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便是訓練問題了,無論是空軍還是陸軍都對成建製運輸任務準備不足,自然是談不上什麼訓練,以至於車輛在裝載過程中狀況頻出,甚至有幾次由於調度和駕駛員緊張,差點兒釀成事故。
不得已小滿隻能選出20名尖子駕駛員,配合運輸部隊的10名經驗豐富的老士官,這才磕磕絆絆的一架飛機一架飛機的裝滿。
你過這也給空軍和陸軍提了個醒,那就是日後需要在這個科目上進行常態化訓練,畢竟總部可以容忍第一次,絕不會姑息第二次。
不管怎麼說部隊講究的是兵貴神速,拖拖拉拉十多個小時搞不清實在是說不過去,好在這次演練從中總結出不少寶貴的經驗,小滿所指揮的營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也算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當然了,除了演練裝載,總結經驗外,空軍把運輸機的家底兒都拿出來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則是所謂“展示”,正因為如此第二天一大早,得到通知的媒體被允許進入基地進行拍攝。
然後這些見多識廣的媒體記者們便見到了令他們終身難忘的震撼一幕。
隻見40架大中型運輸機在機場的跑道上一字排開,以大象漫步的姿態完成起飛前的所有準備,待基地塔台發出可以起飛的指令,從運—17開始,每間隔三分鐘便有一架運輸機騰空而起,很快40架運輸機結成6個編隊,在數架蘇—27戰鬥機的護航下朝著西北大漠急速飛去。
中午十分,中央TV電視台午間新聞欄目的國內新聞快要結束時插播了一條不到20秒的新聞簡訊,題為《我軍首次實施成建製戰略空運》,新聞稿中規中矩,沒有絲毫出彩的地方,但畫麵卻用一個長鏡頭將40架大中型運輸機大象漫步的姿態展現的淋漓儘致。
雖然隻有短短的20秒的時間,卻將大中型運輸機起飛前那種壓迫感和緊張感完全的釋放出來,可以說是大片感十足,不說能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疤吧,那也會令人衝擊感爆棚。
很快這段隻有20秒的視頻便被技術大牛截取下來,投放到互聯網的論壇上,立刻引起諸多網友的討論。
資深的軍迷網絡自然是沸騰的,這麼多年抱著報刊雜誌看的都是國外的運輸機,國內的運輸機雖然也有出現在雜誌上,不是描述不清楚就是隻有含糊的一兩張圖片,連個對比的具體參數都沒有,讓軍迷們那叫一個抓心撓肝。
如今20秒的畫麵雖然短,卻把空軍的幾款主力運輸機全都展現出來,這對軍迷來說無異於是一場節日般的盛宴。
以至於不少人都在論壇內抒發著激動的喜悅,更有甚者將今天稱作國內戰略空運的元年。
至於根據這幾型運輸機開發的所謂支援類飛機的理性貼更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人為此發了上萬字的文稿,就是為了說明這幾型飛機對國內的巨大價值。
有人狂歡,當然就有人抬杠甚至是唱反調,不是說新聞中的20秒畫麵是假的,就是認為這些飛機不可能全是純國產,至於那些跳出裝備本身,從人文角度解讀勞民傷財的更是大有人在。
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軍迷和唱反調的都是手握鍵盤,眼看屏幕誰怕誰呀?
於是一係列的撕逼和罵戰從20秒視頻出現在網上的第一時間就變得極為激烈,之後持續數天,可謂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那些唱反調的言論在國內遭到廣大軍迷的嚴重批駁,但卻受到諸多海外媒體的青睞,原因很簡單,不少海外媒體根本就不相信國內有會這樣的實力和能力運作一次成建製戰略空運。
於是他們選擇性的相信那些唱反調者的言論,並冠以“知情人士”或“匿名人士”加以渲染。
當然了,有選擇性失明的,自然也有理性的,呼籲要注意這次極具代表意義的戰略空運演練,不過話雖然說得漂亮,可到最後卻又覺得國內在戰略空運上還隻是個小學生,想要真正形成威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體而言海外媒體依舊以其高人一等的態度認為這次戰略空運演練並沒有新聞畫麵中展現的那麼震撼。
耐人尋味的是俄國媒體這一次並沒有對國內的戰略空運演練如以往一樣給予中性,甚至的褒揚的評價,而是跟西方的諸多媒體一樣,進行了極其深刻的批評。
甚至在某些措辭上比西方媒體還激烈和大膽。
其中一篇分析文章更是從運—17開始將中國騰飛生產的幾款運輸機批的是一無是處,臨到最後話鋒一轉,將伊爾—76MD戰略運輸機稱為國內空軍這次戰略空運演練當中為數不多的亮點,然後便不要臉的大談伊爾—76MD戰略運輸機的巨大實戰價值以及後續改進型的強大性能。
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與其說是深度分析,還不說是變相的廣告更加貼切。
而這次國內這次戰略空運演練除了對東南沿海軍事鬥爭周邊造成強大衝擊外,影響最大就是俄國了,沒辦法,如果國內的軍用運輸機可以自給自足的話,那俄國國內那麼多二手的伊爾—76可怎麼辦?
正因為如此,俄國的媒體除了批評之外,還派出了軍售代表告知國內,俄製的伊爾—76MD運輸機可以在之前報價的基礎上降價20%。
這還不算,後續更為先進的伊爾—76改進型同樣可以優先出售給國內,價格同樣有很大的優惠。
一改數年前國內尋求采購伊爾—76時,漫天要價的嘴臉,恨不得抱著國內大腿狂喊低價大促銷。
沒辦法,不管國內唱反調的叫的多歡,俄國的軍火生產廠心裡很清楚,以中國那種隻要自己有的東西,彆人的就靠邊站的做派,伊爾—76可能真的要涼涼。
若是數年前涼涼也就涼涼了,問題是俄國軍火商瞧準國內戰略運輸機的空白,近些年投入巨資翻新了相關的生產線,就等著大把的二手伊爾—76改裝訂單雪花片一樣的飄來。
結果,國內自己的中大型軍用運輸機居然成了氣候,這些年投的錢眼看就要打水漂,俄國軍火商們那心情可想而知。
架子拿不住了,隻能揮淚大甩賣,畢竟能挽回一點兒損失是一點兒,總比一分不賺把底褲賠光要強。
眼瞅著運輸機製造商如此狀況,俄國的其他軍火製造商同樣坐不住了,沒辦法,這種灰犀牛誰都扛不住,於是合起夥來通過政府授權俄國駐華武官處,即刻了解國內相關裝備的實時動態。
了解這方麵最好的切入點便是演習,於是俄國駐華武官處一番操作之後,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獲得了前往西北大漠觀摩演習的資格。
當然這一切,坐在飛機上的小滿並不知情,他隻知道,當飛機降落的那一刻,一場惡戰正等著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