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零八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1 / 1)

東漢末年梟雄誌 禦炎 1896 字 1個月前

哲羅國和注輦國同屬泰米爾人的族群,分做兩個不同的國家,經常發生摩擦,造成戰爭,互相傷害,互相擄掠對方的人口。

現在他們也在互相傷害之中。

這不是最好的靶子嗎?

國王下定決心,要讓這些【神兵】綻放屬於他們的光芒。

然後,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在兩國邊境的草原上進行,參戰雙方是注輦國和哲羅國,主要由注輦國挑起,哲羅國被迫應戰。

注輦國的戰鬥目標是通過擊潰哲羅國的軍隊奪取他們所掌握的一處礦山,這座礦山到手,就能為注輦國獲取很大的利益,他們眼饞已久。

過去數次突襲都不成功,導致哲羅國在這裡布置了更多軍隊防守。

這一回,注輦國王武裝了這支使用新式兵器的強力突擊敢死隊,準備一舉擊潰礦山守衛軍隊,奪取礦山。

戰鬥剛一打響,還是過去的傳統模式,即菜雞互啄。

雙方都讓裝備一般般甚至很劣質的菜雞們上前互啄,舉著劣質兵器互相叫嚷著,就跟黑社會打群架一樣,陣前打的一團亂麻誰也奈何不了誰,整個戰場一片嘈雜。

雙方你來我往,你射箭,我舉盾,你用象兵突擊,我也用象兵打回去,你這邊打死我一個人,我也要打死你一個人,打得不亦樂乎。

這種模式打不死多少人。

你死不了多少,我也死不了多少,所以才有戰死百分之十就要全軍崩潰的說法,本質上就是菜雞互啄之下脆弱的承受力。

打了一個小時左右,雙方都有些疲累了,這個時候,雙方才各自亮出真章。

菜雞們是去消耗對方的體力和兵力的,他們都是些不脫產或者半脫產的農民兵奴隸兵,不是常備兵,戰鬥力堪憂,隻是數量多,菜雞互啄也能打出個樣子來。

然後等雙方的菜雞們揮舞著劣質的武器打到膠著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雙方才會派出真正精銳的脫產常備兵開始真正的決鬥。

脫產常備兵的數量不會多,多了也養不起。

數百人的規模,跟著強悍的將軍們發起集團衝鋒,鋒銳難當。

隻要一方衝垮另外一方的脫產常備兵,就能奠定勝局,菜雞們一看精銳都戰敗了,立刻就會潰退。

勝利一方的精銳們就能帶領己方菜雞一擁而上,痛打對方失魂落魄的菜雞,獲取勝利。

菜雞們隻能打順風仗,打不了逆風仗,一旦打了逆風仗就要潰敗,絕對不會堅持死戰。

所以決勝的機遇就要看誰的脫產常備兵可以獲取最後的勝利。

注輦國的精銳很快發起了突擊,在戰場上和哲羅國的精銳相遇,兩軍展開激烈廝殺。

過去,雙方至少是勢均力敵,互相拚殺各自不落下風,拚到最後拚的是毅力和勇氣還有持久力。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

哲羅國的精銳們揮舞著兵器和注輦國的精銳們對拚,結果還沒拚幾次,他們就愕然發現自己的兵刃斷裂了,被硬生生砍斷了。

呯的一聲,長刀被劈成了短刀,哲羅國的精銳正在目瞪口呆的時候,就被注輦國的精銳一刀梟首,砍下了腦袋,死了。

這樣的情況不是單個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一大群人揮舞著長刀對拚,然後一方的武器齊刷刷的被另外一方砍斷……

哲羅國精銳的武器本身也是精細鍛造的,但是在注輦國精銳們的攻擊之下紛紛斷裂,無法繼續對拚,也來不及更換武器,就被砍掉了腦袋,或者砍掉了半個身子,慘死當場。

那血啊。

局勢發生了改變。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哲羅國的精銳勇士們產生了動搖,麵對對方雪亮而堅固的兵刃,哲羅國的精銳們意識到自己無法對拚,連連後退也躲不過慘死結局,精神崩潰了,然後敗退了。

再怎麼勇敢,人類手上有兵器和手上沒有兵器的戰鬥力還是不一樣的。

注輦國的精銳們大喜過望,他們意識到自己手上的神兵鋒銳無比,對方無法對抗,神兵加持之下,精神力大幅度增長,腎上腺素飆升,他們嗷嗷叫著發起了衝鋒,一舉擊潰了哲羅國精銳,進而帶動了哲羅國軍隊的全麵潰敗。

這一場交鋒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哲羅國全麵潰敗,被殺死了三百多人,俘獲了兩千多人,整座礦山被奪取。

注輦國的戰略目標全麵達成。

得知消息之後,注輦國王大喜過望。

他仔細詢問,得知精銳們獲勝的原因主要就是那一百把神兵斬斷了對方的兵刃,才讓他們在神兵的幫助下快速擊潰了對方的精銳,進而擊潰了對方的主力,獲取了勝利。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注輦國王立刻下定決心。

