。”李光終於失笑:“若如此,一開始不問那種事情不就行了?”“這不是久居閒職,少見天顏,一時忍耐不住嗎?”陳公輔終於也笑。“不過,官家卻有幾分急智……而且,你怎麼知道我沒被官家上下、內外之論給說服了呢?”“這便要問國佐兄自己了,方正整個浙江,誰有你聰明?”李光終於仰頭躺下。而陳公輔旋即吹滅燈火,二人一夜不再多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