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1 / 1)

第373章罪魁禍首竟是他

眾人退朝散去。

朱棣卻看著一份份的奏報,默然無語。

他雙目死死地盯著一份楊溥所送來的輿圖。

此時,他臉色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一旁的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該用午膳了。”

朱棣則道:“這鐵路好厲害。”

“啊……”亦失哈詫異地看著朱棣,又忙垂頭。

朱棣這才醒悟,側目看了亦失哈一眼:“午膳?朕現在沒心思吃。”

“可是……陛下……”

朱棣道:“你在宮中這麼多年,朕來問你,這鐵路既能掙銀子,又能連接天下各處,可謂百利而無一害。若是我大明用此路聯通起來,可有什麼好處?”

亦失哈道:“若真如此,實乃天下大幸。”

他的回答四平八穩。

朱棣卻笑了笑道:“天下大幸?可不隻這樣簡單啊。若是當真聯通,則天下再無山高皇帝遠之地,政令可以通達,若遇災情,不需征用大量的民力,即可隨時運輸錢糧,卻無損耗巨大之虞。”

“再有,往細裡說,若是哪裡膽敢叛亂,朝廷的大軍,便隻需幾個朝夕的功夫,便可調集人馬應變。秦始皇修馳道、隋煬帝通運河,這都是功在千秋的大舉,朕若能將此鐵路修成……”

朱棣說到這裡,突然臉色又微微一變,似乎開始覺得,好像自己的舉例並不太恰當。

隋煬帝可是一等一的昏君。

至於秦始皇,名聲也不甚好。

他所舉的,竟都是暴君的先例。

亦失哈立即明白陛下為何停頓,卻笑著道:“陛下,始皇帝和隋煬帝功敗垂成,和現今可不一樣,無論是馳道還是運河,雖都是功在千秋,可修建期間,卻是徒費民力,花費無數的公帑,這才導致天下人人怨聲載道。”

“可從右都督府的情形來看,這鐵路的修建,非但沒有帶來怨氣,反而百業興旺,所以奴婢以為,此三者雖都是好事,可這鐵路卻不同,它是好上加好。”

朱棣失笑道:“你這老奴,好一張利嘴。”

亦失哈忙恭謹地道:“奴婢萬死之罪,不該多嘴。”

“可伱說的有道理。”朱棣道:“太子仁厚,皇孫還小。朕啊……也已年邁了,越是這個年紀,心裡越發的有幾分急迫。有些事,若是朕不乾,到了兒孫輩,他們未必有這樣的魄力敢去乾。朕是馬上得來的天下之人,人若還在,尚可以彈壓那些不臣,使人不敢懷有篡逆之念,也可以不必去理會百官的反對。可若是兒孫們克繼大統,就未必能如朕這般隨心所欲了。”

朱棣振奮精神,他雖顯得疲憊,卻又顯露出幾分振作之色:“所以……此等對後世子孫們有大用的事,朕要想儘辦法辦成,不能將這些麻煩遺留後世。下西洋是如此,這鐵路……看來也該是如此。”

亦失哈猶豫了一下,道:“今日殿上,那楊學士所提的倡議……”

朱棣搖頭道:“楊溥此人所言甚有道理,可是他不明白。”

聽到朱棣最後說的不明白這三字,亦失哈卻似乎明白了什麼,他沒有說什麼,隻是笑著點點頭。

朱棣道:“朕想要迅速將這鐵路修起來,要儘快普及至天下。若是采用他的方法,這天下兩京十四省的官吏,怕是沒有一個人肯願修這鐵路了。那些鱉孫們,朕難道不知道他們的性子嗎?如禮部尚書劉觀這廝那般,彆看他們平日裡嘰嘰喳喳,可哪一個不是無利不起早。”

“倘若采納了楊學士的策略,這修鐵路對天下各州縣非但無利,反而有害,他們非但不肯修,反而還要想儘辦法陽奉陰違,從中阻撓,真要如此,隻怕朕有生之年,也無法見這鐵路連接南北了。”

