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1 / 1)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73 字 1個月前

李績將太子的神情收入眼底,心中亦是唏噓。

事實上,太子做得已經足夠優秀,從冊立那天起就在一眾飽學鴻儒的教授之下飛速成長,很有身為儲君的風範。當然性格之中的缺陷是不可掩飾的瑕疵,可天性如此,誰能奈何?

況且在李績看來,性格軟弱一些、仁善一些就未必是壞事,開國之君要麵臨諸多的抉擇與危機,自然要求性格堅韌不拔心性冷硬如鐵,殺伐決斷豪氣衝霄,先帝性情軟弱,結果便種下了玄武門之後患。

但是守成之君則完全不同。

如今九州安靖盛世輝煌,哪裡用得著皇帝殺伐決斷睥睨天下?越是強硬的皇帝反而越是容易造成朝局的動蕩,因為他們不能忍受一絲一毫的妥協,施行的國策必然是大刀闊斧一意孤行。

隋煬帝就是前車之鑒。

眼下大唐開始編撰前朝史書,無論出於李二陛下的授意還是史官學者們為了大唐的統治正朔長治久安,對於隋煬帝有意無意的開始各種抹黑,然而如今朝中不少人曾經曆過那個時代,餘者也就耳濡目染,誰都知道隋煬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才氣縱橫、能力卓越,所創之善政數之不儘,千古以降,有幾位帝王比得上隋煬帝的英明決斷、曠世功績?

結果卻落得一個帝國傾覆、葬身亂軍之中的悲慘結局,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便是隋煬帝的剛愎自負、性格強硬。

文皇帝一掃六合成就隋朝大業,雖然得國不正,但威望絕倫,一手將這個龐大帝國整合統禦,後續之君主需要做得隻是將國內各股勢力延續著文皇帝的策略予以鎮壓、牽製,慢慢消弭彼此之間的界限,便足以使得大隋根基穩固,而不是如隋煬帝那般大開大合貪功冒進,完全無視內部分裂的各派勢力彼此之間的敵視,最終因為兵敗高句麗導致人心浮動,最終帝國傾覆。

……

太子固然軟弱,但是卻不昏聵,能夠聽得進臣子的諫言,這就已經足夠了,可李二陛下卻一直對太子多有不滿,先是屬意魏王爭儲,後又扶持晉王奪嫡,這給予太子的壓力實在是太大。

李績甚至時不時的在想,若是眼下這種情況長期延續下去,以太子性格直柔弱,會否因為這龐大的壓力而導致心誌崩潰,做出些什麼不可理喻的愚蠢舉動……

李承乾聽了李績的講述,明白李績這是要他拿個主意。

如果擔心兵部會被晉王攻陷,那就乾脆上書皇帝表示不去民部,如此一來皇帝自然沒有借口強行將晉王安插進兵部。

可李承乾不這麼想。

他示意李績飲茶,緩緩說道:“孤明白英國公的意思,不過孤心意已決,便讓稚奴入主兵部吧。”

李績手裡拈著茶杯,急切道:“殿下可知一旦晉王入主兵部,整個兵部都有可能倒向他?微臣知道殿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深信可以守得住兵部,更可以在民部深入改革、大展拳腳,可是萬一事情未能達到預想之效果,形勢危矣!”

他不明白,一向性格軟弱,說不好聽就是優柔寡斷的李承乾,這一次為何這般有信心?

李承乾沒讓他猜測太久,微笑著說道:“英國公稍安勿躁。孤之所以下定決心,是因為孤相信房俊。”

李績愕然。

攸關儲君之位,進而影響到整個東宮上下的身家性命,隻是一句“相信房俊”?

李承乾解釋道:“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孤對房俊的了解。論能力,房俊相比英國公所差不可以道裡計,畢竟英國公您半生征戰、未嘗一敗,如今身為宰輔之首,亦是兢兢業業、從無差錯。但是眼下之形勢,已非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便能取得最後之勝利,父皇之心意眾所周知,穩定發展下去,孤又如何能夠得到父皇之肯定?”

