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社會體係(1 / 1)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53 字 1個月前

辛茂將麵容嚴肅,頷首道:“其中危險,學生自然心知肚明。不過當日鑄造局一戰,諸多袍澤潰敗之後便杳無音訊、生死不知,學生心急如焚。若當真戰死也就罷了,可若是此刻同窗們正在終南山中躲避叛軍之追殺,朝不保夕隨時會丟掉性命,學生卻因為怕死也坐視不管,於心何安?此去,連帶學生在內共有三十餘位同窗,大家都了解此行之凶險,也都做好了最壞之準備,連遺書都已經寫好……所以,吾等勢在必行。”

學子們從四麵八方彙聚於書院,接受最為新式的教育,又是“天子門生”,這給於書院學子無與倫比的驕傲與自豪,連帶著使得這幫天之驕子有了一種“目空一切”的桀驁,根本不將除去書院之外的學子放在眼中,唯有身邊的同學才能與自己相提並論,對於彼此的認可前所未有。

再加上書院一以貫之的“愛國”“報國”“繼往開來”等等理念不斷灌輸,使得書院學子前所未有的團結,將彼此認定為一同開創盛世的袍澤。

凝聚力極強。

所以學子們堅守鑄造局之時舍身忘死、不離不棄,眼下辛茂將更不畏艱難誓要將失散的袍澤尋到,不使其凍餓於荒野之中、慘死於叛軍刀下。

房俊起身,重重拍了拍辛茂將的肩膀,沉聲道:“既然如此,本帥自然不會阻攔,王方翼會率領兩百精銳與你同行。本帥隻有一個要求,若遇危難要相機行事,事不可為便懂得進退,不要魯莽行事。書院學子乃是本帥一個一個親手選拔,每一個都寄予厚望,不願任何一人做無謂之犧牲。本帥希望那些失散的學子能夠早已回歸,卻也不希望已經逃出生天的學子再有一人喪命!”

“喏!”

辛茂將心中感激,鄭重道:“學生謹遵司業吩咐,若事不可為,當立即撤退,絕不魯莽行事!”

“行了,出發吧,萬事小心。”

“喏!”

待到辛茂將走出帥帳,房俊站到窗口處負手而立,遙望著辛茂將快步跑到校場,與哪裡早已集結的王方翼部彙合,很快如雷的馬蹄聲傳來,一支兩百餘人的騎兵風馳電掣一般駛出營地。

直至消失不見,房俊才歎口氣,反身走回書案之後坐下。

按道理,他是不應該放任辛茂將去終南山搜尋岑長倩等人下落的,非是他冷血不願對潰散終南山的學子予以搭救,而是自玄武門至終南山,途中幾乎橫穿叛軍占領地域,要在數座軍營之間無聲無息的穿過,難如登天,而一旦被發覺,幾乎沒有逃脫之希望。

之所以答允辛茂將的請求,更將野戰經驗豐富的王方翼派去同往,是因為在他看來若是辛茂將能夠完成解救,當真將潰散的學子帶回來,那麼這一批學子在心性、精神、信仰上都將完成一次蛻變。

不僅成為性格堅毅的國之棟梁,更會精誠團結,這將在往後數十年間對朝堂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

“士族門閥”盤踞朝堂數百年,早已根深蒂固,即便數代皇帝克繼此誌、堅持不懈的予以打擊削弱,也非百年不能消除頑疾。

除非似朱溫那般在白馬驛一股腦的將天下門閥精英熟悉殺絕,斷其脊梁……

然則似朱溫那般酷烈手段也隻能王朝傾覆之際才能使用,否則頃刻間便是天下動蕩、烽煙四起之末世景象,王朝傾頹、天下混戰,百姓民不聊生,自貞觀以來十餘年辛苦改革之成果毀於一旦。

否則,即便是武則天那等將政治玩弄得爐火純青的驚才絕豔之輩,也不過是壓下關隴門閥,卻扶持起江南士族、山東世家。一家滅、一家興,換湯不換藥,治標不治本。

如何根治門閥政治?唯有以毒攻毒。

這個“毒”,便是與門閥並列的“黨爭”……

事實上,世間從無完美之政治體係,任何一種體係都存在缺點與漏洞。門閥發展之後期成為阻礙社會進步之痼疾,但是在其誕生之初卻發揮了積極的意義,不僅確保王朝統治的穩定,更對延續華夏文化的傳承做出重要意義。