亦失哈道:“陛下實在聖明。”

朱棣擺擺手道:“這非聖明,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罷了,畢竟……這天下沒有數百上千個張安世,既如此,那就給他們一點甜頭吧,照著他們的法子來。”

“明日,讓文淵閣與各部進行廷議,推薦一人主導鐵路修建事宜,再下旨意,命天下各省各府各縣,委派人員,至棲霞學習鐵路修建、管理事宜,其他的事……朕也就不管了,由著他們去。”

亦失哈不禁歎了口氣。

朱棣看了他一眼道:”你歎息什麼?“

亦失哈便道:”奴婢沒想到,陛下也有這麼多憂愁的事,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卻還需與百官妥協。”

朱棣失笑道:“是啊,正如朕隻有一個張安世,而朕也隻有一人一般,朕在位,精力遠不如太祖高皇帝,連太祖高皇帝許多事都鞭長莫及,其精力和效率都遠在朕之上,何況是朕呢?上天留給朕的時日不多了,朕所能做的,便是儘力遺下福澤,傳之子孫。”

說著,朱棣歎息一口氣,又想起什麼,隨即道:“朕教你傳給天下諸王的密詔,可有回應?”

亦失哈道:“已有一些回音了,趙王和漢王……”

亦失哈說到漢王的時候,小心翼翼地看了朱棣一眼。

漢王被罷黜了漢王爵位,現在還未恢複呢,可是朝野內外,還是習慣將朱高熾稱為漢王。

不過從前的時候,亦失哈若是這樣說,朱棣必定大怒,可現在……朱棣似乎對此無動於衷。

於是亦失哈繼續道:“除此之外,還有周王、寧王回書,也無反對的意思。”

朱棣頷首:“嗯。”

他沒有說什麼,隻沉吟片刻道:“用膳吧。”

……

時間繼續匆匆而過,又過了兩日,有人來到了棲霞,拜訪張安世。

來人不是彆人,正是禮部尚書劉觀。

此時,劉觀正笑吟吟地與張安世彼此行禮,而後落座。

看上去這個時候的劉觀很開心。

張安世道:“劉部堂此來,所為何事?”

“隻是來詢問一下鐵路的修建事宜。”劉觀帶著微笑道:“所以特來請教。”

張安世看著劉觀:“劉部堂不是禮部尚書嗎?為何不是工部的吳部堂來?”

劉觀笑道:“昨日廷議,推舉一人兼之主持鐵路事宜,老夫毛遂自薦,諸公也紛紛欣然應允。所以如今,此等大任,便委在了老夫的身上了。”

張安世道:“那工部尚書吳部堂呢?”

“他是工部尚書嘛,隻怕難以承擔大任。”

張安世:“……”

雖說六部,可實際上,六部之內還是有鄙視鏈的。

吏部被稱為天官,而禮部的地位也不低,次一些的,乃是管著錢糧的戶部,再次呢,則是兵部和刑部了。

至於工部,卻往往不太為人看重,它主管的乃是徭役還有修建宮殿、皇陵之類的事務。

所以工部尚書也素來為人所輕。

整個明朝曆史上,工部尚書能名垂青史的寥寥無幾。可是吏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為人傳頌的數不勝數。

見張安世看起來還是不理解的樣子,劉觀便道:“主持天下鐵路修建,這可是大事,不隻需位高者。最緊要的是,要有威名。如若不然,隻怕天下各布政使、州縣都不肯賓服,老夫其實也不願承擔如此大任,可國家興廢,老夫豈可束手旁觀……”

“好了,好了。”張安世擺擺手,而後便道:“那麼恭喜了。”

“哪裡恭喜?”劉觀歎口氣道:“我得了旨,迄今為止還愁眉不展呢,身兼如此大任,實是……”

張安世道:“你想學啥?”

