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神秘的江南公司(1 / 1)

小閣老 三戒大師 1182 字 1個月前

後衙花廳中。

這筆錢到底怎麼出?這問題,已經在吳承恩心裡憋了好久了,都影響他構思新情節了。

“私人捐錢給官府,很容易惹麻煩的。”吳承恩輕歎一聲,幽幽道:“沈萬三就是昆山人,公子不可不慎啊。”

兩百年前的大明首富沈萬三,就是忽視了這一點。又是幫朱元璋修南京城牆,又掏黃金百萬替皇帝犒賞三軍,結果惹得朱元璋犯了紅眼病,尋個借口就抄了他的家,把他發配雲南充軍去了。

“咦?射陽先生好奇怪,誰說我要給縣裡捐款了?”趙昊眨眨眼道:“千裡當官隻為財,哪有自己貼錢搞建設的道理?”

“那公子準備怎麼辦?”吳承恩白他一眼,跟老夫還要演。

“本公子隻能幫忙牽個線,聯係看看有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借款給縣裡。”趙昊煞有介事答道。

“全天下不就公子一家公司嗎?”老吳直翻白眼。

“射陽先生有所不知了。現在北京那邊,已經開了十幾家公司。聽說山西太原都開了一家。”本公子還有百分之五的乾股呢。

“哦,是嗎?”吳承恩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羞愧,身為一名優秀的作家,應該緊貼時事,什麼都略懂一點才對。

其實也不怪他,畢竟大明朝經濟新聞的傳播速度,遠不如政治新聞。

何況除了太原的山西煤業股份公司外,那十幾家都是小打小鬨,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

“不是西山公司的話,會是哪一家呢?”吳承恩好奇問道。

“是一家名叫江南公司的,全稱是江南投資有限公司。”便聽趙公子一本正經道。

“這家公司是乾什麼的呢?”吳承恩追問。

“就是一幫狗大戶有錢沒處花,湊份子組成了這麼家公司,東投西貸、讓錢生錢唄。”趙公子答道:

“恰巧本公子也在裡麵有點股份,就給父親牽了個線,人家答應可以借款給昆山縣。”

“那可不是個小數目啊。”吳承恩權且信了趙公子的說法。

這時候有奶就是娘,管她親娘還是乾娘。

“二十萬兩夠不夠?不夠再讓他們加二十萬。”趙公子眼都不眨道。

“夠,肯定夠了!”吳承恩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難以置信道:“不過那可是四十萬兩啊,頂縣裡多少年的收入了!那江南公司圖什麼呀?”

“人家當然不是做慈善了。”趙昊沉聲答道:“縣裡要把土地租給他們,用地租抵債的。”

“這樣啊?”吳承恩終於感覺有些合理了。“縣裡十萬畝官田,一年能收個三四萬石的租子。利息不太高的話,慢慢還倒也能還的上……”

說到這,吳承恩的臉色卻漸漸難看起來。

大明朝的稅製十分荒唐,各縣的稅糧並非統一交到縣裡,再由縣令統一上繳分配。而是由糧長直接解送到指定地點……通常是南京以及附近的衛所。

所以知縣能自由調配的,隻有歸屬於縣裡的官田。

包括縣太爺在內,幾百號官吏差役吃的皇糧;全縣日常的運營費用;修橋鋪路,救災賑濟,興學育化等各項開支……全都要從官田裡出。

“昆山縣本來就捉襟見肘,寅吃卯糧了,再背上如此沉重的債務,這往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明知道大老爺是不得已而為之,負責任的吳師爺還是有義務提醒趙昊一句,這是在飲鴆止渴。

“哈哈哈,射陽先生放心,人家沒打咱那點官田的主意,要租的是楊林塘以北的拋荒地。”卻聽趙公子一臉聖潔的說道。

“啊?”吳承恩大吃一驚道:“要那玩意乾啥?一年三百六十天,得有兩百天泡在水裡。搞來養魚嗎?那還不如直接租陽澄湖呢。”

“人家可能要養泥鰍吧。”趙公子打個哈哈笑道:“說不定人家有什麼奇思妙想,到時候咱們會大吃一驚呢。”

“好吧,那就拭目以待。”見既不用增加縣裡負擔,又沒有損失縣裡的財產,吳承恩自然樂見其成。管他是養泥鰍還是養蛤蟆呢。

“那什麼時候能簽契約呢?”

“契約得過幾天,人家董事長來了再簽。不過江南公司已經給了筆預付款,夠解燃眉之急了。”

趙公子說著,從會票夾裡點出兩萬兩會票,遞給吳承恩道:“回頭讓趙士禎去兌了,先給金將軍那邊撥一筆款子。再給老爹一筆,讓他把下麵人的俸祿給發了。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咱更沒法既讓馬兒跑得快,又讓馬兒不吃草。”

“幾千兩銀子就夠了,用不了這麼多。”吳承恩一邊接過會票,一邊狐疑的看著趙昊的錢夾子。

他不由深切懷疑,那所謂江南公司,是不是隻存在於趙公子的錢夾子裡。

“縣裡接下來開銷大,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趙昊便笑著一擺手道:“大頭本公子親自處理,日常瑣碎的開銷,就不要來煩我了。再說我這兩天還要出去一段時間。”

“哎,好吧……”吳承恩雖然覺得這不合規矩,但事有從權,一切為了抗洪嘛。

~~

下午徐渭回來,三人又抓緊時間開會,結合趙昊今日調研的結果,擬定出了‘昆山縣抗洪時期暫行章程若乾’。

然後修改謄寫,抄錄用印,送去南山寺給趙二爺過目簽名。

其實本不用這麼麻煩的,反正趙二爺看了也白看,徐渭直接給代簽就可以了。

要知道徐大師除了會雙手作畫,還會仿製名家字畫,造出的贗品可以假亂真。模仿趙二爺的簽名完全信手拈來。

之所以還要多此一舉,不過是三位幕後大佬在自覺維護工具人的體麵而已。

然後,工具人……哦不,趙二爺便命鄭一龍等聯絡人,將章程的副本送去各自家中,請士紳們動員百姓全體參與抗洪。

其實,昆北的老百姓,早就人心惶惶,擔心土壩決堤,自己的家園也像昆南一樣被洪水淹了。

為了保住夏收,所有人都是願意上堤抗洪的。

但必須要等到那幫鄉紳發話,全縣的鄉民才能真正的動起來。

皇權不下鄉,不是說著玩的。

縣城之外的地方,縣老爺是不能直接插手的,必須要通過鄉紳來辦。否則,他什麼都辦不成!

好在士紳們早晨才剛發過誓,又聽說大老爺已經住在了堤上,下午時就見趙守正拿出了一套寬嚴相濟、周密合理的章程。

不由對這位新來的老父母刮目相看,心說狀元郎果然名不虛傳,就是跟馮知縣那種庸官完全不一樣啊。

他們終於紛紛打起精神,召集各村的裡長到家裡開會,命他們每戶出一丁,帶好工具乾糧,明日跟自己上堤抗洪。

ps.第四章送到啦,啦啦啦,求月票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