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蘋果的夢境已經結束很久了,向坤依然坐在電腦椅上,一動不動,雙眼直直地望著前方,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思考,並且帶著一絲的激動和興奮。
他送那小黃人木雕給小蘋果,本來隻是單純地想要利用“情緒注入”物品的功能,來引導小蘋果做一些開心的夢,給她的生活添些些調劑。
但沒想到的是,“觀摩”過一次小蘋果的夢境後,得到幫助最多的,受利最大的,卻是向坤自己。
他現在有一種以前剛剛接觸到一門新學科,然後猛然發現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太過簡單和淺薄時的頓悟感。
最開始感受到小蘋果的情緒和夢境時,向坤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看見”,眼前是一片虛無,夢境裡沒有任何畫麵,隻能聽到各種的聲音,比如那正在說相聲的兩個男聲。
想到小蘋果是先天全盲,夢境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奇怪。
但沒過多久,向坤忽然發現,他並不是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的,他竟然隱約感覺到了那正在說相聲的兩“人”的“形態”。
這種“看”並不是視覺直觀層麵的看,而是直接在腦海裡構建一個結構認知出來,你知道那裡有什麼,並且知道大概是什麼模樣。
這種結構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立體幾何結構不太一樣,有點像點、線的虛幻結合,又像是無數的小點所布成的、密度不均的“陣列”。
然後向坤馬上意識到,那兩個在說相聲的“人”,竟然是兩個“小黃人”,而且都是和他送給小蘋果那個小黃人同一形象。
當然,這兩個小黃人,和向坤在現實裡所看到的小黃人,從外型上並不一樣,簡化了很多細節,甚至如果“具象”出來,在現實裡,一般人都無法認出這是什麼。向坤也是因為能夠感知到小蘋果夢境中的情緒,和她共享“感知”,才能夠瞬間意識到這是自己送的木雕小黃人。
向坤想起小蘋果父女倆離開後,他在網上找了幾篇先天盲人的相關文章裡,有提到盲人、特彆是先天失明的盲人,在進行事物認知的時候,更傾向於通過事物的拓撲結構分辨、判斷。
所謂“拓撲”,就是把實體抽象成與其大小、形狀無關的“點”,而把連接實體的線路抽象成“線”,進而以圖的形式來表示這些點與線之間關係的方法。
比如在一定前提下,單耳的杯子和甜甜圈就是拓撲等價的,而和無耳的杯子卻不等價。
當然不是說盲人會分不出甜甜圈和有耳的杯子,而是說他們在認知的過程中,會更側重這方麵的結構特點。
就好像普通人通過視覺判斷兩個人,A漂亮,B醜,但是通過觸摸後,可能在盲人的感知裡,這倆人其實長的差不多,拓撲結構等價。然後因為B的皮膚比較好一點,在認知中,甚至會覺得B更“好看”。
向坤通過小蘋果的夢境裡,“看”到的、說相聲的小黃人,並不是具體的畫麵,而是類似於拓撲結構,卻要更加複雜的形態。
這些結構和形態,除了來自於小蘋果對小黃人木雕的觸摸建立起的認知外,還有許多以前聽過的、《神偷奶爸》裡小黃人的聲音,進行感性腦補的部分。
當然,她所腦補的部分,和實際的小黃人形象,自然是有比較大的差彆的。
這種非直觀畫麵的認知,這種特殊角度的結構建立,讓向坤一下子找到了一種新的認知方式,他幾乎立刻就在腦子裡還原出了自己雕鑿那個小黃人的過程,然後修正和整合了好幾個步驟,知道如何以更高的效率來完成雕鑿,如何安排下刀的順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僅是感知物體結構上的差彆,在聲音上,小蘋果的夢境也給了向坤很大的啟示。
本來他自認為小蘋果就算因為自幼全盲,聽覺比普通人發達,也肯定比不上他這個通過針對性訓練引導變異進化方向的“吸血鬼”。
事實也確實如此,向坤能夠聽到的聲音細節,遠比小蘋果要多得多,兩個人的聽力可以說差了好幾個級數。
但通過小蘋果的夢境,向坤忽然發現了很多他平日裡即便聽到了,也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或者注意到,也搞不懂。