劉觀惱恨張安世總是打斷自己,卻還是硬著頭皮笑了笑道:“自然是鐵路的修建之法。”

張安世便道:“這個,劉部堂去向楊溥討教就是。”

“他年輕,資曆太淺。”劉觀端著茶盞,慢悠悠地吹著茶沫。

劉觀將資曆二字咬得很重,作為洪武十八年的進士,這是劉觀在朝最大的一個資本。

畢竟明初開科舉,所取的進士不過數百人。

這數百人裡,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幾個大案殺了一大半。

等到朱棣靖難,餘下的這些人,又因為不少都是建文舊臣,因而又殺了一大半。

到了如今,經曆了呂震、陳瑛等案,這洪武十八年左右的進士,基本上已經一網打儘。

這滿朝文武,劉觀不客氣的說,都是他劉觀的晚生後輩。

即便是那夏原吉,彆看他是戶部尚書,他算什麼東西?不過是洪武二十三年的舉人而已,知道什麼叫含金量嗎?

張安世卻是毫不猶豫地道:“你來問我,我也不懂,還是去請楊學士賜教為佳,我的心思不在此。”

劉觀見張安世如此,心裡不免有幾分憤怒,不過他還是將怒氣壓著,麵上卻笑著道:“其實下官也曾主持過河工,這鐵路與河工,想來也相差無幾。下官來此,其實是想知道,這鐵路的銀子……”

張安世道:“這個……隻怕不好學。”

劉觀道:“下官其實也知道一二,聽說是發債。”

張安世道:“對,是發債,衙門發公債,而後用未來的稅銀做抵。”

劉觀道:“可否向錢莊借貸呢?”

張安世道:“好像也可以。”

劉觀頓時眼睛一亮,隨即就道:“此事,下官需好好參詳,若是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彆來問我了。”張安世一點不客氣地道。

這下子,劉觀的臉色再也維持不住的有些難看起來。這張安世實在是太年輕了,不曉得他這洪武十八年進士的含金量!

自然,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和張安世撕破臉的。

當下,也就沒有再多問,起身告辭。

這劉觀前腳剛走,後腳,朱金便興衝衝地來了。

朱金喜氣洋洋地道:“都督,聽說天下各州府都可能要修鐵路了,現在市場行情大振,咱們商行的鋼鐵作坊,為了將來不時之需,隻怕還要擴建不可……還有許多的商賈,現在都對此誌在必得,都要擴產……”

張安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朱金一眼:“擴個屁,找死嗎?”

朱金道:“修一條鐵路,尚且各個作坊的產量不足,若是天下許多鐵路都動工,到時……”

張安世冷笑道:“我瞧你很懂做買賣。”

“不敢,不敢。”朱金見張安世的臉色有變,便苦笑道:“隻是現在外頭……商賈們都振作不已,隻等著這一次……”

這種感覺是可以想象的,右都督府修建鐵路,大家可都吃了肉,而如今,這鐵路要是在天下各省修建,這是多大的利潤啊。

這麼一大塊肥肉,誰搶占了先機,誰便可以一夜暴富,換做任何人,都無法克製這種欲望。

張安世道:“商行這邊的鋼鐵作坊,不得隨意擴產。當然,可以擴張一些,卻也有節製,要做好過冬的準備,我瞧著……要出大事了。”

“啊……”朱金驚得說不出話來,緩了緩才道:“可外頭的行情……”

張安世意味深長地道:“外頭行情怎麼樣,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讀書人是什麼樣子,這一下……真要出天大的事了。”

朱金心中大驚,因為以他對張安世的了解,張安世可極少從自己的口裡說出出大事之類的話,哪怕是刀兵之禍的時候,張安世也表現得還算穩重。

現在這話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朱金不禁動容:“小人明白了。”

張安世道:“去吧。對了,除此之外,模範營的軍需,要好生供應,最新的武器,都要儘快列裝,讓他們及早進行操練。”

“是,是……”

