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在當代工業革命裡的後進國家而言,要想跟上工業革命的步伐,其難度是相當大的,其中各國采取的辦法不一,但是卻是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行各業裡的蒸汽機應用大規模普及。世人所熟知的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其工業革命的最明顯標誌就是他們的紡織業的蒸汽動力化,隨後是煤炭、鋼鐵兩大產業迅速發展。依靠著工業革命,英國的國力在十八世紀開始冠絕全球,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是沒有敵手。而紡織業也是後進國家進行早期工業化的一個捷徑,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時代,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其紡織產業在半個世紀裡迅速發展,其生絲產業不用說了,基本和中國的生絲產業一個模式,通過大量出口生絲換回外彙然後再購入機器設備進行產業升級。而棉花產業的話,整個產業鏈是向英國的印度等地區進口棉花,然後在日`本進行紡紗、織布、印染等工序,再銷往其國內市場以及中國市場,日`本人通過自行生產的棉布不但占據了他們自身的市場,把英國等國的洋布趕了出去,同時向中國大量出口換取了大量外彙。不僅僅是日`本,實際上曆史上清末的洋務運動以及民國時期的所謂黃金十年,其工業化的發展核心同樣是紡織產業,曆史上的中國生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和日`本的生絲進行了廣泛而激烈的競爭,而棉花產業也是竭儘全力和東洋布、洋布爭奪國內市場。可惜的是受限於國力弱小,尤其是海關關稅被外人把持。以至於在競爭中失敗,從而斷絕了工業化的大道。而現在林哲主導的中華帝國工業化進程。實際上也是走上了曆史上的老路,那就是以紡織產業為先導。輔以茶葉、瓷器等傳統出口商品用以換取外彙、提高本國的財政收入之餘,也用這些農產品初級加工產業所獲得的利益去購置更多的機器設備,引進技術,進而發展其他方麵的行業,比如說鋼鐵、煤炭、機器、造船等。英國的工業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清末的洋務運動等都已經很充分的證明了當代紡織產業的重要性。在十九世紀,紡織產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後世的信息產業。正是因為紡織產業的重要性,林哲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扶持紡織產業的發展,前幾年對紡織產業的生絲產業扶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而國內的生絲商們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短短數年內就是完成了最基本的生絲產業蒸汽動力化的升級,在當代上海周邊地區,傳統的落後、低效率的手工作坊已經基本退出了市場,大量嶄新的蒸汽動力化的繅絲廠如同春後竹筍一樣出現在上海周邊地區。由於新生絲的質量更高,同時成本更低,僅此這兩項就足以為上海周邊地區的生絲產業增值數以千萬計,並且打開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通過上海、寧波等地海關出口的生絲量逐年增加。經過數年的扶持,生絲產業已經毫無疑問成為了中華帝國當代的支柱性產業。未來工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助力。不過依靠生絲產業就想要完成徹底個工業化革命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勢必就需要尋找更多的可增長點,而這個點在林哲看來可以有幾個方向,一個是鋼鐵和煤炭產業。但是這年頭的鋼鐵以及煤炭產業說實話還是比較高大上的。鋼鐵和煤炭的大規模發展,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上的,而當代對鋼鐵和煤炭需求量最大的是什麼?鋼鐵方麵就是鐵路以及造船。隻有鐵路和造船,才能帶動當代鋼鐵產業的迅速發展。而鐵路以及鋼鐵造船這些。對於現在剛起步的中華帝國工業體係而來還太遙遠了些,至少短時間內難度非常大。