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1 / 1)

漢世祖 羋黍離 1156 字 1個月前

第1621章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

前往崇政殿的宮道間,兩道人影並肩而行,腳步很輕,幾不可聞,氣氛稍顯壓抑。良久,劉暘開口了:“盧相公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此大動乾戈,又如此急切,確實容易出現問題,超局震蕩,人心不穩,甚至影響各地官府正常運轉,導致治安惡化。

適才大臣們的反應趙相也應該看到了,那是麵服心不服啊,雖然伏首聽命,卻也隻是怯於陛下與朝廷的威嚴。

此事,眼下雖然通過了,但想要真正落實,隻怕還免不了波折,隻怕天下道州,都要震動了!”

劉暘在那裡感慨著,趙普兩眼中也閃過少許異色。事實上,就如劉暘那般,這些重臣要職的調整,趙普是親自參與擬定的,但從他個人而言,也是持一種保守態度的,即便要調整,稍加震懾即可,也不必在大漢官場放這麼一顆驚雷,涉及過半道州與為數不少的中樞部司大臣。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場官場大地震,還是全國範圍的,這樣的影響,實在讓人望而生畏。

隻不過,劉皇帝被那些地方大臣的“貪欲”給激怒了,其誌甚堅,是定要變一變大漢官場的格局,通過人事變動,調整地方權力結構,樹立朝廷威嚴,當然,最根本的目的還在於強化君權。不論如何,出現了同中樞朝廷討價還價這種情況,就已經意味著“危險”了,至少劉皇帝是這麼看。

因此,哪怕有些保留意見,琢磨劉皇帝已久的趙普見他這種態度,也不敢質疑,隻能從速從效地去落實,並且儘量在執行的過程中,保持穩定,避免大局出現不穩。

也就是劉皇帝,否則,趙普這心裡也難踏實。而此時,聽劉暘的感慨,趙普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臣曆來不喜盧多遜,與其不和也不是什麼秘事,不過,臣也不得不說,此人雖然汲汲於名利,但其見識與才乾還是有的。就此事而論,臣也不得不承認,盧多遜的意見,確實有一定道理.”

趙普這話,看起來是公事公論,難得對盧多遜表示肯定,但話裡總有種給盧多遜上眼藥的感覺。劉暘心中固然對盧多遜積壓了許多不滿,但這個時候,頭腦卻異常清明,沒有什麼表情變化,劉皇帝的警告他可是始終放在心中的,趙盧之間的爭鬥,他最好也不該參與進去。

“隻是詔製已下,事成定局,隻能儘力維持,不要引發動蕩,此事,還需趙相多多支持啊!”劉暘看了趙普一眼。

“殿下言重了!”趙普當即應道:“這本是臣之本職,敢不儘力?”

“論大局觀,滿朝之中,怕是沒人能與趙相相比了!”劉暘出言恭維道。

趙普搖頭謙虛道:“殿下過譽,臣不敢當!”

兩人聯袂前往崇政殿,短暫的交流過後,又陷入了沉默,見劉暘興致不高,似乎還在為此事人事大變動憂慮,不由問道:“殿下既然對此事這般心憂,為何不向進言?”

這話問到了劉暘,也讓他打起來了精神,偏頭看向趙普,想了想,不答反問:“趙相覺得,我應該向陛下進諫嗎?”

不待其答,又道:“我觀趙相,心中也是有所疑問的。趙相居相一十六載,久治國務,熟諳人心,在這方麵,是值得我學習的。而在這等事上,趙相的見解與態度,也更為重要,你若發話,以陛下對你的信重,想來也會多些考量,這比我說話,或許更有用處.”

聽劉暘這麼說,趙普輕輕一笑,似乎想通過笑聲掩蓋尷尬,說:“論見識,天下何人能與陛下相比,臣之所以不進言,卻也是因為從心中,也認同陛下的看法。

最近十年以來,算是建國以來最平靜的十年,民安其樂,官儘其職,除了兵製改革深入以及安東戰略之外,並沒有大的變故。

承平既久,就難免滋生憂患,尤其是地方上,也有些年頭,朝廷沒有對道司大吏進行調整了。

於朝廷中樞而言,天下安定固然是好事,卻也不能沉浸於此。臣不敢說一定,但地方上滋生的一些問題,也的確有很大一部分出現在這些牧養一方的大吏身上。

毫無疑問,進行人事調整,是符合朝廷的吏治方針,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以免積弊難返。隻是,陛下性格素來剛強,其氣魄與膽識,也是無人能及,或許在臣等眼中,如此做法,偏於操切罷了”

趙普這番話,實際上並不能說服劉暘,在他看來,這是趙普的一貫習性了,為了迎合劉皇帝,而去找理由,找解釋。

但是,又不能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了,至少不能直接反駁,畢竟為人子、為人臣,他還能真說劉皇帝的不是嗎?

輕輕一歎,劉暘苦笑道:“但不論如何,大漢接下來一段時間,將多事了!”

這自然是必然的,那麼多重職及大臣調動,可不隻局限於被安排的那些大臣,還有他們所代表的各集體、各勢力、各派彆,由內而外,所涉及的所有中樞部門及地方道州,怕是都要跟著變動,一整個鏈條都跟著擺動起來的時候,那就是整個官場的動蕩,甚至是帝國的動蕩。

也就是僅僅局限於文官體係之內,但是,因為兵製持續改革而帶來軍隊的變化,影響至今猶在,大漢內外諸軍以及新邊防體係,也仍在調整磨合之中。

兩方麵齊進,朝廷果然掌舵的舵手,但是那種反彈來的壓力,也是不可放鬆的,劉暘憂慮的,大抵也在於此。

見其始終難以釋懷,趙普的語氣也變得有些認真,嚴肅地對劉暘道:“殿下,請恕臣倚老賣老,多講兩句!”

“趙相但講無妨,我當靜聽!”劉暘對趙普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趙普道:“殿下當知,大漢自建國以來,發展至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其間創業守業之艱苦磨難,殿下想來也有所體會才是。

從國家大局而言,自然是越穩妥、越穩定,則越好。但是,一味的求穩保平安,卻無異於放任矛盾與隱患的滋長,陛下的利弊之說,不需臣多講,殿下要看到此番官吏調遷可能產生的動蕩,同樣也該看到調整結束後吏治的澄清。

另外,陛下坐朝當國,已然三十又二載,如此漫長的歲月中,什麼風雨沒有經曆過,什麼動蕩沒見識過,什麼困難沒克服過?

隻要陛下在,那大漢就不會出問題,所有事,都將歸於平靜,一切都將恢複正軌,大漢還當穩步前行。

殿下對皇父,應當有足夠的自信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