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威格工廠是製造小型家電產品的。產品中的電子元器件和一些標準件都是外購件,以往也是進行全球采購的,運到中國與運到越南並沒有太大的區彆。當然,越南港口的吞吐能力與通關速度,與中國相比也有一些差距,但總還在可忍受的範圍之內。
除了外購件之外,特威格工廠自己還需要生產外殼和一些結構件,另外就是要進行產品的組裝。外殼是衝壓成型的,這就涉及到衝壓模具的問題。模具的製造需要一些專用設備,特威格工廠當然不可能自己去建一個模具車間,其使用的模具,一向都是由專業的模具廠來提供的。
在中國的時候,特威格工廠所在的芮崗市有幾十家專業的模具廠,設備非常先進,也有多年的模具製造經驗。特威格工廠需要什麼樣的模具,隻要打個電話,立馬就有人過來接洽,了解具體需求。最快的時候,幾個小時之內合格的模具就能夠被送到生產線上,與整個生產過程幾乎可以說是無縫銜接。
也正因為這樣,漢斯利從來都沒覺得模具是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隻要他在辦公室裡說一句“要有模具”,模具就會出現在他的麵前。
要來到侯板工業園,漢斯利就抓瞎了。彆說在侯板,就是在整個越南,他都找不出幾家水平足夠高的模具廠。要在越南國內訂購一套模具,供貨周期之長,足夠漢斯利新建一家企業來製造這些模具。
無奈何,漢斯利隻能讓自己的生產經理去聯係遠在中國芮崗的模具廠,請他們提供模具。有些過去就采購過的模具倒也罷了,對方可以拿著原來的圖紙生產。有些新產品的模具,需要模具廠的工程師上門來實地測量,這可就麻煩了。
不說從中國過來的路途距離,光是簽證,就要花費好幾天時間。為了一套模具,人家廠家還真不願意去費這個工夫。當然,如果特威格願意付出幾倍的代價,人家勉為其難地跑一趟也是可以的。
和特威格一樣有模具需求的企業,在園區裡還有十幾家。大家天天在阮德麵前呼籲,讓阮德務必要去引進一家模具企業,為大家提供服務。
阮德研究了半天,終於明白模具廠對於一個工業園區的必要性。即便模具廠不在園區內,至少也應當是在園區周邊,以便及時地為園區企業提供服務。
弄明白了這一點,阮德便安排人去引進專業的模具廠。越南國內的模具廠,阮德是指望不上了,因為模具生產是處於產業鏈上遊的,以越南的工業化水平,還到不了這個層次。阮德瞄準的,依然是中國。
阮德派出的招商人員在中國碰了無數的釘子。那些中國的模具企業對於前往越南辦廠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的理由是,越南的工業規模太小,難以達到模具企業的基本生產要求。
模具是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品,一套模具可以生產出數以萬計的產品,所以企業更換模具的頻率並不高。而精密模具的加工需要使用多種設備,鑄造、鍛造、切削、熱處理,全套設備下來,投資非常可觀。
在更專業化的生產體係下,模具廠也會把一些生產環節外包出去,交給更專業的企業完成。比如有些模具廠自己並不生產模具毛坯,而是請專門的企業完成毛坯鑄造和鍛壓的過程,自己隻做後期的切削,這同樣需要一個完整的配套體係。
侯板工業園的入園企業並不多,產生的模具需求非常有限。而工業園周邊無法提供與模具製造相關的配套,哪家模具企業要到侯板去建廠,就必須投入一筆不菲的資金,建立起一套自給自足的生產體係,資金回收將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最終,侯板工業園隻從井南引進了一家不入流的小模具廠。這家廠子願意來侯板的原因,在於阮德答應了一堆優惠條件,諸如幾年免稅、土地免租金以及優惠貸款等等。這家廠子,也正如漢斯利說的那樣,其實隻是一個代理公司而已,它自己能夠製造一些簡單的模具,對於複雜和高端的模具,它就隻能是聲稱回“總部”去製造,其實就是回中國去找其他模具廠訂貨了。
好處在於,至少漢斯利不需要自己跑回中國去了。這家小模具廠雖然生產設備不怎麼樣,好歹也是有模具生產經驗的,能夠弄明白各家企業對模具的具體要求,從而降低了生產企業與遠在中國的模具廠之間的溝通成本,也算是部分地滿足了各家企業的需求吧。
模具隻是生產中涉及到的配套問題之一,類似的問題還有無數。比如說,生產設備出故障了,隻是需要換一個螺絲而已,擱在過去,廠裡的維修工自己跑到大街上隨便找家店鋪,就能夠買到一個用於替換的螺絲,但在侯板,這就成了一個難題。
侯板工業園區裡,倒也有兩家標準件商店,但貨色極其匱乏,大多數時候,特威格工廠需要的配件,在這裡都買不到。當然,在彆處也同樣買不到。
兩家標準件商店的老板都是中國人,服務態度很好。他們告訴漢斯利,因為園區的企業太少,對於標準件的需求量小,所以有些比較小眾的標準件,他們就沒有備貨。
但是,隻要企業提出具體的規格需求,他們立馬就可以從中國訂貨,發運過來也就是三五天時間吧。
什麼,機器上等著用,一天也等不了?