張安世籲了口氣,他皺眉起來,揮揮手,像趕蒼蠅似的:“去吧,去吧。”

次日,一份詔書開始昭告天下,乃是事關鐵路修建的詔書,準許各布政使司修建鐵路。

一月之後,一批朝中命官紛紛至棲霞,觀察鐵路司,試乘鐵路。

至永樂十三年的年末,便有一份份奏報送上京城,請朝廷恩準修建鐵路事宜。

事情的進展,出奇的順利,太平府內,歡聲雷動。

似乎一下子,一個美好的前景,已出現在所有人麵前。

直隸這邊,卻隻規劃了直隸的一條鐵路,相對而言反而保守,是以棲霞為樞紐,將整個直隸的府縣聯通起來,至於貫通的時間,因為不同地方修建的難度不同,則計劃擬為三年。

左都督府有蜀王朱椿,所以合作的進展頗為神速,這左都督府的鐵路,也一應劃歸鐵路司管轄。

到了歲末。

張安世攜妻帶子地來到東宮,太子妃張氏今日的心情,是格外的好,拉扯著徐靜怡喋喋不休地說著什麼。

張家的小兒子年紀還小,已被乳母抱著在張氏和徐靜怡一旁。

張長生很高興,他努力地邁著步子小跑,興衝衝地一把抱住朱瞻基的腿,拿腦袋拚命地蹭,口裡含糊不清地道:“哥,哥……”

朱瞻基不喜歡小孩子,尤其是母妃也疼愛的孩子,捂著張長生的眼睛道:“你數數,等我藏好來找我。”

張長生高興地道:“好,我會數,我會數,一……二……三……四……”

數到四的時候,就急不可耐地四處張望,左看看,右看看,卻發現朱瞻基早已沒了人影。

朱瞻基尋到了張安世,見張安世一人正獨自坐在偏殿的台階上,朱瞻基便上前,並肩地與張安世坐著,道:“阿舅……”

張安世道:“你這小子,越來越大了,再過不久,該成婚了吧。”

朱瞻基皺起俊眉道:“我不要成婚……”

張安世道:“胡說八道,不過……”

朱瞻基道:“不過什麼?”

“阿舅得給你挑個好媳婦。”

朱瞻基拉下臉來:“阿舅……你胡說什麼。”

張安世語重心長地道:“我才懶得關心你的婚事呢,要不是因為姚公……”

“姚師傅?”朱瞻基一臉詫異道:“姚師傅怎麼了?”

“當初你姚師傅夜觀天象……”

朱瞻基道:“姚師傅不是僧人嗎?僧人也觀天象?”

張安世道:“這是一個意思,曆來高僧和修仙之人其實都差不多,沒什麼不同,他們隻是修習的門道不一樣而已。好了,我們不必在意這些細節,總而言之就是,姚師傅說……皇孫斷斷不能與孫姓之人婚配,如若不然,必有劫難。”

朱瞻基道:“孫姓?”

張安世一下子緊張起來:“咋了?你還真就已經和姓孫的有了一腿?”

朱瞻基道:“倒也不是,隻是……張家的夫人……總是和母妃說……有一孫氏人家的女兒,很是賢德……”

“哪一個張家?”張安世大驚失色。

朱瞻基道:“不是你兄弟張軏的嫂嫂嗎?她是永城人,好像和那孫氏是同鄉。”

張安世聽罷,竟是說不出話來。

這一下子,罪魁禍首算是找到了。

張軏的嫂嫂,即是張輔的夫人,張輔的夫人乃是永城人,於是推薦了自己的同鄉孫氏給他家姐姐張氏,緊接著,一個姓孫的女子隨之入宮。

十年之後,這個孫氏的女子即將成為大明的皇後。

而她將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既是後世大名鼎鼎,幾乎斷送了明朝江山的英宗皇帝。

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切的罪魁禍首,竟是張軏!

這小子……缺大德了。

…………

新的一月,求月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