同樣,黨爭之禍愈演愈烈會導致吏治腐敗、人浮於事,直接決斷王朝根基,但在其初期卻能夠達成朝局平衡、促進競爭的重要社會體係。

寶劍有雙鋒,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兩麵。單純的門閥亦或是黨爭都會造成朝局動蕩、吏治腐敗,但若是兩者並存,卻極有可能達成某種意義上的平衡,進一步催化社會體製的進步。

至於房俊提前三百年推出黨爭這個大殺器能否達到他理想的結果,卻隻能聽天由命。社會的車輪滾滾向前,絕非人力可以左右,所能夠影響方向的因素實在太多,改變所需要的力量也太大。

*****

汲縣。

風雪莽莽,西邊的太行山仿佛一條蟄伏的巨龍一般蜿蜒起伏,蒼茫的天色之下愈發顯得高聳雄渾。

冰封的衛水之畔,數十裡連營望不到儘頭,無數旌旗在風雪之中烈烈招展,探馬斥候來去出入,一隊隊頂盔貫甲的兵卒沿著營地周圍巡梭不斷,任何膽敢靠近之人都被驅逐,甚至抓捕。

軍營中一處營帳之內,張亮正與丘孝忠對坐,前者執壺將滾熱的茶水注入茶杯,後者則頷首謝過。

兩人一同執杯呷了一口,張亮抬眼忘了一眼窗外的風雪,以及風雪遮蔽之下蒼茫的太行山麓,忍不住長長歎息一聲,無奈道:“大半個月才走了三百裡,距離洛陽還有四百餘裡……人家房俊都從西域趕回長安了。”

丘孝忠性格比較暴躁,聞言重重將茶杯頓在茶幾上,悶聲道:“這個徐懋功到底藏得什麼心思?數十萬大軍整日裡好似烏龜爬一樣,若繼續這般磨磨蹭蹭下去,何日能回到長安?眼下長安亂成了一鍋粥,眼瞅著東宮不保,他卻沒事人一樣,簡直不知所謂。”

縱然數十萬大軍難以快速行軍,可這般走走停停,什麼時候是個頭?長安那邊打得如火如荼,這邊卻不緊不慢,軍中士氣越來越差,軍心不穩,大家都搞不明白李績到底玩什麼把戲。

張亮瞥了他一眼,淡然道:“兄長,慎言!如今英國公以主帥之身份統禦全軍,言出法隨,兄長若是私下詆毀英國公而被其知曉,怕是難逃責罰。”

丘孝忠忿然道:“責罰又如何?還敢殺了某不成!如今陛下駕崩,他徐懋功卻引兵於外、遲遲不歸,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怕是遲早起兵謀反!”

與張亮不同,關隴門閥乃是他實實在在的根基,如今長安的消息不斷送入軍中,那房俊自西域數千裡馳援東宮,回到關中便連續挫敗關隴軍隊,不僅狠狠打擊了關隴士氣,更為東宮扭轉了不少不利局麵。

誰都知道房俊麾下兵馬乃是百戰精銳,萬一被他這般猛衝猛打之下導致關隴軍隊一敗塗地,關隴門閥該當如何收場?

東征大軍之中所有關隴門閥出身的將校、兵卒,儘皆心焦如焚、度日如年,隻不過李績嚴令全軍統一行動,以其餘勢力之軍隊隱隱將關隴出身的軍隊裹挾其中,導致所有關隴將校都不敢魯莽行事。

雖然恨李績恨得咬牙切齒,卻也知曉此人手段嚴厲、心性堅韌,當真無視其軍令欲搶先一步回到長安,說不得真能被那廝以軍法懲處,明正典刑……

張亮喝了一口茶水,看著丘孝忠怒不可遏的麵容,低聲道:“如今軍中謠言四起、沸沸揚揚,各路將校亦是頗有微詞、人心不穩,英國公固然威望絕倫、手段高絕,可若是大家齊心協力,難不成英國公還能一股腦的都給殺了?法不責眾呐!”

丘孝忠心裡猛地一震,駭然看向張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