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景要的就是一個“亂”字!
此時此刻,他或許尚未有太多的想法,但陛下禦駕親征離開關中,太子威望不足難鎮社稷,就勢必會使得長安城乃至於整個關中都亂像紛呈。
唯有整個局勢都亂起來,他才能火中取粟!
而自己振臂一呼,整個皇室都望風景從唯他馬首是瞻,更讓他心中的野心蓬勃生長,一發不可收拾。
心裡甚至已經在憧憬那等美好降臨之時……
當然,他也不是蠢到無可救藥,至少心裡藏著的一些個隱私齷蹉的伎倆,即便是董明月這樣的心腹之人也不曾吐露半分。
他現在早已經開始策動一切,而唯一令他如鯁在喉的,便是房俊麾下的右屯衛……
朝中多有他的耳目,皇室之中也不乏與他暗通款曲之人,道聽途說也好,按圖索驥也罷,總之種種跡象都表明右屯衛乃是一等一的強軍,即便是放在大唐十六衛當中也算得上是精銳中的精銳,隻不過是因為房俊這些年功勳太盛,朝中多方勢力有意打壓,陛下也不願他再立新功、封無可封,這才命其留守長安,協助太子鎮守京畿。
柴哲威的左屯衛名義上與其平起平坐,實則戰鬥力大大不如,萬一將來當真刀對刀槍對槍的對上,怕是唯有戰敗之一途。
若是沒有外力協助柴哲威的左屯衛,自己通往大業的道路怕是會遭遇最為頑強的一塊絆腳石……
如何才能協助左屯衛壓過右屯衛呢?
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興奮過後,李元景又想起一事:“此次事件,前前後後關隴貴族們都按兵不動,甚至是無動於衷,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
不由得他不困惑,關隴貴族目前的狀態隻能用“蟄伏”來形容,可皇帝禦駕親征前往遼東,太子監國的威望又不太夠,這不正是擴張自己影響力和實力的好機會麼?
為何關隴貴族們半點動靜都沒有……
到底是當真處於崩潰之邊緣,沒有長孫無忌在京中串聯就猶如一盤散沙,亦或是長孫無忌臨行之時,已經為關隴貴族定下計策,所圖甚大,區區一個柴哲威並不值得讓他們跳出來與太子一係硬碰硬?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素來關注關隴貴族一舉一動的李元景,此刻麵對蟄伏起來的對手,有一種束手無策、膽戰心驚的隱憂。
難不成這些膽大包天的家夥,又在暗地裡謀算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
*****
遼東。
春暖花開,遼東大地已經降下一場雨水,無數的草芽從泥土之中冒出頭來,李二陛下的車駕才伴隨著十餘萬大軍姍姍來遲。
非是李二陛下不肯加快速度,本就是馬上的皇帝,當年衝鋒陷陣平滅天下各路豪雄,什麼樣的苦頭沒吃過?隻不過自長安前往遼東的路途雖然兩年間不斷修繕,但畢竟底子太差,經不得十餘萬大軍人踩馬踏車輪碾軋,前鋒過處便已經狼藉不堪,再加上路上遇了一場雨,愈發行進困難。
到了遼東,近幾年體力衰竭的李二陛下已經被折騰的快散了架,差點大病一場……
不過當李二陛下策騎立在遼水岸邊,身後是幾十萬頂盔貫甲的大唐虎賁,身邊是李績、尉遲恭、張儉、周道務、張亮、長孫無忌、諸遂良等等文臣武將,麵前則是滔滔遼水,對岸的遠東城人心惶惶、偵騎儘出,心中所有的苦悶、身體所有的疲累,在這一刻儘皆消散,代之而起的是無窮無儘的力量和自信!
他手握馬鞭,指著遼水對岸明顯已經驚慌失措的遠東城,大笑道:“天軍所至,敵寇軍心混亂,焉能擋得住大軍傾力一擊?前隋匆忙而戰,固有大軍百萬,然隋煬帝誌大才疏,隻想著投機取巧,卻不懂煌煌之師正該以硬對硬摧城拔寨一路碾軋過去方才是正道的道理!如今吾等吸取前隋之殷鑒,不肯重蹈覆轍,高句麗彈丸之國,唯有土崩瓦解之一途!”
