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確立金本位(1 / 1)

清末梟雄 雨天下雨 1659 字 1個月前

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的貿易,政治以及軍事援助的含義要更大一些,他們非要用白銀支付的話,帝國也是接受了,不過自然是要加價的。但是太平洋貿易公司接受了這批白銀後,轉手就跑到倫敦去換成了黃金,然後才運回國內。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單獨行為,實際上這幾年帝國的官方機構一直在減少國內白銀的儲量,換購黃金。大量從民間收集的白銀被運送到了國外,換回工業原料或者機械設備,又或者是乾脆兌換為黃金。過去十年來,帝國國內白銀外流是相當嚴重的。但是另外一方麵,黃金內流的規模也是非常的龐大,由於連續多年的貿易順差,加上帝國的國際貿易多采用黃金結算,所以國內的黃金儲量也是越來越大。同時帝國為了增加黃金儲量,國內的諸多金礦也是加大了產量。等到了1872年的時候,帝國的金銀混合本位製度已經頗見成效。不過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執意要用白銀支付,再加上太平洋貿易公司在出售這批白銀的時候,導致了倫敦白銀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導致了不小的損失。這一次事件是引起了帝國財務部的密切關注,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財務部就是上書請求廢除黃金白銀混合本位,確定黃金單本位製度。這種重大的經濟改革,自然是引起了帝國上下的震蕩!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此都是有著激烈的爭論。其中最大的反對意見就是如今帝國國內的白銀儲量依舊非常大,這完全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那麼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動蕩,無數民眾的財物將會化為一旦。但是對此。財務部也是早有應對,他們拿出了相對應的解決辦法。首先是承認現有的紙幣、銀圓的價值,以往的紙幣直接承襲,白銀金屬以及白銀銀幣則是按照原有價格回收。不過回收後,給予兌換的並不是金幣,而是金圓紙幣。並且推出了新一代紙幣的發行方案。隨著帝國在五十年代就開始推廣紙幣,這十多年來多的紙幣已經是比較普及了,民眾的接受度也很高,真正拿著銀幣或者銅幣進行交易的人已經不多了。現在民間的大量存幣。很多都是被當成了儲備資金使用,日常使用倒是不多。目前帝國的金融體係是比較混亂而複雜的,普通民眾日常使用的輔幣,有銅幣也有紙幣,基本就是一般一般,而較大額交易,則是使用銀圓或者銀圓紙幣。而大宗商業往來的話,則是很少使用現金交易了,往往是使用支票或者銀行本票。其中又以銀行本票使用最為廣泛。皇家銀行的銀行本票,認票不認人,而且皇家銀行的分行除了在國內的每個縣級行政區都有分行外,在國外地區。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的各大城市也都有分行,日本的江戶、鹿兒島、朝鮮漢城、越南順化、河內、廣寧等、其他殖民地的新加坡、仰光、寧王國京師、等地都有著皇家銀行的分行。甚至在美國、美洲、歐洲都有少量皇家銀行的分行,基本上皇家銀行的分行。都是跟隨著帝國大使館的步伐走,有帝國領事館的地方。一般都有皇家銀行的分行。有著眾多的分行,再借助電報通訊的便利。可以全球範圍內對銀行本票進行查證以及兌換。支票的話,雖然也有,但是限製比較大。由於實行金銀混合本位,所以除了銀圓外,還有金圓。頒發金圓的時候,是按照當年的金銀彙率,規定了一銀圓含有純銀24.3克、一金圓含有純金1.5887克,由於當年的彙率,所以當年的一銀圓和一金圓的價值是對等的。後來由於白銀持續貶值,使得金圓和銀圓的兌換比例有了變化,等到了1872年的時候,金圓和銀圓的兌換比例已經比剛發行的時候增值了百分之九點三。這相當於以往一百銀圓能夠兌換一百金圓,但是現在要一百零九點三圓才能夠兌換一百金圓。這種白銀貶職幅度哪怕實在過去的七年裡慢慢變化的,但是普通人興許感受不大,但是帝國的財政金融部門卻是感受非常深。這意味著,如果過去多年裡,帝國繼續使用白銀作為國際貿易支付貨幣的話,就會損失至少百分之九點三的財富,這可不是百分之九點三的關稅啊,而是整個進出口總額的九點三啊。而且受到白銀產量持續加大,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相繼采用金本位,未來白銀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帝國必須緊跟其他國家的步伐,同時實行金本位。