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搶一搶壓壓驚(1 / 1)

清末梟雄 雨天下雨 1083 字 1個月前

由不得沈馳雲如此懷疑,雖然說和清軍交手多次,也多次擊敗清軍的頑抗,但是不管是揚州還是淮安,清軍的大規模撤退都是在己方破城之後,清軍麵臨全軍覆沒的情況下才發生的。這一槍不發就拿下一個城池,這對於中華軍來說還是頭一次!而此時此刻沐陽城內也是一片慌亂,張國梁帶著所屬的五千綠營北逃後,城內的官員以及士紳們更是驚慌失措!沐陽位於蘇北地區,雖說前些年有著太平軍的北伐,但是那時候太平軍的北伐並沒有經過這裡,因此可以說百年來,這沐陽還是頭一回經曆大規模戰爭。先前沐陽駐紮了上萬清軍,這些清軍可不是和中華軍那樣有著大量的輜重部隊運輸補給的,這年頭的清軍以及太平軍都是比較‘就地自籌’這幾個字,一般來說除了槍炮以及大批的軍餉等會朝廷供應外,糧草朝廷雖然也會儘力湊集,但是大部分還是要靠在戰區自籌。太平軍打仗如此,清軍打仗同樣如此,實際上早期的餘勝軍也是如此!為了供應上萬清軍所需的糧草,沐陽縣以及周圍幾個縣的官員苦不堪言,當地的士紳富商更是一個個被強行攤派諸多軍費以及糧食。原本想著這麼多錢花了下去,雖然讓人很心痛,但是如果能夠保一方安寧的話那麼也算值了,但是沒想到不用多久駐紮沐陽的清軍就是南下宿遷,昨天更是跑來了一支更當初的清軍更加狠的張國梁所部。雖然張國梁隻在沐陽停留了不超過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張國梁所部的士兵本來及時打了數年仗的老兵,一個個都是刀口上喋血的狠人,平日裡就沒少乾這些劫掠民眾的事。所謂的人性早已經泯滅。前幾天從淮安狼狽而逃,將士除了人人隨身攜帶的些許金銀外,其餘多年劫掠皆丟失於亂軍之中。再加上一路上也是擔驚受怕,讓這些綠營士兵心中都憋著一股火,所以這到了沐陽縣城後,這些綠營將士就是忍耐不住了,而那些高級將領雖然說和曾國藩或者石達開那樣公開說什麼“三天不封刀”之類的話。但是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彈壓,算得上是默認了士兵們的劫掠行為。興許他們心裡的想法就是:這一路上被中華軍打怕了,先搶一搶壓壓驚!如此的張國梁所部給城內百姓造成的破壞絲毫不亞於戰火!僅僅昨夜和今日上午這短暫的時間裡。城內就有上百名良家女子被玷汙,數百戶百姓的宅院被亂兵掠奪而過,甚至一個致仕官員的家中都遭到了亂兵襲擊,一家二十餘口儘數被殺。年輕女眷儘數被玷汙。麵對張國梁縱兵作亂。當地的知縣,同知等縣衙官員和士紳富商是有心阻擋卻是無能為力,一個個隻能是縮卷在家中聽聞外麵的哭喊嚎叫!當地的知縣應陽顯甚至是害怕亂兵直接劫掠縣衙,而沐陽縣衙裡的衙役以及本縣鄉勇隊共兩百餘人都待在縣衙。這些擔驚受怕的人突然聽聞今天午時那些張國梁的兵馬呼嘯而出的時候,一開始還以為他們是要和城外的中華軍打仗了呢,但是沒想到這些綠營士兵一個個提上褲子,手裡抓著金銀財物就是奪北門而逃,這逃跑的速度比昨天還要快上一些。也就半個小時而已,五千多人就走的乾乾淨淨。一個不剩。留下一個飽受兵亂,民眾哀嚎不已的沐陽縣給中華軍!張國梁走,而城外的中華軍已經進抵城下,知縣應陽顯帶著人上了城頭稍微一看,不用細看,也看不懂這些中華軍的裝備或者陣型之類的,隻是稍微數一數中華軍的人數就知道,這城根本就沒法子守。城外中華軍近萬人之多,先不提這些中華軍戰鬥力強弱與否,關鍵的是沐陽縣現在沒有哪怕一個正規的士兵,隻有衙役以及本縣縣勇兩三百人而已,哪怕是發動城內士紳富商集合青壯,但是頂多也就湊上幾百人而已,根本就無法抵擋城外的大軍。看著城外的大軍,應陽顯沒有露出太多的害怕神色,而是麵露不甘!他隻是個舉人出身,這知縣的實缺還是向上頭送了好幾萬兩銀子才買來的,剛當上縣太爺沒一年呢,連買缺的本錢都沒撈回來,自然是不甘心這麼把官帽子給丟了。一旦城外中華軍來攻,己方擋是肯定擋不住的,到那時候自己逃跑固然可以暫時保得一命,但是誰也說不準朝廷會不會把他正法,以禁效尤,這幾年清廷斬殺逃跑的地方官員多了去,數都是數不清啊。就算朝廷不殺他,但是這逃跑了後續這官帽子自然也就沒有了,不繼續當官的話,他還怎麼把買官的好幾萬兩銀子給收回啦?如果收不回來的話,豈不是虧大了!隻是微微考慮後,應陽顯就是很乾脆的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投誠反正!自己隻是當官撈錢而已,給滿清朝廷當官和給中華帝國當官區彆都不大,隻要自己能夠繼續做這個官,他並不介意是效忠一個異族人,也不介意效忠什麼反賊,哪怕是效忠洋人他都不在乎,隻要能夠繼續當官,讓他家裡的老母親賣了都行!而這種情況也不是應陽顯一個人的特例,實際上江蘇浙江以及福建安徽四省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滿清官員投誠反正,轉眼間就從大清官員成為了中華帝國官員。儘管他們的直接出發點可能不同,比如有的人是為了百姓民生,又比如有的是為了光宗耀祖,又比如是有的人為了更好的前程,但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希望保住官位,甚至想要更進一步。由此可見,官本位裡的中國,上下兩張口的官對人來說有多麼大的誘惑力,尋常人等根本無法拒絕當官的誘惑。現在的應陽顯就是其中的一員!確定了自己要投誠之後,應陽顯也聽說蘇南等地投誠中華軍的地方官員不在少數,而且大部分人投誠後都能官居原位,還有人深得南京那邊的部臣大佬們賞識,從而升遷者不在少數。所以應陽顯不僅僅想要投誠,而且還想要博得中華軍的好感,所以當即就是給城外的中華軍送去了書信,城城內已經開始對接到鋪土灑水,他應陽顯和城內士紳屆時會親自到城門口喜迎王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