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距離長安不遠,他們次日天不亮出發,中午時分便抵達了藍田縣。
藍田縣令趙鈞是文吏出身,當年朱泚控製關中,他從小吏升為奉先縣尉,郭宋清理關中官場時,發現他能力出眾,人品清廉,他便繼續得到重用,升為雲陽縣縣令。
由於他把雲陽縣的商業搞得不錯,使雲陽縣成為天下最大的牲畜交易中心,加上他很好地處理了郭萍之事,兩年前又平調為藍田縣縣令,連續兩任都在京畿府任縣令,這就意味著下一任要直接升刺史了。
趙鈞聽說晉王和政事堂的相國們已經到了,連忙帶著縣丞、縣尉出城迎接,他事先已得到潘遼的通知,要他準備午飯,潘遼再三叮囑,不得鋪張浪費,這可比準備酒席還要難辦,趙鈞絞儘了腦汁,便準備了一些有特色的菜飯。
“卑職趙鈞參見殿下!參見各位相國!”
郭宋還記得他,自己大姐流落雲陽縣時,就是這位趙縣令斷的案,讓她們母女團圓,也讓自己找到了大姐,郭宋對他印象一直很好。
郭宋嗬嗬笑道:“趙縣令,我們都餓壞了,可有飯吃?”
“有!有!卑職準備了藍田縣的特色飯菜,請殿下和各位相國移步縣衙。”
趙鈞把眾人請到縣衙,縣衙內專門布置了一間小院子,院子裡到處是碧蘿青蔓,綠意盎然,一株桃花開得正豔,清風拂麵,令人心曠神怡。
院子裡還擺放了十幾把竹藤編製的圈椅,坐下來寬大舒服,幾名侍女上了茶,郭宋坐在一把寬大的圈椅上,頗有點坐沙發的感覺,他喝了口茶,水質清冽甘甜,煎茶格外清香順口。
“好水!”郭宋忍不住誇讚道。
他當然能喝出來,茶不是很出眾,但這水很好。
眾相國也紛紛誇讚水好,趙鈞備受鼓舞,連忙道:“這是今天清晨從山裡接來的泉水,其中一眼泉是被皎然大師發現的,他讚不絕口,我們都稱之為皎泉,縣裡很多人都半夜去接水,還有人運水去長安賣,三更時分去采水,上午就能送到長安。”
郭宋頗為心動,他給杜佑使個眼色,杜佑會意,便笑道:“這就是趙縣令不對了,讓我們喝了這麼好的水,以後我們在長安怎麼辦?我這老胳膊老腿的,還得天天半夜往這裡跑?”
眾人紛紛共鳴,趙鈞頓時會意,立刻道:“以後朝廷的水都由藍田縣包了,縣裡每天上午都給朝廷送水。”
郭宋微微笑道:“多送一點,我私人也想購買。”
“不殿下用買,微臣再加送一份就是了。”
郭宋搖搖頭,“趙縣令給朝廷送水是公對公,可以不用買,但私人不行,我就按照市價購買,不用特殊化,各位相國的家人喜歡,也可以買。”
杜佑連忙給趙鈞使個眼色,趙鈞立刻明白了,晉王殿下最恨公器私用,自己可不能犯了大忌,他連忙答應了。
獨孤立秋也接口道:“這口泉要派人去看守,百姓也可以用,但要保護起來,不準人隨意破壞汙染,趙縣令明白我的意思嗎?”
薑還是老的辣,獨孤立秋見多識廣,他知道這種不花錢的東西很多人根本不愛惜,會在裡麵洗澡、洗衣,甚至會隨地便溺,所以必須要嚴格管理起來。
趙鈞心知肚明,立刻躬身道:“卑職明白了!”
這時,侍女們送來午飯,眾人頓時喝彩,原來是竹筒飯,裡麵有噴香的臘肉和清新可口的涼拌山野菜,這頓飯確實簡單,卻讓眾人胃口大開,讚不絕口。
.........
