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北上直隸(1 / 1)

清末梟雄 雨天下雨 1720 字 1個月前

統帥部製定的後續北伐攻略,大體就是分三個方向走,第一個就是第六軍這支主力部隊的繼續北上直隸,最後進攻北平其次就是原本和第六軍協同作戰的第一師會向西進軍,進攻直隸南部的大名府以及河南北部地區,這樣的戰略安排一方麵是可以策應進軍河南中部地區的第一軍第三師,另外一方麵也可以掩護第六軍的側翼。而第一軍的第三師以及諸多協防師,則是展開針對河南大部分地區的戰略,以攻克開封、鄭州、洛陽這三個黃河沿岸的城市為核心目標,同時派遣偏師攻略河南南部的其他地區。對於統帥部做出的戰略安排,林哲並沒有改動太多,很爽快的就是在戰略計劃上簽訂了自己的大名。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如今中華軍的各級指揮機構在戰術以及戰略製定上已經具備了相當能力,不用和以往一樣什麼事都需要林哲插手才能辦成。統帥部的聯合參謀部經過數年的建設,已經是初步具備了近代參謀機構的職能,有能力對全軍的戰略規劃作出符合的安排,如此也是讓林哲省心很多,畢竟這樣就不用每當需要作出戰略規劃的時候都得林哲親自出馬開上連續好幾天禦前會議。如今林哲對於軍務方麵已經是比較放手了,尤其是詳細的指揮問題上,他已經是把大多數權力都放給了統帥部,尤其是聯合參謀部決定,他一般隻是在最後階段做一個判定。覺得可以一般就直接簽字,如果覺得戰略規劃不行就否決。讓他們重新做規劃。對於軍權,林哲的態度一直是在改變的。餘勝軍時代,林哲是恨不得把每個士兵都抓在手裡,那幾年裡他經常跑到軍營裡對將士們問寒問暖,作戰計劃幾乎是全程參與並親自決定,而早在餘姚縣勇營的時代,他更是能夠說出一部分最基層士兵的名字來。但是等到了1856年餘勝軍開始大規模擴張,最後到了中華軍時代的時候,中華軍裡單單是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其總兵力就已經是超過了十萬人。如今的中華軍有著步兵師整整十三個,另外還有兩個近衛師,海軍擁有大小戰艦數十艘,將士一萬餘人。規模如此龐大的中華軍林哲自然不可能是麵麵俱到全部掌控,所以他就是逐步的把軍權,尤其是指揮權下放。目前來說,受到通訊水平的限製,中華軍的前線軍官幾乎擁有全部的臨戰指揮權,比如說濟南戰役怎麼打就是施清瑄一人就能夠決定的事。統帥部那邊雖然也可以發號施令,但是給出的命令一般都是戰略上上的,而不是具體作戰命令。比如在後續的北上戰略上,統帥部給予第六軍施清瑄的命令並不是說讓他什麼時候進入直隸。什麼時候攻克天津,而是一些帶有指導性的文字,比如說為統一大業。需儘快攻占北平,徹底推翻偽清政權雲雲。至於說怎麼進攻北平。甚至什麼時候進攻北平,這其實統帥部那邊是沒有決定權的。隻有施清瑄這個前線將領才能決定,他覺得下個月就有把握攻克北平,那麼他就下個月打,如果他覺得部隊需要休整,等上一段時間,那麼第六軍就會等上幾個月,甚至是他覺得如果單憑第六軍打不過,需要暫停對北平的進攻,那麼後方的統帥部也隻能乾瞪眼。這個時候要麼是林哲親自下令把施清瑄撤職,要麼是讓施清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打。這並不是說林哲或者統帥部的聯合參謀部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通訊條件的客觀限製,沒有電報的年代裡,要想指揮千裡之外的大軍是基本不可能的事,哪怕是等到了數十年後電報技術成熟,但是一般情況下後方統帥部也是不能隨意遙控亂指揮前線部隊的,不然的話就是校長第二。遙控指揮,甚至是越級遙控指揮部隊作戰,一般都會死的很慘!基於通訊條件的限製以及其他各方麵的因素,林哲賜予了前線將領,尤其是各軍、各師長官們比較大的自主權利,當然為了避免前線主官腦袋發熱而做出不正常的舉動,中華軍還給各軍指揮部、各師指揮部配屬了完善的參謀團隊。以第六軍為例,其軍指揮部除了施清瑄這個軍長外,還有參謀長、七八個作戰參謀,然後還有軍需、後勤、軍械、軍畜、軍醫等科,一整個軍指揮部的人數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呢,基本上就是一個縮小版本的統帥部。不過林哲雖然在指揮權上放的比較寬鬆,但是對於軍政、人事、財務等權利卻是抓的非常緊。