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殿。
秋日將近,夏日將去,天上的日頭似乎想要將最後一分能量趁著這夏天的尾巴全部傾瀉在大地上,天乾物燥,熱浪滾滾,窗外的大樹上知了拚命嘶叫,有些打蔫兒的樹葉紋絲不動。
內侍總管王德正指揮著幾個小內侍持著粘杆,將樹上嘶叫的知了一隻一隻的捉下來。天氣太熱,半絲涼風也無,幾個人熱得汗流浹背卻也不敢停歇,皇帝陛下正在殿中處置政務,若是因為知了的嘶叫聲擾了陛下,耽擱了政務,那可了不得。
李二陛下便坐在靠窗的書案後,停下筆,抬手揉了揉脖頸。
嘗長時間埋首案牘,總是會使得頸椎腰椎受損嚴重,不過好在徐惠妃是個按摩推拿的好手,那一雙柔弱嬌嫩的小手兒倒是也幾分力氣,每一次推拿都能令他感到輕鬆愉悅……
窗前是一顆冠蓋如傘的大槐樹,遮住了酷烈的陽光,枝葉間灑下細細碎碎的光斑,殿內正中則擺放著一個巨大的冰盆,冰塊兒慢慢溶解,釋放出沁涼的冷氣。
房俊這廝總是彆出心裁,一天到晚鼓搗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說這些是奇淫技巧吧,偏偏也能有如同玻璃這等斂財之物,更能有火藥、火槍、火炮這等軍國重器,即便是這不起眼的製冰之法,亦能使得製冰的成本大大下降,放在以往,即便是身為皇帝亦不能這般奢侈的每日裡耗費大量冰塊兒。
可若說他心靈手巧、於國有功吧,亦有不妥,古往今來,就沒有哪個大臣成天琢磨這些個東西的……
撓了撓眉毛,將書案上放置的冰鎮酸梅湯一口飲儘,重新將目光投注到案頭的奏疏之上。
批著批著,忽然停下筆來,蹙著眉頭將這份房俊呈遞上來的奏疏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病榻之上亦能提筆上奏,這份勤政之心倒是破位可佳,隻是這奏疏的內容卻令李二陛下有些不爽……
誠然,若是阿拉伯人悍然進軍西域,安西軍隻能正麵硬撼,僵持不下之時,一旦吐蕃趁火打劫,順勢將大軍開上蔥嶺,居高臨下虎視西域諸國,的確有可能截斷安西軍的後路,使得安西軍首尾難顧、陷入牢籠,動輒有全軍覆沒之厄。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區區一個阿拉伯,便能夠使得安西軍如臨大敵、甚至難攖其鋒?
不可能。
李二陛下對於自己麾下的虎賁有著充足的自信,而這份自信是建立在覆滅突厥、薛延陀,以及數度出兵西域儘皆大勝而還的基礎之上,阿拉伯人縱然有幾分戰力,然而勞師遠征、奔襲數千裡,早已人疲馬乏,而安西軍駐守西域以逸待勞,怎麼可能不是阿拉伯人的對手?
隻要安西軍能夠擊潰來犯的阿拉伯人,那麼所謂的吐蕃居高臨下進逼西域甚至截斷絲路就是一個笑話……
李二陛下搖搖頭,將這份奏疏放在一邊,繼而拿起下一份翻閱,隨手拿起毛筆準備批複。
然而手中頓了一頓,重新又拿起房俊的奏疏,字斟句酌的又看了一遍,尤其是奏疏後段所闡述的西域之於帝國之重要性。
好半晌,李二陛下才將奏疏輕輕放在桌上,起身從書案之後走出,負手站在窗前,眼睛看著院子裡內飾門爬上爬下汗流浹背的捉知了,腦子裡卻是思索著那份奏疏。
良久,李二陛下高聲道:“王德!”
正指揮著內侍粘知了的王德聞聽,趕緊一溜小跑來到窗前,恭聲道:“陛下有何吩咐?”
“去將英國公叫來,便說朕有政務相詢。”
“喏!”
王德不敢怠慢,趕緊帶了兩個小內侍,親自出宮前去英國公府。
這會兒已然接近未時末,朝中各處官署儘皆下值……
……
李績正在府中與友人飲茶,聽聞陛下相召,趕緊換了一套衣衫,也來不及沐浴,便策馬趕到太極宮。
進了神龍殿,見到李二陛下正在窗前伏案批閱奏折,上前一揖及地,道:“微臣奉召前來,未知陛下有何吩咐?”