因為這些產業的發展是需要其他產業作為依托的。而煤炭不用說了,更是依托於鋼鐵產業發展之上的。除了鋼鐵和煤炭外,剩下的無非就是農產品的加工產業,比如說曆史上的東北大豆,又比如說棉花產業。東北大豆還太過遙遠,咱不去說,那麼剩下的就隻有棉花產業了。這說來說去,其實不管是生絲還是棉花,都是屬於紡織產業的範疇,而這也就不難怪林哲為什麼多次在重大會議上提出這些問題了。中國現在要大規模發展紡織產業,在生絲產業已經崛起並成熟的環境下,就得尋找其他幾個新增長點。現在的齊宣浩腦海裡閃過帝國內部最近關於紡織產業的一些討論後,不由得多看了這個何斐圖幾眼。他知道現在國內是以紡織產業為重,而紡織產業裡頭的羊毛和皮革在中華帝國內受到市場以及原料等問題,要想大規模發展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暫不去提,而生絲產業的話沒啥好說的,現在隻需要繼續擴大產量,增加出口量就行了,倒是這棉花產業,尤其是機織布產業乃是一個新興產業,至少對於國內來說是一個新興產業。如果能夠發展起來的話,恐怕對帝國稅收的貢獻不會比生絲產業要差多少,所以有了興趣的他也就多待了會,聽何斐圖繼續說著。“現在我們公司的機織布生產的布匹質量已經完全不遜於進口的洋布,隻是由於我們的廠房籌建成本太大,所以導致成本也略高一些,而且我們承受的稅率高達十個點以上,而那些洋布的入關關稅隻有四五個點,哪怕是洋布承擔了運費的成本,但是總體來說價格比我們廠子的布還是便宜了些許!”進口洋布的稅率低廉,這是彙生紡織公司生產的機織布和洋布競爭中失利的根本性原因,為了和洋布競爭,原本就承擔了較高賦稅的以及建設成本的彙生紡織廠不得不拉低價格,采取薄利多銷的模式進行競爭,但是即便如何競爭難度也相當大這投資和一個中型繅絲廠相當的紡織廠在銷售額以及毛利、純利上都是遠遠不如繅絲廠。而這就是國內機織布產業的尷尬了,實際上這一而不是國產機織布的尷尬,更是手工作坊土布的尷尬。相對機織布,手工作坊的土布在質量上以及價格上沒有任何優勢,在各個通商口岸裡大量的手工織布作坊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至少在目前的上海地區裡,市麵上基本已經是洋布和國產機織布的天下,基本沒有土布的生存空間。當然了在非通商港口地區,尤其是內陸地區依舊是土布橫行,機織布還是很難深入這些內陸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的。聽了何斐圖說了這些後,若有所思的齊宣浩沒有把他趕走,而是道:“走,我帶你去見老賴,他是管這事的,興許能對你有所幫助!”何斐圖一聽麵露喜色,齊宣浩的口中的老賴不是彆人,正是工商部大臣賴昌英,帝國內所有從事商業的富豪們都得仰望的大佬。何斐圖上次來南京的時候就曾經試圖去求見,不過賴昌英的大門比其他閣老的大門更難進,何斐圖托了不少關係都沒見到人。如今有齊宣浩這個財務部大臣親自引薦,相比自己有機會在賴昌英麵前暢談一番,他所求的也不多,隻需要把國產機織布的前景以及目前所麵臨的困難給說出來,那麼就足夠了,如果能夠就此引起帝國方麵對國產機織布的重視,嗯,籠統的說應該是棉花產業的重視,那麼對於國內的棉花產業而言就是一場大機遇。隻要帝國重視了棉花產業,那麼後續自然會有相關政策,比如說調低相關的稅收,給予部分政策性的支持,同時降低進口棉花的稅額,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嗯,還有更重要的是調高洋布的關稅,隻要做到了這些,何斐圖相信自己不用幾年就能夠打造出一個龐大的棉花產業帝國。甚至作為這個行人的領頭人,他也是有野望的,希望有朝一日把這機織布做到和生絲一樣成為帝國的經濟支柱。賴昌英在齊宣浩下,仔細的聽了這個何斐圖關於機織布乃至整個棉花產業的論述和擔憂後,不由得對這個何斐圖多看了兩眼。這個人的眼光倒是不錯啊,他是從哪裡知道現在帝國正在準備大力發展紡織產業,並把棉花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事的,要知道他上個月才得到陛下的指示,開始做棉花產業的相關計劃準備,這事應該沒有透露給外頭啊!這人眼光不錯的同時,膽子也是夠大的,竟然在兩年前就開始投資棉花產業,建立集紡紗、織布、印染一體的彙生紡織公司,而且剛才他竟然說未來數年內,他正準備集資數數百萬進行擴產。這如果沒點膽量的話,一般人可不敢這麼乾。當代國內有錢的不少,身價幾百萬的在蘇南以及浙北地區不算什麼,上海商貿區外灘大道裡隨手一抓都能抓幾個出來,但是敢掏出幾百萬現金來投資一項新興產業的卻是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