哎呀,你現在不是在越南嗎?不能總用在中國時候的眼光來看問題吧。
機器趴幾天窩要什麼緊呢,大不了也就是耽誤幾天的生產而已。越南的人工費這麼便宜,就算是白白給工人發幾天工資,也損失不了多少錢的,是不是?
還有,要從中國訂貨過來,價格也是一個問題,你總得給我加一點運費吧?一個螺絲100元人民幣不算貴吧,你算算,光是叫個快遞就得花多少錢了,越南……可不是包郵區哦。
“我真後悔,真的!”
漢斯利化身為祥林嫂,見人就叨叨:
“我光知道越南的人工便宜,卻沒想到便宜是有代價的。在中國的時候,一切生產問題都不需要我操心,我可以天天去打高爾夫球,絲毫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業績。到越南來,我每天都在應付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甚至於采購一卷封箱膠帶的問題,都會成為生產上的瓶頸。
“因為窩工而額外付出的成本,遠比省下來的勞動力成本要多得多,這還不算因為這些本地工人的工作失誤而造成的損失。我們的產品良品率比在中國生產的要低了一個數量級,這幾個月我們收到的客戶投訴比過去十幾年加起來的還多,為這事,我已經被總部警告過好幾回了。”
“是啊,我也覺得,把工廠從中國遷到越南來,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這是與漢斯利同時來到侯板工業園的另一位美國企業高管的感慨。園區有一家很有美國範兒的咖啡館,平日裡高管們都會到這裡來坐坐,互相倒一倒苦水,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這個話題一說開,大家的牢騷都出來了:
“這都是因為我們那位大統領的腦洞!”
“可不是嗎,如果不是他聲稱要對原產於中國的產品加稅,我們又何必跑到越南來生產?”
“難道這不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嗎?我們貪圖越南的廉價勞動力,這是主要的原因。我記得在座的各位都抱怨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
“勞動力成本啥的,我倒是不在乎,我隻是覺得,中國人給的優惠條件越來越少了,沒有越南人慷慨。”
“……或許是吧。我想,我先前對中國人的惡感是不對的,他們非常勤奮,也非常聰明,他們有資格享受他們的發展成果。”
“不不不,漢斯利先生,我覺得你隻是嫉妒中國人而已。”
“可是,你不得不承認,他們搶走了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而且他們的企業成長得非常快,美國的很多傳統優勢產業都已經被他們占據了。去年美中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3000億美元,美國市場上的消費品都是中國製造的,而美國賣給中國的卻是天然氣和大豆,到底我們和中國誰才是發展中國家呢?”
“醒醒,漢斯利,你是不是被大統領的演說給洗腦了?你隻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而已,你需要的是對董事會負責,而董事會需要向股東負責,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和你有什麼相乾?再說,就算特威格工廠遷出了中國,你們也並沒有遷回美國去,美國工人依然沒有得到就業機會。”
“遷回美國?你不是跟我開玩笑吧?就美國工人的薪酬標準,還有動不動就罷工抗議的作派,誰敢把工廠遷回美國?”
“這不就對了嗎?那麼,漢斯利,你有沒有考慮過把工廠再遷回中國去的可能性?”
“我想……這或許並不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