言語之中信心百倍,意氣風發。
自古以來,遼東之地便不曾真正納入中原王朝之版圖,受到王朝之管轄。其中自然有遼東之地常年苦寒產出寥寥,實施管轄得不償失之原因,但也有此地民風剽悍、極難征服之因素。
誰能想到鼎盛一時、橫行天下的大隋卻在此地折戟沉沙、大敗虧輸?
隻要能夠征服高句麗,那他李二之大名將永垂史冊,功勳比之秦皇漢武,亦是不遑多讓!
年僅五旬的張儉略微一夾馬腹,上前幾步,稍微落後李二陛下一個馬頭的位置,蹙眉望著遼水對岸,沉聲道:“此刻盧國公已然與薛萬徹之先鋒軍彙合,在遼水以西縱橫肆虐,不久就會抵達遠東城身後,與主力形成夾擊之勢,則遠東城人心混亂,可一鼓而下。然此去向南、向東,皆要麵對高句麗所構築之山城,每一處皆是地勢險要之要隘,想要一一擊破,費時費力,折損太大。而高句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城之守必弱,可使水師運載數萬之兵,沿浿水逆流而上直抵平壤城下,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
此言說出,周邊氣氛頓時一靜……
李二陛下尚未說話,身後的諸遂良已經說道:“天子親征,異於諸將,不可乘危儌幸……今建安、新城之虜,眾猶十萬,若直搗平壤城,皆此等敵軍便成為橫亙在吾軍之腹心,屆時困獸猶鬥,想要將其剿滅殆儘,勢必付出更大之傷亡。不如先破遠東,再破安市、取建安,然後長驅而進,此萬全之策也。”
張儉一張臉頓時沉下來,不悅道:“此乃戰陣之中,非是爾等文人耍弄嘴皮的地方!爾不過陛下身邊區區一個侍者,有何資格言及行軍方略、戰場謀劃?簡直不知所謂!”
一句話,將諸遂良臊得滿臉通紅,卻也不敢再多說。
這張儉雖然不在中樞,但卻是遼東大軍獨樹一幟的人物,母親更是高祖皇帝的侄女,祖上在北周、大隋都曾位居高官,乃是兩代大唐皇帝最最親信之人,此前亦是營州都督,隻不過犯錯被降職,才由周道務取而代之。
然而在遼東軍中,周道務的威望拍馬難及……
一旁的諸人都不說話,長孫無忌乾咳一聲,悠悠說道:“此事在長安之時已經有所爭論,戰略更得到軍機處的肯定,無需爭辯。皖城郡公之任務,乃是協助陛下攻城掠地直搗平壤城,多餘的話語,多說無益。”
張儉瞅了長孫無忌一眼,又看了看一旁默然不語的李績、尉遲恭、張亮、周道務等人,耷拉下眼皮,在不多言。
他可以訓斥諸遂良,卻不能對長孫無忌也同等態度,畢竟後者的身份地位資曆比他高的太多,軍中從來都是一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
而且關於高句麗之戰略他豈能從無耳聞呢?隻不過放著天下無敵的水師不用其衝鋒陷陣、攻城掠地,反而隻是委以運輸輜重糧秣之任務,將所有的主力都放在攻堅之上……
其中各方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曆經了多少鬥爭、角逐,他也能看得懂,隻不過是事到臨頭要看著大唐子弟披堅執銳在高句麗山城之下碰個頭破血流做這些無謂之犧牲,想要力爭一回罷了。
既然陛下主意已定,他也便再無半分慚愧內疚之心,隨波逐流好了……
李二陛下感覺似乎士氣受到了一點挫折,心中有些不滿,卻並非是針對某一個人,便狠狠將馬鞭在空中揮舞一下,朗聲道:“待到盧國公所部穿插之遠東城後方,主力大軍便即刻強渡遼水,從遠東城正麵發起強攻!朕就不信,區區高句麗彈丸之地,焉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抵抗天朝大軍?大唐不是大隋,朕也不是隋煬帝,兵鋒所至,必叫這一片廣袤大地臣服與大唐旌旗之下,千秋萬世並入大唐之版圖!”
“諾!”
眾將轟然應喏。
雖然對於攻伐高句麗之戰略都各有意見,房俊最早提出的戰略便與張儉異曲同工,可權衡各方之後,卻齊齊摒棄了這個戰略。
因為所有人都相信,以大唐兵鋒之盛、國力之強,高句麗比將如螳臂當車一般,灰飛煙滅,絲毫不會影響到大家攫取利益、賺取功勳。
戰爭,從來都不是唯有勝利這一個目標,而是在勝利的道路上攫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