吃完午飯,眾人便啟程去看丹灞水道了,領路的是都水監令楊天華,他當初負責疏通了天寶渠,又重新疏浚了鄭國渠,治理了渭河水患,功勞卓著,朝廷成立後,他便被任命為都水監令。
楊天華去年就帶人來考察了恢複丹灞水道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恢複的結論,郭宋今天才會帶人來巡視。
“當年朝廷認為山南道可以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巉山出石門,北抵藍田,因為丹水源頭和灞水源頭相隔隻有七裡,就一道分水嶺,分水嶺一側正好有一條峽穀,叫做大昌關,實際上隻要把丹水和灞水都引到大昌關,一條運河就形成了。”
“楊監令,大昌關不是毀了嗎?”獨孤立秋道。
楊天華點點頭,“確實毀了,丹灞道疏通後沒有多久就發生了地震,大昌穀被亂石淹沒,有不少官員上書,認為這是天意,要求天子不可逆天而行,中宗皇帝便放棄了重新疏通,但我們有鐵火雷,把大昌穀內的亂石炸鬆,把石頭運出來,水道就能重新疏通了。”
縣城向南山巒縱橫,林木幽深,遠處是巍巍青色的秦嶺,一路上鳥語花香,春天氣息盎然,
一行人沿著官道大約走了大半個時辰,終於來到了灞水源頭,這裡有一片占地數百頃的湖水,叫做灞源湖,秦嶺無數條溪水流下,在這裡彙集成湖,然後向北流往長安,形成灞水,水質清澈湛藍,儼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山巒之間。
湖水的西南方向有一條水渠,缺口被堵住了,這條水渠被雨水澆灌,形成一條長長的淺池塘,裡麵長滿了水草和雜草,把這個水渠都完全覆蓋了,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再過幾年,這條水渠就會消失了。
“就是灞渠!”
楊天華指著廢棄的水渠道:“丹灞道分為北段和南段,北段叫做灞渠,南段叫丹渠,灞渠長二十餘裡,丹渠長二十三裡左右,加上大昌穀,整條丹灞水道長五十餘裡。”
“等一等!”
郭宋打斷他的話,故作不解地問道:“兩地不是隻相隔七裡嗎?”
“殿下,相隔七裡是直線距離,實際上地形略有點北高南低,所以必須迂回走彎,把地勢拉平,才能方便通船,當年動用了八萬民夫,耗時兩年才挖通了這兩條水渠,可惜沒多久就廢棄了。”
眾人這才明白,原來遠遠不止七裡,難怪要投入數十萬貫疏通。
“現在重新疏通,需要多少人力?”郭宋問道。
“殿下,疏通水渠容易,都是現成的,隻要清除雜草,再加固河堤就行了,關鍵是大昌穀,疏通著實不易。”
郭宋當即道:“那就去大昌穀看看!”
眾人來到了十餘裡外的大昌穀,這是一條長約十裡的峽穀,中間有一段被亂石堵住了,儘管數十年時間,亂石上長滿了雜草和藤蔓,裡麵生活著大量鼠蛇等小動物。
郭宋用馬鞭一指亂石堆問道:“這一段被堵塞的峽穀有多長?”
楊天華道:“啟稟殿下,大約有三四裡長,如果是從前疏通,至少需要五萬人疏通三年,但現在有鐵火雷,卑職認為隻要三萬人,一年就可以疏通。”
“一年就行了嗎?”
郭宋有些驚訝問道:“按照卑職的經驗一年就足夠了,同時還要在峽穀的山崖上修建一條木棧道,方便拉纖。”
“如果修建棧道,是不是可以形成一條丹灞陸路?”旁邊潘遼問道。
“回稟潘相國,正是如此!”
郭宋還在考慮通船時間,他又問道:“剛才你說一年就完工,是不是一年後,巴蜀的船隻就能直接駛到長安來?”
楊天華躊躇一下道:“隻能說地圖上是可行的。”
郭宋一怔,頓時有些不悅道:“我說是實際通航!”
楊天華無奈解釋道:“殿下,通航還有很多條件,比如山穀水道狹窄,走不了千石大船,不過可以走槽船,這倒不是問題,主要是秋冬兩季水量不夠,最多隻能運到商洛縣,這是一個最大的難點。”
郭宋擺擺手道:“這個問題好解決,在商洛修建中轉倉庫,秋冬兩季運到商洛縣,然後等春夏兩季可以由槽船運到長安,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難題,你今天一並說清楚。”
楊天華想了想道:“漢水轉丹水那段水運有些不便,但已經在施工走彎道了,上半年也可以完工,卑職還擔心三峽道內亂石很多,船隊比較危險,除非用大型鐵火雷炸掉江中的亂石,但聽說鐵火雷怕水,微臣也不知道行不行?”
“這個可以和火器局商議,讓他們研製出不懼水的鐵火雷。”
郭宋臉色稍稍和緩道:“我會和火器局打個招呼,你自己和他們商議。”
“卑職遵令!然後就是征集民夫和調撥錢糧之事。”
郭宋明白了他的意思,楊天華隻是都水監令,很多大事必須由政事堂來決定,他便對潘遼和杜佑道:“這件事你們政事堂好好協商一下,把細則拿出來,儘快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