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中英薩戰爭(1 / 1)

清末梟雄 雨天下雨 1714 字 1個月前

日`本近年的局勢一直不穩定,去年的尊王攘夷逐漸是達到了**,改革派要求幕府驅逐外國人,重新鎖國,並一定程度上歸還政權給天皇。幕府在中華帝國以及英國等支持下,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因為幕府要是敢答應的話,那麼麵臨的就不是國內這些改革派的反對,而是來自英國以及中華帝國等國家的再一次出兵侵略了。因此幕府方麵是采取了沉默的措施,即不公開反對尊王攘夷派的驅逐外國人,但是也不會自己動手驅逐外國人。改革派見此,則是對幕府更加反對,長洲藩以及薩摩藩為核心的大量改革派人士開始自行攘夷。其中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封鎖海岸,並炮擊過往的各國商船了。而各國的商船被炮擊後,也是迅速做出了激烈的報複行動,1863年,英法美荷再加上中華帝國,五國臨時拚湊了一支臨時艦隊對下關炮台進行炮擊。這一次炮擊雖然說一定程度上威懾了長洲藩和薩摩藩,但並沒有能夠打消他們要驅逐外國人的想法。並且他們對幕府方麵和英國以及中華帝國進行合作,甚至從中華帝國購置大量軍械的事也極為不滿,認為幕府已經是充當了外國人殖民日`本的走狗。如此,也就一步步走上了武裝對抗幕府的道路上來。而幕府方麵自然是不會乖乖的讓出手中的權力,他們在中華帝國以及英國等外國的支持下,開始購入軍械。編練新式軍隊,準備征討長洲藩以及薩摩藩等改革派。由於幕府方麵沒有和曆史一樣對改革派屈服。所以不管是中華帝國還是英國,都是沒有選擇親自上陣和長洲藩或薩摩藩進行戰爭。隻是在1863夏天的時候進行了炮擊下關後,就是沒有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此並沒有發生和曆史上一樣的英國和薩摩藩的戰爭!英軍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出兵日`本,其實也和中華帝國有所關係!曆史上英軍能夠快速反應過來並出兵日`本,這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獲得勝利有關,當時英國在中國沿海地區擁有大量可以調用的軍艦,但是這個時空裡,英法聯軍在上海損失慘重。同時印度的起義也是需要更多的兵力進行鎮壓,然後林成庭在緬甸那邊也是牽製了英國大量的兵力。保守估計,現在英國已經在緬甸投入了至少八千人的作戰部隊。然而依舊沒能剿滅林成庭,或者迫使林成庭屈服,相反林成庭雖然在整體實力上不如英國駐緬部隊,但卻是利用地形優勢牢牢把控住了緬甸北部地區,並在靠近中國雲南的部分地區進行民生發展,使得了林成庭所部擁有穩固的大後方。如此情況下,英國要想抽調兵力出征日`本,要比曆史上的難度大很多。再者,人家英國人也不傻。他們在日`本的利益其實也有限,而且各國在日`本的利益基本都是差不多的,總不能讓英國人自己帶頭打了仗,然後讓彆人跟著撿好處不是。所以英國人一直試圖拉著法國、荷蘭。嗯,最重要是中華帝國一起出兵日`本。如果能夠拉上中華帝國一起出兵日本,那麼英國人就能夠省下很多的力氣。至少派遣的兵力和軍艦不用那麼多。不過去年的時候,中華帝國雖然對日`本局勢保持了高度關注。但是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出兵的,前期基本都是指望著幕府方麵能夠把長洲藩和薩摩藩給鎮壓下去。可惜的是。幕府方麵的能力實在是讓中英兩國有所失望,這大半年過去了,他們編練的新軍竟然還是隻有一個花架子。而其他情報顯示,長洲藩的新軍已經整體成型,此前在1863年下半年的時候,雖然日`本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內戰,但實際上已經和曆史完全不同,沒有所謂的禁門之變,人家長洲藩和薩摩藩就已經是準備直接武裝討伐幕府了。1863年十二月,長洲藩新軍奇兵隊和幕府新軍京都禁軍發生了小規模的交火,雙方都是使用米尼步槍,用的依舊是線列戰術,但是結果卻是讓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非常失望,雙方的這一場小規模交戰裡,長州藩兵死傷約三十人,但是幕府軍卻是死傷超過百人。兩家新軍的戰鬥力孰強孰弱已經是一目了然。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駐日的外交官們都對幕府方麵能否鎮壓長洲藩和薩摩藩保持了悲觀態勢,認為如果駐日外國如果不直接武力乾涉日`本內戰的話,幕府政權極有可能被長洲藩和薩摩藩等聯手推翻。稍後又有一事直接促進了中華帝國和英國聯手出兵日本。那就是長洲藩和薩摩藩正式結盟,準備共同征討幕府,迎天皇親政等。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中華帝國還是英國方麵都是坐不住了,當即就是真正籌備起出兵長洲藩和薩摩藩的行動。