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1 / 1)

當然,整個“真龍Ⅱ”也僅限於數據方麵好看,實際上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就比如說邊條翼與雙三角翼的匹配問題。

還有靜不穩定機身的協調問題。

再加上其他諸多先進技術的堆砌,讓總部在可行性論證時,認為騰飛集團的“真龍Ⅱ”方案實現的可性能較低,整體的升級空間太小,無法承擔21世紀後的高強度海空作戰任務。

於是在方案競標的第一階段,就和同樣拿輕型機做競標方案的宏通廠一起被刷下來。

最後還是在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這兩家戰鬥機生產大廠之間一決雌雄。

不過兩家大廠也沒有把這份計劃持續多久,轉過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國際局勢再次發生巨變,國內的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上級在重新評估局勢後認為當下依舊處在國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基於此,上級便把總部提交的航母建造計劃再次擱置,沒了航母這個平台,艦載機也就無從談起,於是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之間的一決雌雄也就不了了之了。

隨著航母計劃的潮起潮落,包括成功集團在內的所謂艦載機方案幾乎都被各自打入冷宮,反正都是些配合總部運作的應急之作,成功集團等企業也沒放在心上。

但騰飛集團卻沒有把“真龍Ⅱ”而丟掉,而是將其作為殲教—7MAX這隻真正的“真龍”的係統驗證機給保留下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真龍Ⅱ”上應用了“靜不穩定”飛機設計概念,這對騰飛集團來說是極具開創性的。

即便是放在整個國內航空工業界,同樣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儘管這是第二款國產“靜不穩定”飛機,但不同於十號工程采用的鴨翼布局來實現“靜不穩定”,“真龍Ⅱ”采用的是常規氣動布局下的“靜不穩定”飛機。

也就是說,同為“靜不穩定”飛機,“真龍Ⅱ”走的是和十號工程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更接近於美國的正在試飛的F—22隱身戰鬥機的靜不穩定技術。

凡是扯到了F—22,絕對是高大上,“真龍Ⅱ”同樣如此,哪怕從外觀到內核與F—22相差十萬八千裡,但一項采用與F—22隱身戰鬥機相同水平的靜不穩定技術,“真龍Ⅱ”驗證機便在諸多艦載機方案紛紛下馬的情況下,被總部給保留下來。

原因很簡單,三代機是有了眉目,但在四代機的技術細節上上到總部首長,下到一線技術人員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總體框架,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多試,多驗,以便摸索出符合國內實情的穩健紀錄路線。

騰飛集團作為先進的材料,部分大型部件以及專業設備的供應商,在十號工程以及已經開始籌備的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過程中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分擔一部分下一代戰機分係統的研製和驗證,無論是總部還是承擔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工作組都是樂見其成的。

再不濟也能幫著分擔一些高昂的研發費用不是,畢竟騰飛集團在國內航空工業圈兒是鼎鼎大名的土豪企業,在技術上砸錢從來不皺眉頭,這樣的企業要搞有利於下一代戰機的技術驗證,試問誰會不支持?

於是總部直接劃撥專門預算,將一半的研發費用給擔下來,剩下的一半兒當然是騰飛集團自掏腰包。

這要是放在其他企業身上,估計直接就能哭,真刀真槍的實機驗證項目,可不是吹吹風洞,算算數學模型那麼簡單。

而是需要生產真正的試驗驗證機,整個流程與研製新型號沒啥區彆,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飛機注定無法投入使用,因為他們天生為試驗驗證而生,是為航空技術進步獻身。

因此,這類項目又是隻花錢無回報的義務勞動。

錢大把的花不說,還得不到好處,本身乾的人就少,結果上級還隻負擔一半的經費,剩下的企業承擔,那可是造飛機呀,哪怕隻承擔一半也不是個小數,隨隨便便幾個億都是等閒。

1997年的幾個億絕對是天文數字,真的沒幾家能承受的起。

結果莊建業不但接下來了,而且還跟得了什麼寶似的,高興的不得了。

是莊建業不懂這種技術驗證機費力不討好的套路嘛?

插上毛就能成精的莊建業比誰都明白,但也正因為如此,莊建業才會不遺餘力的向裡麵砸錢。

原因很簡單,技術驗證機是吃力不討好,但通過技術驗證機沉澱下來的技術卻能成為騰飛集團在航空產業領域攻城略地的王牌,甚至是關鍵。

因為莊建業早就對靜不穩定技術覬覦良久了。

沒辦法,這種相對於靜穩定技術的新式航空力矩全新設計概念,不但可以增加航空器的機動性,最關鍵的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氣升力從而降低航空器自身的結構總量,增加自身的載荷和航程。

前者適用於戰鬥機和高機動戰術導彈;而後者則對運輸機、民航客機以及巡航導彈有著極為重要的革新意義。

當然,除了這些常規的航空器外,莊建業更在意的是靜不穩定技術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應用。

畢竟在殺手鐧計劃中,高超音速滑翔彈頭不禁能夠在臨近空間打出QXS彈道,更要在末端實施可控的戰術機動,除此之外,內部的裝藥威力同樣不能太小,否則達不到重創航母這類大型水麵艦艇。

想要實現高機動性,降低自身結構總量,提升有效裝藥載荷,靜不穩定技術得應用是個很不錯的可行路徑。

如果能夠通過一款驗證機,把上述的靜不穩定技術應用場景統統掌握,彆說是幾個億,就是再花幾個億都值到姥姥家去了。

其他不說,如果TRJ—500型支線客機上應用了靜不穩定技術,現如今45人的標準座位即刻就能提升到58人,同時航程也相應的增加15%,運營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高,從而正式與之前的馬甲型號ERJ—140係列形成技術代差,實現真正的王者歸來。

這還是支線客機一個方向,若是殺手鐧計劃同樣得到應用,那價值可就不是幾個遭錢能夠衡量的了。

當然了,就算回到驗證機本身,誰說就隻能吃力不討好的白乾活了,眼下,莊建業不就把“真龍Ⅱ”的簡配版弄到了巴基斯坦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