就算少吃點飯,也要用糧食去換取更多的魏國【神兵】。

光是糧食不夠的話,就用肉類,用牲畜,甚至於用貴重金屬去換取他們的神兵。

王海波那邊得到了消息,火速告知郭珺,郭珺大喜過望。

於是在郭珺的推動下,王海波火速前往注輦國和注輦國王商討購買方案。

然後達成了用多少斤肉類可以換取神兵。

用多少活牲畜可以換取神兵。

以及用多少黃金、白銀和青銅可以換取神兵等等。

雙方都訂下了明確的規定,各自記錄在案,互相交換憑據以為誠信。

另外為了方便交易,交易的時候,注輦國方麵還主動使用了魏國的度量衡來計算交易規模,以便魏國一方提供軍火。

王海波帶回來的貿易條約讓郭珺大喜過望。

這家夥壞的可以,欺負注輦人不懂技術,把魏帝國已經形成規模化作業的製式環首刀賣出了天價。

這種環首刀在魏國生產線手裡可以輕鬆量產,戰爭時代都跟得上產量,就彆說和平時代了。

早已超出需求量。

但是為了革新技術,發展煉鋼技術和鍛造技術,郭鵬長期給軍工部門很高的配額,給了軍隊很大的損毀額度,自己承擔這中間的成本。

而郭珺通過自己的關係,就算是從魏帝國購置兵器,再轉手賣掉,那利潤都相當高。

唯一讓郭珺有點糟心的就是每個地方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都不一樣。

比如糧食,在魏國國內的價格比較便宜,那是因為郭鵬廣泛的屯田政策、糞肥分配策略和安穩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他廣泛設立的儲糧倉可以平抑糧價。

但是在新大陸上,沒有這些條件,也沒有魏國發達的農業耕作技術和農具革新技術,更沒有成熟的糞肥製造技術,糧食產量很低,糧價自然很高。

對比一下魏國國內的糧價和這裡的糧價,郭珺有些意外的發現用當地糧食來做交易不劃算。

同樣的糧食一百斤,在這裡的價格和在魏國的價格就不是一回事。

一波操作下來,賺的不多。

於是郭珺開始考慮,他覺得不能單單用糧食來做交易,而要找一些在魏國和新大陸上都很有價值的東西來做交易,這樣才能保持軍火貿易的高利潤。

雖然這些環首刀大部分都是郭珺免費從魏國拿來的,運輸成本也不需要他來承擔,魏帝國的國庫來來承擔,可他就是感覺自己虧大發了。

不行,他咽不下這口氣。

正好在此時,注輦國方麵也發現他們需要很多環首刀,單純用糧食來貿易,他們有點搞不起了,於是希望用其他的東西來做貿易。

這正中郭珺下懷。

除了糧食價格大為不同之外,牲畜、肉類和礦類還是具備相當的價值的,就算在現在的魏國,除了廣泛飼養的肉鴨和肉豬之外,其他的牲畜和肉類也不便宜。

礦類就更不用說了,黃金白銀青銅,本身就有價值。

還是要用這些東西來做貿易,才能維持更高的利潤。

至於糧食,隻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線上,不然的話還就真的不賺錢了。

和注輦國方麵簽訂了新的貿易協定,根據新的協定,郭珺找來跟隨過來的計吏們算了一筆賬,發現這樣交易才比較符合他的利益。

然後要是能不斷擴張他自己本身的兵刃生產規模,這個利潤規模還能進一步擴大,因為他不可能一直從魏帝國得到無限量的免費兵器。

之前郭珺這邊的兵刃主要是魏帝國內部提供,通過海船一起帶過來,一帶過來就是上十萬的規模,夠他們用很久。

之後發現了一個小型鐵礦,所以眼下也有數百名合格的鍛造工匠在這邊搭起了一個上了規模的生產線,給魏軍提供一定數量的兵刃。

目前來看這個產量還不夠郭珺手下的軍隊消耗,但是也有一點產量。

算上注輦國需要的部分,還有未來需要提供給其他小國供他們打內戰的部分,這個數量就顯得捉襟見肘,

大不了,他寫封信和郭瑾商量一下,多提供一些兵器給他,他在這邊賣,得到的利潤五五分成就是了。

隻要郭瑾答應,就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兵刃是消耗品,戰爭持續時間越長,戰爭烈度越高,消耗的就越快,需要更大數量的兵刃的長期供給。

目前來看,隻要守住技術不讓注輦人得到,這就注定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貿易過程。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得到很多的物資,食物牲畜,等等,能極大地降低魏帝國國內的壓力,想必郭瑾也會很高興。

說乾就乾,郭珺立刻著手給郭瑾寫信,講明白他在這裡遇到的情況,還有他打算做的事情,希望得到郭瑾的大力援助。

軍火生意一本萬利,隻要能賺到錢,到時候兄弟兩個五五分賬,他絕對不貪汙——以兄弟的名義起誓。

反正魏帝國國內的兵器生產處於絕對的生產過剩,郭瑾隻會為兵器太多來不及使用而煩惱,現在那些堆倉庫的貨能換錢,何樂而不為?

帝國最缺的就是錢,有錢什麼事情不能做?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

這封信很快就隨著船隻返回魏帝國,不需要很久,就會送到郭瑾的手上。

通過和注輦國的貿易往來,郭珺收獲了極大數量的物資,這些物資可以幫助他更快的建立起一座配得上西蜀公國國格的城池。

這讓他非常高興。

當然,注輦國國王也很高興。

他得到了一大批神兵,這些神兵可以幫助他打敗宿敵,掠奪財富,本身得到的東西是那麼的多,遠遠超過購買神兵需要的付出。

他很高興,很亢奮,準備繼續武裝一支強大的神兵敢死隊,繼續衝向哲羅國,掠奪更多的人口、糧食、牲畜、礦產。

最好能夠讓自己越變越強,最後乾脆直接消滅掉哲羅國,整合兩國的實力,南下消滅潘地亞國,徹底統一整個南印度的泰米爾人。

接著,北上和更多的敵人爭雄。

他的雄心被激發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