根據雙方的一番扯皮後,約定雙方共同出兵,以維護各國在日利益,保障各國在日商人的人生和財產安全。為此,英軍方麵派遣了六艘軍艦,除了水兵外還有約四百人的陸戰隊士兵。而中華帝國方麵,則是以太平洋艦隊為核心,派遣四艘軍艦,不過除了水兵外,搭載的陸戰士兵要多一些,包括兩個步兵連,三個海軍陸戰隊步兵連,一個騎兵連以及一個炮兵連。上述陸軍和海軍的陸戰部隊組成了駐日混成團,總兵力約一千四百人。中英兩國聯軍,加起來擁有十艘戰艦,另外有可上岸作戰的士兵約兩千人。必要時候還可以動員大約五百人的水兵上岸作戰。確定出兵後,中英聯合艦隊就是正式出兵日`本。他們選擇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長洲藩,而是薩摩藩。為何?因為長洲藩擁有實力不弱的陸軍。而薩摩藩則是以海軍為主。儘管中英兩國的將士們並不畏懼這些依舊使用米尼步槍甚至燧發槍的所謂日`本新軍,但是能夠避免無畏的傷亡總是好的。所以他們選擇的目標是薩摩藩。薩摩藩和長洲藩不同,他們沒有太多的新式軍隊,雖然說他們的海上力量比長洲藩以及其他日`本大名要強得多,但是和中英聯合艦隊比起來完全不算什麼。不客氣的說,中英聯合艦隊裡隨便一艘主力戰艦,都能夠橫掃整個日`本的海上力量。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這是所有將領們都會做出的選擇,所以中英聯合艦隊才會把攻擊的目標放在薩摩藩上。為了能夠給自己進攻薩摩藩的軍事行動找到一個體麵的理由。英國和中華帝國都是先後就部分外交事件和薩摩藩進行交涉,並提出了賠款,懲罰當事人的部分要求。比如英國人就是借口生麥事件,張口就是要懲罰薩摩藩的高層,並索要巨額賠款,而中華帝國則是借口去年襲擊一名中國商人在鹿兒島失蹤,要求派遣士兵前往鹿兒島進行搜查,並要求薩摩藩承擔搜查費用一共五萬英鎊。為此,英國和中華帝國在一月初再一次聯合向日`本薩摩藩提出了新交涉。要求薩摩藩準許中英兩國的戰艦進入港口,並派遣士兵等岸,對生麥事件,中國商人失蹤事件進行調查。薩摩藩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攔。調查結束後,中英有權力處置生麥事件以及中國商人始終事件裡的罪犯,嗯。其中的懷疑對象,以及可能遭到懲罰的對象包括但不限於薩摩藩藩主。同時要求薩摩藩承擔中英出兵調查之費用,以及之前以及後續的一切損失。總額為十五萬英鎊。其實英國和中華帝國用什麼借**涉其實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決定用武力乾涉日`本的局勢,中華帝國不能坐視幕府政權被推翻,就算薩摩藩答應了這些條件,他們還是會找借口來一場戰爭,直到薩摩藩放棄推翻幕府,放棄攘夷政策為止。而和英國以及中華帝國方麵預料的一樣,薩摩藩方麵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中英兩國的交涉提案。因此正式掀起了中英薩戰爭。二月二十八號,中英聯合艦隊登陸了四國島,並摧毀了一支同樣支持攘夷,傾向於薩摩藩和長洲藩的日`本軍隊,數量不多,隻有幾百人而已。中英聯軍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登陸,並擊潰了當地的日`本部隊,取得了殺傷三百多人,自身傷亡隻有五人的巨大戰果,順便還通過炮擊摧毀了一個炮台。不過這隻是開胃菜而已,代表的是中英聯軍打擊薩摩藩以及長洲藩為核心的改革派的決心。數天後,中英聯合艦隊抵達鹿兒島近海!隨即就是組織了大規模的炮擊,試圖摧毀港口的部分炮台。而薩摩藩方麵也是不甘示弱,動用僅有的數艘蒸汽船以及部分風帆船隻試圖夜襲聯合艦隊,可惜的是被風帆甚嚴的聯合艦隊發現並被阻攔。緊接著又是大規模的炮擊!次日下午,聯合艦隊的大部分戰艦靠近鹿兒島城以及炮台,並進行大規模的炮擊,在這一場炮擊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中華帝國海軍使用了後裝線膛炮,英國人同樣使用了後裝線膛炮,而這些線膛炮還普遍配屬了榴彈,這些榴彈在對港口設置以及海邊的工廠進行炮擊的時候,效果可比單純的實心彈要好得多。在火炮的性能以及數量上,聯合艦隊都占有優勢。持續多個小時的炮擊中,薩摩藩所屬的炮台被摧毀大部,後續聯合艦隊繼續開進,並對港口的一些重要設施進行炮擊,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一些近代工程,尤其是薩摩藩用來製造火炮的工廠。這一場炮擊中,薩摩藩損失了所有的蒸汽船隻以及部分風帆船隻,同時炮台被幾乎徹底摧毀,岸上的主要工廠大部分被摧毀,死傷眾多。通過這一場炮擊,薩摩藩的海上力量被消滅大半,同時僅有的一點工業製造能力也是化為灰燼。通過連續兩天的炮擊後,中英聯合艦隊基本已經是獲得了登陸鹿兒島的時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