李績悶聲不語,略有所思。

太子不是個糊塗人,倒也看得清形勢。以陛下對於晉王之寵愛,隻需晉王稍微做出一些成績,易儲之心便會愈發堅定,除非太子能夠乾出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證明他的確是實至名歸的儲君。

可是眼下邊疆穩固、四夷臣服,唯二的敵人便隻剩下吐蕃與高句麗。

吐蕃占據高原地利,民風剽悍居高臨下,以目前之態勢隻能一邊籠絡一邊積蓄能量,起碼五十年之內,兩國之間很難有大戰爆發,因為誰也奈何不得誰,貿然開戰隻會兩敗俱傷。

而高句麗偏安東北一隅,日益壯大兵多糧足,早已成為威脅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唯有將其一舉攻克方可保證中原之安定,亦能成就李二陛下的千秋霸業,所以這份功績誰也不能染指,隻能由李二陛下禦駕親征。

如此一來,想要乾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穩固儲君之位,那就隻能在國內政務上想法子。

李績自詡精於兵事,旁人讚一句“用兵如神”,他亦可腆顏愧受,畢竟生平征戰罕有敗績,普天之下也就李靖可令他自感略遜一籌,餘者如李孝恭、李道宗等皆要比自己有所不如,至於尉遲恭、程咬金等人皆悍將而已,更不足論。

然而說起錢糧經濟,那便是他的軟肋短板了,更彆說太子先前提到的什麼幣製改革、以經濟戰略摧毀敵國之根基,使得敵人未戰先亂,兵不血刃便可攻城掠地……簡直如墜雲霧,不知所雲。

他承認太子所言不差,眼下之形勢的確需要另辟蹊徑、劍走偏鋒,可問題是房俊那小子就行了?

他依舊沉默,表達質疑。

李承乾親手執壺,給李績續上茶水,緩緩說道:“英國公用兵如神,自然知曉兵法之精髓便是‘以正合,以奇勝’,眼下孤所麵臨之形勢便是如此,隻能寄希望於兵行險招,方能逆勢而上。而若說兵行險招、劍走偏鋒,放眼當下,無人能及房俊。自然,英國公乃是國之柱石,孤之臂膀,孤之前程,儘在英國公之庇護。”

李績坐不住了,連忙起身,一揖及地道:“殿下信重,微臣愧不敢當。”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太子難得意誌堅定一回,自己倒不是不能勸,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隻能聽之任之,希望房俊這個素來不以常理出牌的家夥當真能夠施行幣製改革,死死的壓住晉王。

況且太子身為儲君,這番話幾乎就是告訴他李績,“房俊是我的心腹肱股,這等情形之下隻能聽信他的辦法,但是無論如何你英國公才是我李承乾最為倚重之人,他日登基之後,朝政必然以你為主”。

這就已經承認了李績的地位,而且李績也不可能去打擊房俊來抬升自己。

李二陛下春秋鼎盛,李績隻比他小了三四歲,以黃帝所能夠享受到的醫療待遇,誰死在誰前頭還不一定呢,就算熬到最後李二陛下比自己先死,屆時太子登基,自己也已經七老八十了,還有什麼政治抱負?

隻要太子能夠念著今日扶持之恩情,房俊能夠想著自己一以貫之的照拂,能夠對自己的子孫加以照顧,這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那就是兒孫自己的事兒了……

一念及此,李績肅容道:“既然殿下已有定見,微臣亦不多說,有需要的微臣出力的地方,赴湯蹈火義不容辭!”

李承乾早已起身拉住他的胳膊,展顏笑道:“孤有名分大義在,又有汝等精兵猛將,何愁大事不成?他日若遂淩雲誌,當與諸君並肩攜手,共享富貴!”

李績道:“臣肝腦塗地,亦當助殿下成就大業,百死莫悔!”

兩人把臂長笑。

稍後,李承乾命人備下酒宴,請太子妃入席,一同敬了李績幾杯酒,席間自然賓主儘歡,一派和諧。

而長孫無忌那邊卻是截然相反,將登門拜訪的丘英起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