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 李沆(1 / 1)

漢世祖 羋黍離 1174 字 1個月前

“太初,以你之見,李相所呈條製,有何疏漏,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東宮崇德殿內,太子劉暘翻看完由李昉牽頭商討出的新稅初版,沉思良久,抬眼問候在殿下的中書舍人李沆。

雖然劉皇帝讓劉暘不要參與此事,但也不是完全不過問,至少改革進展一直關注著,政事堂的諸多會議決策、商討結果,也會給東宮一份通報。

此時,麵對劉暘的問話,李沆端重的麵龐間露出一抹認真的思索之色,而後稟道:“以臣愚見,條陳中對於耕地稅入的各項規定與細節已然比較完善,然也過於著墨其上,導致忽視其他稅務問題。

大漢稅收的構成,並不僅限於土地產出,商稅、關稅的仍在逐年上漲,在朝廷稅收份額中越占越大,是不容忽視的。

李相所提稅法中,對土之貧富,地之多寡以及土地產出穀物繳稅規定,足夠詳細,但也失之過於詳細。過於繁瑣,於官不便於施行,於民則不利於繳納。

因此,臣以為稅收計劃絕不是越詳細越好。對普天之下的納稅農民而言,稅製規則越簡單越好,需要做到讓普通農戶更容易理解,土地之外,一作物一稅種,實無必要,甚至會給一些不法地方官吏巧立名目、上下其手的機會。

大漢土地,除水澆地旱地區彆之外,另有山地丘陵,高原草場,除種植五穀時蔬之外,尚有絲麻棉茶,豈可一一分門彆類地區彆稅收。

對於廣大農戶而言,以土地為納稅依據,是最簡便,最易理解,也方便落實執行,在此基礎上的任何擴展都隻會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非糧作物,朝廷如欲加強控製,自可在後續的交易、售賣等流通過程中,進行稅收,這可以通過朝廷商稅體現。

除此之外,條陳中對於農戶之外的牧、漁民等其他營生百姓的稅務未曾明確,是固定繳納牲畜水產,抑或是轉換貨幣,計稅稅額是多少……臣以為這些都值得探討,以保證朝廷稅製的完善,稅資的正常收取。

相比於同齡人的張齊賢、呂蒙正,李沆差得有些多,畢竟二人,都是道司級彆的大吏了,一個主政榆林,一個作為洛陽府尹。

李沆侃侃而談,一番長篇大論後,劉暘甚至愣了一會兒,方才反應過來,略帶欣賞的目光落在李沆身上,問道:“卿的這些意見,李相公可曾知道?”

另,大漢的稅務來源廣泛,新製中雖有統歸地稅的規定,但並不意味其他稅收不重要,相反,在地稅稅改過程中,當更加重視。新稅製下,商稅、關稅、官府專營之茶酒棉礦稅,不當一成不變,稅務並非是完全獨立的,當充分考慮到地稅改革對其他稅種的影響……”

因此,麵對劉暘的問話,李沆雖有意動,但麵上卻矜持地克製著,一副謙懷坦誠的模樣,道:“為國效力,隻當恪儘職守,不論何職何任!”

李沆一副虛懷若穀的模樣,但劉暘心中卻感慨頗多,不論李沆所言是否切合實際,但至少聽起來還是有些道理的,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不管李昉是作何考慮,但思量不周是事實,連他都感覺李昉疏忽的地方很多,何況劉皇帝呢?也難怪劉皇帝會那般明確地表示不滿。

李沆作為中書舍人之一,地位雖不高,但位置很關鍵,是眾數決策機構的核心成員。雖然沒有決議權,但參讚國事情的機會是有的,此番稅改在政事堂進行的一係列商討,他都在座,負責記錄,拾遺補闕。

而聽劉暘這麼問,李沆想了想,不失謹慎地應道:“回殿下,為國進言,臣無有避諱。這些淺見,自然向李相公提出過,隻是臣少地方職司履曆,對地方事務的了解多浮於表麵。而近來朝廷爭議頗多,千頭萬緒,縱李相公殫精竭慮,也難免有顧及不周的地方。再者,所擬條陳隻是初議結果,並非定稿”

“是!”

卿提出的想法,我認為很有道理,頗有見地,但還當結合實際而論。鄭州是河南大州,田土眾多,農事發達,卿到任後,可以因地製宜,積極探索。

而以李沆如今的情況來看,若是想更進一步,外放地方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否則上限就快到了,而繼續待在中樞,固然更靠近權力中心,看起來也比較光榮,但相對於更高的政治追求,留在中樞就是浪費時間了。

麵對李沆這番“我是革命一塊磚”的態度,劉暘笑了笑,稍作停頓,直接道:“鄭州知州出缺,卿可以出任。稅改不是三兩月就能落實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的問題也需要在執行的過程中探索、發現並一一解決。

李沆滿懷期待地離開了,劉暘則繼續埋頭重新看起那份稅製新議,表情逐漸嚴肅。聯想到如今的朝中局勢,想起李昉這個老師,不免自我安慰地低喃道:“禍兮福之所倚,如此也好”

李沆聞問,心中微感訝異,若說不想,顯然是不可能的。李沆如今雖然是大漢政壇的一顆新星,但根基一直不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地方為政經驗,政治積累雖然有一些,甚至擔任過兩屆科舉的監考,但終究比較務虛,而在大漢想要提拔進步,更重要的還是務實的政績,需要實實在在主政地方的經曆。

聽劉暘如此交待,李沆頓時鄭重起來,恭敬地應了一聲,但麵上始終帶有一抹遲疑。劉暘察覺到了,輕輕地一擺手:“差遣委任,我會同呂相商討的,你隻管做好赴任準備,其他不需多慮!”

稅改初期,爭議頗多,也需要一些全麵、可靠的實踐,為朝廷參考.”

不過,終究是自己敬重的老師,在李沆麵前劉暘也沒有多作評價。思吟幾許,注意力再度放在李沆身上,此人的君賢氣度實在令人心生好感,輕輕地歎息一聲,說道:“卿這些年一直在中樞任職,是否有下放主政一方的想法?”

陛下同意延期準備,給一定緩衝時間,也準許從京畿、河南二道開始試點,便是存在一份謹慎考量。

劉皇帝不讓劉暘參與稅改之事,劉暘能夠理解其用心,也清楚其中麻煩之處,但作為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劉暘怎麼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哪怕是作為當朝太子的擔當,也該儘一份自己的力。

李沆的出現,恰好引發了他的一些想法,進行一場嘗試。

“殿下,陛下傳命,讓您與晉王殿下攜有司出城,去迎接潯陽侯!”思量間,內侍王約急衝衝前來稟道。

聞言,劉暘神情不由嚴重起來,但很快恢複從容,有些感慨地道:“趙公終是回來了啊.”

“走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