到目前為止,中華軍的所有武器調配,不管是繳獲還是采購所得,全都是由軍械部統一調配,比如說第六軍攻克濟南的時候,繳獲了諸多武器,儘管事實上前線部隊在武器缺乏的時候會直接使用這些俘虜的武器,但依舊需要向隨軍的軍械部官員報備,並獲得批準。而將士的薪餉就更不用說了,中華軍的將士薪餉和其他國家雇員的薪資一樣,都是直接發放到個人在皇家銀行的賬戶上,哪怕是施清瑄都無法插手最底層士兵的薪餉,更彆說克扣了。而薪餉的直接控製也是林哲控製部隊私募士兵的一大重要措施,禁製前線部隊自行招募士兵是中華軍自成立以來的基本措施,為了控製某支部隊的私下擴張發展,所有的中華軍士兵都是由軍訓部統一招募、訓練,然後分配到各部隊。那怕是從俘虜中整編的協防軍也同樣由軍訓部控製,軍訓部全權負責戰俘的挑選,整編,初步訓練。乃至到成軍,前線將領無權插手這些事務。隻有軍訓部完成了上述整編工作後。才會把確定了正式番號的協防軍部隊的指揮權移交給前線將領。儘管實戰中會出現一些程序上的先後問題,比如說協防軍損失過大。急需俘虜就地補充的情況下,部隊一般會進行直接接受俘虜進行補充,但是哪怕如此也要得到隨軍的軍訓部官員的同意。軍官的晉升,哪怕是區區一個少尉晉升為中尉,其權力也是不在施清瑄這樣的高級將領手中,他們頂多是為麾下的軍官們報功,提交晉升的建議,但是正式的晉升需要統帥部銓敘司的批準。而校官的晉升則是由銓敘司建議,然後需要林哲的親自批準。至於將官的晉升更是林哲全權決定,下麵的人連建議權都沒有。軍訓、軍政、薪餉的嚴格控製,才是林哲如今控製整個中華軍的基礎所在。統帥部那邊製定後續戰略規劃得到了林哲批準後,很快就是通過軍方的郵傳渠道送往各部隊,通過快馬,海軍的蒸汽快船的傳遞,這些命令雖然要延遲很多天,但是也算是能夠及時送到各部主官的手中。施清瑄接到來自統帥部的作戰命令時,他已經是率領大軍離開了濟南。攻克濟南雖然花費了第六軍不少時間。但是大部分都是準備時間,比如挖交通戰壕,甚至是挖地道,為炮兵構築炮擊陣地等等。真正的攻城時間也就三天而已。第一天隻是武裝試探的進攻,第二天的總攻則是依靠第六軍第八師一舉突破了濟南的西城門,然後殺進了濟南。雙方在城內激戰一天後,第三天都興阿就是感到已經是沒有能力把中華軍擊退。最後非常乾脆地率軍撤退。施清瑄雖然也及時派兵進行了追擊,但是都興阿竟然把大清陸軍第七鎮中的三千精銳拿出來斷後。這個第七鎮可是清軍裡唯一一支使用米尼步槍的新軍,而且該部隊成軍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戰鬥力明顯比其他清軍新軍強得多。等到第六軍的第九師把第七鎮的三千精銳以及近萬其他綠營團練部隊擊潰之後,人家都興阿已經是帶著第二鎮、第三鎮以及第七鎮等部分主力逃出去好幾十公裡了。後續兩天施清瑄忙著收攏部隊,同時也是分彆清剿那些逃散的清軍,要知道都興阿在濟南一府統帥的兵力可是有七萬多人呢,這長清和濟南兩戰中,被中華軍先後擊斃俘虜了大約三萬人,但是都興阿帶走的殘兵隻有說三萬不到,也就是說一萬多人不知所終。他們那裡去了?大部分都是在激戰中潰散了,有些殘留在濟南城中,有些則是逃散到濟南城周邊,對於這些殘兵也不能不管,施清瑄總得把他們給清理乾淨了,要不然的話他帶著大軍一走,這濟南城估計就得重新回到這個清軍殘兵的手中。清理完城內外的清軍殘兵後,施清瑄才是帶著第六軍的主力部隊繼續北上,在這之前,都興阿已經是率領他的將近兩萬八千人的殘兵從濟南以東數十裡外成功渡江被返。而值得注意的是,都興阿雖然在長清和濟南損兵折將,七萬多人打到現在隻剩下兩萬八千人,但實際上損失的兵力絕大部分都是綠營、團練、八旗等輔助兵力,他一直都很小心使用新軍主力,所以他帶回去的兩萬多人裡頭絕大部分都是新軍,換句話說,都興阿的部隊雖然有所損失,但是主力尚存。現在施清瑄接到了來自於統帥部的命令,命令很簡單,那就是讓他攻克北平,徹底摧毀偽清政權。至於要怎麼完成統帥部的作戰任務,那就是施清瑄自己要考慮的事了,而施清瑄現在要考慮是怎麼先徹底擊敗都興阿手底下的這支新軍,如果不先徹底把都興阿手底下的這支新軍給擊敗,進軍北平就無從談起。就當施清瑄率領第六軍北上德州的時候,第一軍的第三師和七八個協防師一起發動了河南戰役,同時第一師也是緊急從濟南西進,經過聊城等地進軍河南北部地區。第一軍的第一師、第三師以及諸多協防師一起,展開了針對河南的攻略,而他們的敵人則是納德統帥的第四鎮、第六鎮為主的新軍以及數量將近三萬的綠營、團練兵力。緊隨濟南之戰後,有一場規模不小的戰役即將在中原之地展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