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背著胡亥,目標堅定,一路往鹹陽宮而去,遠遠看去,宮門口的守衛比以往多了好幾倍,瞬間就明白了這麼做的用意。
待接近宮門口時,林澤真氣流轉,氣沉丹田,放聲喊道:“胡亥公子回宮,快快打開宮門。”
負責值守的禁衛軍統領連忙回應道:“請胡亥公子先行下來,驗過身份再走。”
林澤依言從空中落了下來,站在鹹陽宮門口,鹹陽宮不比長安城,他可不敢亂闖,尤其這種敏感時刻。
此時胡亥已悠悠醒轉,聽到值守統領的話語,掙紮從林澤背後下來,繞過林澤,大步走向宮門口,高聲道:“莫非爾等不認識本公子?”
值守統領常年駐守宮門,對於經常出入鹹陽宮的胡亥如何不認識,慌忙打開宮門行禮道:“末將拜見胡亥公子。”
胡亥強忍著心痛指著他問道:“告訴本公子,父皇歸天是真的嗎?”
值守統領臉色黯然,拱手回道:“請公子節哀。”
胡亥一聽,雖未再次暈倒,卻也連退兩步,如遭雷擊。
林澤向前扶住胡亥說道:“公子,如今當務之急是去見陛下最後一麵,然後再處理陛下後事,你可不能輕易倒下了。”
胡亥聽後,深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對著值守統領說道:“父皇靈樞放在何處?”
值守統領連忙說道:“在陛下生前最喜歡的養心殿,末將這就帶公子過去。”
胡亥揮手道:“不必了,本公子自行前往。”說完一臉堅毅的往養心殿而去。
林澤緊跟其後,一邊高呼:“胡亥公子回宮,閒人退散。”聲音遠遠的傳了出去,但凡有聽到的禁衛、太監及宮女,紛紛駐足行禮。
林澤這麼賣力的喊,隻是為了驅散擋路的人嗎?當然不是,而是對於剛回長安的胡亥來說,越多人知道越好。
林澤的聲音的確很響亮,還未走到養心殿門口,在養心殿內的李斯等人就聽到了,不免往殿外看去。
趙高更是一臉詫異的看著身旁的禁衛軍大統領,問道:“胡亥公子這麼快就收到消息,從蜀地趕回來了?”
那位大統領同樣一臉愕然,回道:“按理說,末將派出的信使,應該還沒到蜀地,胡亥公子應該還沒收到消息才對。”
不等文武百官猜測,胡亥已出現在大殿門口,看著大殿中央擺著的金絲楠木棺槨,踉蹌跑過去,跪在棺槨前大拜,聲音哽咽道:“兒臣拜見父皇。”
看到真是胡亥回來了,李斯和趙高搶先對著胡亥行禮道:“拜見胡亥公子,請公子節哀。”
然而胡亥隻是伏在地上,身體抖動,淚水宛若決堤一般,往外冒。
林澤跟著跪在胡亥旁邊,對著棺槨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臣林澤拜見陛下。”
然後起來接過奉常手下屬官遞過來的香,再拜了拜,將香插在鼎中。
等這一係列事做完後,林澤強行將胡亥從地上拉起來,對著他躬身行禮道:“請公子主持大禮。”這個大禮,自然指的是葬禮。
隨後又對站著旁邊的奉常拱手一禮道:“請奉常大人替公子更衣,安排人協助公子主持大禮。”
奉常一時沒有接話,以詢問的眼神看向李斯和趙高二人。
此刻有官員沉不住氣了,跳出來說道:“且慢,按理來說,應由嫡長子主持大禮比較合適,如今扶蘇公子尚未歸來,胡亥公子身為幼子,主持大禮不太合適吧?”
林澤注視著反對的那個官員說道:“這位大人所言,恕我不敢苟同,若扶蘇公子久不回長安,難道陛下的大禮就這樣一直耽擱下去?爾等深受皇恩,就這樣報效陛下?”
那官員反問道:“你是何人?”
林澤淡然回道:“在下蜀地右提督林澤,這位大人有何指教?”
那官員冷哼一聲:“身為地方大員,擅離職守,還妄圖插手朝廷大禮,不知所謂。”
林澤冷笑一聲:“敢問大人又身居何職?丞相和廷尉大人都在這裡為陛下後事操勞,難道他們就沒有事情要做?他們也是擅離職守嗎?”
那官員頓時啞口無言。
林澤又看向殿內其他官員:“下官以為,當務之急是讓陛下風光葬入驪山陵,胡亥公子既然在場,作為陛下嫡子的他,同樣有資格主持大禮,不知各位大人如何看?”
話剛落音,就有人應道:“沒錯,我等深受皇恩,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陛下受苦,早日葬入驪山陵為重。”
接著又有一些人附和,約占殿內三分之一左右。
林澤嘴角的笑意一閃而逝,經營多年,胡亥在朝中也不是沒人,自然有人會呼應。
林澤又對著李斯和趙高行了一禮:“不知丞相大人和廷尉大人以為如何?”
趙高率先開口道:“陛下歸天不過三天,朝廷信使還未趕到蜀地,不知胡亥公子從何得到消息,早早趕到了長安?”
林澤拱手回道:“回稟廷尉大人,陛下歸天當日,公子渾身難受,心中不安,冥冥中感覺長安有大變,遂當即帶著貼身護衛,星夜趕路,來到長安後,方知是陛下歸天了。說起來,也算是巧合。”
趙高點了點頭道:“父子之間,血脈相連,難怪胡亥公子能這麼快趕回來。”說完對著李斯眨了眨眼說道:“下官以為胡亥公子可主持大禮,丞相以為如何?”
李斯看到趙高在給自己使眼色,立刻領悟到內有深意,跟著說道:“胡亥公子孝心感人,本相也以為可主持大禮,奉常大人,讓人安排一下吧。”
奉常這才對著胡亥拱手道:“請胡亥公子隨下官來。”
林澤連忙上前扶著胡亥跟著離去,心裡卻泛出喜色:第一個名分到手了,這下哪怕扶蘇趕回長安,主持大禮的身份依然是胡亥的。
主持大禮期間,胡亥若是表現出眾的話,便可輕而易舉獲得長安城內一些人的支持。
而扶蘇一日不曾趕回長安,胡亥能獲得的支持就會更多,正所謂一步先,方能步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