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已經進行到這種程度,這對於那不勒斯來說已經不存在什麼勝利的機會了。
那不勒斯球員們的表現也極為迷茫,在巴塞羅那第三個進球之後,他們處於基本放棄的狀態。
麵對這種情況,巴爾韋德果斷進行換人。
他在78分鐘將表現優異的格列茲曼換了下來。
讓他獲得獨自收獲巴塞羅那球迷掌聲的機會。
潮水般的掌聲中,格列茲曼笑的很開心,他知道,憑借著這場比賽的發揮,他已經被巴塞羅那球迷初步接納。
不過,對他來說更為驚喜的是他與易樂之間的配合。
他相信,這僅僅是開始,以後在易樂的支援下,他會獲得源源不斷的進球。
“格列茲曼在這場比賽的表現值得肯定,梅開二度,特彆是第三個進球徹底讓那不勒斯失去了抵抗力,可以說,他殺死了比賽的懸念。”
巴塞羅那解說員科曼斯對於格列茲曼的表現極為肯定。
而巴塞羅那球迷也是如此。
賽前,他們還頗為擔心這場比賽。
畢竟蘇亞雷斯受傷的情況下,巴塞羅那將由誰充當進攻的箭頭人物。
格列茲曼給他們的感覺始終是一個影鋒,不存在獨立對抗後防線的能力。
但從這場比賽,他們看到了格列茲曼機敏的前插,這也令巴塞羅那輕鬆取得勝利。
巴塞羅那的勝利對於那不勒斯來說是痛苦的。
他們在賽前已經知曉這場比賽將會很難踢,但他們絕沒想到會是這種樣子。
在自己的主場,他們被巴塞羅那打入了三粒進球,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比賽,當著所有球迷的麵兒,輸的如此徹底。
儘管還有一輪比賽,但他們卻提不起任何的鬥誌。
經過這場比賽,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踢這支巴塞羅那。
特彆是那個中場!
當全場終哨響起,整個球場內,除了巴塞羅那的球迷之外,一片寂靜。
那不勒斯的球迷們眼睛中透出一股茫然。
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會這樣?
是的,他們也沒想到比賽會是如此模樣。
茫然之後,湧現的則是一股憤怒。
當即,整個球場內滿是那不勒斯球迷不滿的噓聲以及怒罵聲。
其中有一些是衝著主隊而去,但更多則是衝著巴塞羅那的球員。
這場比賽踢得這麼憋屈,他們需要宣泄口。
現場的安保也是快速組織巴塞羅那隊員撤離,麵對這些憤怒的球迷,沒有人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
比賽結束之後,巴塞羅那匆匆離開。
儘管他們踢得很爽快,但卻是惹怒了這裡的球迷。
回到酒店之後,巴爾韋德開了一個簡單的複盤會議。
會議中,他著重稱讚了格列茲曼,不得不說,格列茲曼在這場比賽的發揮很是關鍵。
當然,他並沒有漏掉易樂。
儘管格列茲曼的發揮很好,但所有人都清楚,巴塞羅那之所以踢得如此輕鬆,全都來源於中場超強的掌控力。
當天晚上,歐洲媒體也是對於這場比賽大書特書。
《巴塞羅那輕取那不勒斯!》
《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
《那不勒斯的噩夢!》
《瘋狂的格列茲曼,瘋狂的巴塞羅那!》
而在中國體育媒體中,更是給予巴塞羅那冠以‘鳳凰涅槃’的標題。
從上半賽季的低迷到下半賽季重組之後,突然發力。
這不就是涅槃重生嘛!
最關鍵的是,這次‘涅槃’的關鍵人物是他們的同胞易樂。
《踢球者》更是長篇分析這場比賽。
“從這場比賽的進行來說,這是一場碾壓性的勝利,是的,麵對巴塞羅那,那不勒斯毫無還手之力。”
“無論是格列茲曼的發揮還是法蒂的邊路突破,這些都是這場比賽的重要因素,但卻稱不上關鍵。”
“那麼巴塞羅那的關鍵點是什麼?或者說,他們重組之後為何會這麼強?”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他們的中場強度,在這裡,我敢保證,這絕對是現今足壇最強的技術性中場組合,易龐大的視野以及節奏掌控能力帶動著球隊,他甚至激活了一項低迷的德容,而拉基蒂奇的存在則是更多的為他們兜底。”
“這三人的中場可以說,統治著整場比賽,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無處不在,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
“所以說,問題又回到了遠點,怎麼去針對巴塞羅那的中場,這再次變成歐洲性難題!”
在巴黎聖日耳曼時期,易樂+坎特的組合在各大比賽拳打腳踢,令不少人畏懼恐慌。
好不容易等到這個組合解散了,但這時候易樂+德容有組成一個技術型中場。
儘管,這個組合沒有上麵那一個看上去那麼恐怖,但卻勝在靈活,也是一個極難針對的點。
.......
回到西班牙之後,易樂主動找上格列茲曼,提出加練的意向。
他感覺這一次的配合很不錯,但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對此,格列茲曼也是非常的欣喜,他果斷放下包裹,重新穿上訓練服跟著易樂走進訓練場,不一會兒的功夫,兩人就開始火熱的訓練起來。
一場訓練一直到傍晚才結束,易樂婉拒了格列茲曼的邀請,一場比賽踢下來,易樂有些累了,他需要回家陪媳婦。
回到家,易樂就看到丈母娘正在拖地。
這令易樂愣了一下,他家裡是由清潔傭人的。
就在他剛要說話之際,坐在沙發上的張豆豆朝著易樂招招手,等走過去後說道:“彆說了,我媽這是憋壞了,讓她找點事兒乾吧。”
張豆豆也是一臉的無奈。
老人家出國,剛開始的新奇很快就消退了,接下來則是陌生感。
特彆是在這個語言不通,沒有熟人的國外,若不是因為張豆豆,兩位早就走了。
“爸呢?”易樂繼續問道。
張豆豆輕聲道:“後花園呢,他都快成園丁了,整天對著那些花花草草就是一頓裁剪,一搗鼓就是一天。”
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