總之是不能讓帝國成為其他國家實施金本位後,成為國際白銀的傾銷地。曆史上,滿清的就是繼續使用銀本位,結果在1870年後,隨著各國相繼使用金本位,白銀的價格一跌再跌,而中國成為了世界白銀的最大使用國,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時的中國就是白銀垃圾場,各國都把白銀運到中國去,然後購入各種產品或者黃金。結果短短三十年裡,白銀和黃金的彙率就是直接翻倍,中國也是承擔了大量白銀流入而造成了通貨膨脹。林哲主導下的帝國自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帝國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為金本位做準備了,國際貿易隻接受黃金支付,而每年的貿易順差使得大量的黃金流入中古。同時發行金圓,讓民眾開始接受金本位製度。而現在隨著國際金價的進一步上漲,林哲認為金本位一事已經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幾年的話,估計國際上的所有白銀就會一股腦的湧進中國。到時候國內白銀儲量翻倍增加後,就更加難實施金本位了。進入1873年後。一月一日,帝國正式頒布金融改革法令,宣布確定金本位製度,同時發行金圓為基礎的新版紙幣、金幣。新版帝國金圓每圓含金量依舊為1.5887克純金,有一金圓的金幣,此外發行一金圓的紙幣。這一金圓的金幣以及紙幣,是主力貨幣,除此之外,則是還有輔幣。分彆是麵額五角、兩角、一角、五分、一分的輔幣。為了保障民眾的財富不流逝,帝國財務部宣布,國內之前發行的銀圓紙幣皆可按照1873年1月1日的相關金銀彙率全部回收,並兌換為新版金圓紙幣。存在銀行裡的相關銀圓資產,立即按照1873年1月1日的彙率進行兌換為新版金圓資產。國內現存的白銀銀幣,則是限期在1873年6月1號之前進行兌換為金圓,彙率按照1873年1月1號金銀比價為準,1873年6月1號之後,則是按照市場的金銀比較進行回購。實際上。帝國發行的銀幣數量並不多,由於帝國很早就推行紙幣的發行,銀幣隻在六十年代初期發行的比較多,後期基本以紙幣發行比較多。而紙幣的回購因為不涉及到金屬價格問題。所以直接按照固定彙率進行回收就可以了。同時由於帝國的國內的黃金儲備也是有限,不可能無限量發行金幣,所以發行的貨幣依舊以紙幣為主。一圓的金幣,實際上以象征性為主。隻少量發行,而且依舊主要用以國際貿易。為了維持新版紙幣的幣值。帝國官方自然是需要站出來背書,其中最關鍵的是就是宣布自1873年後,帝國的所有稅收以及行政機構,將會全部接受新版紙幣。同時也是為了彰顯帝國發行新版金本位紙幣的儲備金實力,中央銀行和皇家銀行達成了黃金置換協議。中央銀行以現行金價,用紙幣向皇家銀行購入了三百三十噸的黃金儲備,用以充實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如此加上中央銀行原有的黃金儲備、宮內支持的一部分黃金、財務部支持的一部分黃金,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已經是提高到了八百八十噸的水平。這一部分黃金儲備,足以讓帝國發行五億七千多萬圓的新版紙幣了,而且這五億多還是可以無限製兌換的紙幣。而紙幣的實際發行中,超額發行是常有的事,以帝國範圍來說,就算是發行十個億的紙幣也是難以滿足帝國的貨幣需求的,所以這一次的紙幣發行,超額一倍發行是最少的,有可能是超兩倍甚至三倍發行。不過為了維持幣值,這發行貨幣總量有多少,黃金儲量有多少,暫時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總是民眾隻要知道中央銀行裡有大量的黃金儲備就知道了。而這一次的金本位紙幣發行,也是透露出來了一個非常讓人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堂堂一個帝國的中央銀行,竟然還要向商業銀行購入或者說是借黃金,然後才能夠湊足黃金儲備。這不能說是中央銀行太弱了,而是應該說皇家銀行太強勢。皇家銀行作為國內最大,甚至亞洲地區最大的銀行,業務範圍非常的廣泛,興許他們自身的資本並不多,也就那麼一兩個億而已,但是他們掌控的資金卻是非常龐大。同時,皇家銀行還是中國進行國際貿易支付的主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一家銀行,而在國際貿易支付的是,往往都是真金白銀,你拿一箱子紙幣出來可沒人認。而國外的客戶們存錢兌換銀行本票這些,也都是真金白銀進行交易,要麼就是用英鎊交易。如此也就導致了,皇家銀行的掌控的諸多存款,相當多一部分都是以白銀、黃金的方式存在的。皇家銀行的金庫裡,保存的黃金以及黃金債券,比如英鎊,金盧布這些金本位國家的貨幣,總價值比中央銀行黃金儲備都要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