李二陛下手下不停,隻是道:“懋功稍後片刻。”
直至將這一份奏折批閱完畢,放到一旁,這才起身,拿著房俊的那份奏疏,拉著李績來到書案一側的椅子上做好,命人奉上香茗,這才將奏疏遞給李績,道:“此乃房俊所呈之奏疏,事關西域局勢,懋功你如今雖然不再擔任兵部尚書,但前次統軍出征,掃滅西域叛逆,對於西域之局勢必是了若指掌,你來給朕參詳參詳。”
“喏。”
李績趕緊雙手將奏疏接過,仔細觀看。
對於房俊的才華能力,李績素來高看一眼,認為此子見聞廣博、所提出之諫言每每能夠切中時弊,且不拘泥於俗套,往往可以從一個新奇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並且能夠給予新穎的處置方法,放眼朝堂,少有人可以與之比肩。
細看之下,果然沒有令他失望。
“陛下,這份奏疏之所言,看似有些不切實際,實則預見性非常強,對於西域局勢之把握絲毫不在微臣之下,可見房少保自從擔任兵部尚書之後,對於帝國周邊之形勢下過一番苦功。尤其是後段對於西域之於帝國重要性的闡述,可謂鞭辟入裡。如今帝國周邊之強敵,薛延陀灰飛煙滅,吐穀渾苟延殘喘,突厥元氣大傷遠遁大漠,高句麗彈丸之地、土雞瓦狗耳,皆不足懼。唯有吐蕃厲兵秣馬野心勃勃,因其依仗高原之利,吾大唐兵卒不服水土,很難攻入其腹地,故而必將成為吾大唐往後多年之強敵。事實上,若非房少保當初突發奇想弄出的那個‘青稞酒’,使得吐蕃國內的糧食被大部分消耗,估計那位鬆讚乾布早已耐不住性子,會師自高原順勢而下,攻略大唐州府了。”
李二陛下微微頷首,這一點,李績與他的觀點相同,都頗為讚同房俊的預見。
隻不過……
“依照懋功之見,難不成也認為阿拉伯人會對安西軍產生威脅,甚至有可能擊敗安西軍?”
李績謹慎道:“阿拉伯人究竟如何勇猛善戰,微臣隻是從往來西域大食的胡商處聞聽一二,並不曾親眼所見,所以阿拉伯人與吾大唐雄師到底孰強孰弱,微臣不敢妄下斷言。但是行軍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今對於阿拉伯人之根底一無所知,任何戰果有可能發生。再者說,未慮勝先慮敗,不能盲目的自信於大唐虎賁之實力,而是應當在未戰之前便考慮好各種結果,事先做好應對之道,則即便一時間戰事有所不利,亦能從容應對,不至於損失太大。”
“嗯……”
李二陛下頷首。
他自己亦是出類拔萃的統帥,自然明白李績所言句句在理,正是行軍打仗所必備之要素。
什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那都是山窮水儘走投無路的時候才不得已施行的戰略,古往今來,以寡擊眾的戰鬥數之不儘,絕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偶爾出現那麼一兩次例外,所以驚奇而稀少,古今傳誦。
豈能作為常例?
真正的統帥,就是要以強悍的實力,通過事先周密的部署安排,以堂堂之師正麵對決,一路碾壓過去,任敵人千般詭計、萬般算計,在絕對的力量麵前,都如螳臂擋車、不堪一擊。
但是同時李二陛下也清楚,如今的西域,若想讓安西軍成為堂堂之師正擁有正麵對決不懼任何強敵的實力,那就必須自關中派遣軍隊予以支援。
安西軍多少人?
郭孝恪貪功冒進歿於戰陣,導致精銳的安西軍兵卒大部分陣亡,李績率軍進入西域平叛之後揮師返回長安,隻留下了兩萬兵卒駐守西域。
的確,這兩萬兵卒各個以一當十、乃是精銳之中的精銳,然則麵對不知根底的阿拉伯人,很顯然並不保險。
更何況背後還有虎視眈眈的吐蕃。
增兵啊……李二陛下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