那些東西很難直接用語言描述,或者應該說是小蘋果的認知、感知能力與向坤的根本不同所造成的。
那些聲音的細節,在小蘋果聽來,可以立刻得到很多很感性的判斷,但在向坤聽來,卻隻是一堆更加詳細的、零碎的數據——他隻有現在通過夢境,才能發現那些內容竟然能有這麼直觀的判斷。
這種感覺,讓向坤有種自己像個隻會抓取關鍵字“填槽”,隻會搜索數據庫、分析大數據的沙雕AI。
小蘋果所帶來的,是一種似乎源自於人類意識深處的、對事物的抽象認知,這種認知並不固定,並且並不普適,但卻更加的高效和特彆。
就好像有兩個女孩,你一眼看過去,就能察覺到哪個更漂亮。從視覺分析的角度,會跟你談那個女孩的五官結構、比例、左右臉的對稱、臉型、肌肉、表情等等各種數據和細節,但其實你看到那女孩的時候,就是單純地覺得——她很漂亮。
而如果換一個人,很可能他的看法和你不同,甚至和其他人大多數人都不同,他會覺得兩個女孩中的另一個更漂亮,並且十分篤定自己的判斷。
小蘋果和向坤討論對不同鳥類鳴叫聲、鳴唱聲的意義判斷時,同樣是和他分析這些鳴叫聲音的特點,急促或是尖銳,當時的環境如何,它所處的狀態怎麼樣等等,因為這些才有辦法交流,就好像你和同伴說走過的那個女孩很漂亮,你得說她眉毛好看、嘴巴很小、眼睛很大、有酒窩、身材高挑修長之類,這才有得討論。
但實際上,在夢境之中,通過小蘋果的感知,向坤發現小蘋果用來判斷鳥類發出鳴叫的情緒和意圖時,所聽到的那些聲音上的細節,他也能聽到,甚至聽得更多、更細,但在現實裡,他之前根本無法通過那些做出判斷。
他在感官能力暴漲,並且大腦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也得到變異和進化後,對各種事物的判斷,都是通過類似大數據的對比、經驗的建立和總結,比如通過大量的觀察來確定“金閃閃”各種姿態、動作、鳴叫聲所表達的意義,從而反向通過這些表現,來推斷它的情緒和意圖。
從本質上來說,他並不是真的“理解”“金閃閃”,並不是真的“懂”這隻金絲雀。
如果沒有感知到小蘋果的夢境,沒有在夢境裡聽到那些鳴叫聲,沒有那種對比的差距。
或許向坤再把聽覺進化得強一百倍,再和“金閃閃”相處幾年,都無法意識到、獲得那種聲音的判斷方式。
這或許是因為,向坤的聽覺雖然極度發達,並且訓練的時候也曾經蒙著眼睛練習過,甚至現在也能不靠視覺單靠聽覺來進行一定程度的活動。
但說到底,他從出生開始,主要依靠的感官還是視覺,哪怕是現在用聽覺來進行一些距離、位置的判斷時,在大腦裡依然是用視覺的方式輔助呈現。
而小蘋果則不同,她從出生開始,最主要就是依靠聽覺來“認知”、“感知”這個世界,聽覺就是他的最主要感知器官的,聲音就她構建這個世界最主要的方式。
所以她的大腦對這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向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本質不同的。
而這種不同,她根本沒法通過語言來描述,來傳遞。
哪怕真的描述出來,以其他人的大腦神經構造,也完全無法理解,無法重現。
就像空知道武功招式,而沒有相應心法、內力,無法發揮出對應威力一樣。
這一場夢境,一下子給向坤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他發現了在現有感官能力基礎上進行認知突破的方式!
他現在再回想以前聽到的、“金閃閃”的鳴叫聲,一下就找到了某些細節,某些能直接讓他體會到“金閃閃”情緒的東西。這種體會,甚至比夢境裡小蘋果的體會還要深,因為他實際聽到的聲音細節,其實比小蘋果要多得多,對“金閃閃”的了解也要更多。
所以並不是說他之前收集數據、建立“數據庫”式的感知訓練方法不對,有之前收集的大量感官信息、建立的“數據庫”,才能讓他現在更加容易、高效地使用小蘋果的那種認知、判斷方式。
小蘋果的夢境,對向坤而言,就像一座寶藏一般。
他覺得以後估計要經常進小蘋果的夢境裡“叨擾”和“學習”了,不過明天白天要先微信上試探一下,看看做這麼個夢裡聽小黃人講相聲的夢,她睡醒後的體驗怎麼樣。
向坤又將視線落到那十二個沒怎麼打磨的小黃人上,經過昨天的飲血,向坤已經和這十二個“小黃人”都建立了“情緒注入”的聯係。
但昨天的飲血,其實出了一些讓向坤沒有預料到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