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五 吳懿覺得很苦惱(1 / 1)

東漢末年梟雄誌 禦炎 1231 字 1個月前

這一次北伐,吳懿和族弟吳班也一起隨軍出征,一起立下了戰功。

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是因為在戰場上的表現,所以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賞賜。

比起性格張狂喜歡權勢和排場的龐羲,吳懿的個人修養明顯遠在龐羲之上。

他不怎麼爭搶,待人溫和有禮,處處小心謹慎,所以劉璋這樣的性格就比較喜歡吳懿,平素和吳懿走的也很近。

這一次,麵臨著如此情況,劉璋想不到其他的辦法,隻能下決心把龐羲乾掉。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了,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對吧?

劉璋感覺自己的智商占領了人生的高地。

但是東州人作為劉璋的基本盤,劉璋自己也清楚自己不能失去東州人,不能為了龐羲丟掉東州人的支持,否則這個位置一樣坐不穩當,就會和劉表一樣束手束腳,不符合他的利益。

東州派必須存在,必須維持一定的力量,不能衰弱,也不能過分強盛,所以劉璋決定重新扶持一個可以接替龐羲引領東州派的代表人。

性格溫和的吳懿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有戰功,有家世,有資曆,和劉璋有親戚關係,還有好性格。

劉璋決定了之後,就把吳懿喊來,說要私下裡和吳懿商量大事。

吳懿覺得奇怪,但還是老老實實的過來麵見劉璋,劉璋帶著吳懿在自己的書房裡密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龐羲張狂,於大殿之上拔刀相向,表麵上是要對付王商,實則是要謀害孤,現在王商命隕,孤如何能不考慮我自己的性命呢?子遠,你父與先父是至交,咱們兩家是世交,如今這種情況,除了你,孤還能依靠誰呢?”

劉璋一邊抹眼淚一邊抓著吳懿的手,邊哭邊說出自己的目的。

吳懿大吃一驚,這才意識到劉璋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乾掉龐羲,然後讓自己作為東州派的代表人穩住東州派,以此解除這一次的政治危機。

說起來,這一次的政治危機吳懿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東州人和益州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幾乎呈現撕裂狀態,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變得動蕩不安,這很危險。

偏偏此時,王商莫名其妙的死掉了,這其中更是疑團重重,太多的事情搞不清楚了。

吳懿其實有一些大膽的猜測,但是他不願意去證實,更不想追究,他知道分寸。

吳懿知道這樣的狀態不能繼續持續下去了,否則一旦局麵不可收拾,以龐羲的性格,難說不會起兵災。

一旦起了兵災,漢中一亂,身處關中的郭鵬難道會坐視不理。

吳懿之前也前往拜見龐羲,希望龐羲不要把事情鬨得那麼大,眼下北伐失利,國家失利受損,正是需要埋頭發展的時候。

如果這個時候內部動亂不止,得到利益的,還是郭鵬,漢中難道不是岌岌可危的嗎?

龐羲不這樣認為,龐羲說對付外敵之前一定要先解決內部的敵人,外地是看得見的,內部的敵人是看不見的,所以內部的敵人更危險,因為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會做出危害大局的事情。

從這次被迫退兵力,吳懿也知道內部敵人的危害,正是因為如此,才不能支持龐羲掀起劇烈的政治鬥爭,但是龐羲不聽,兩人遂不歡而散。

吳懿覺得很苦惱。

劉璋的想法超出了他的設想,而龐羲又出現了失控的情況,一旦龐羲真的失控了,局麵又會糟糕到何種境地呢?

看到劉璋痛哭的樣子,吳懿十分糾結,於是回到家裡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族弟吳班,想要和吳班商量。

吳班和吳懿不一樣,吳懿比較低調,吳班則相對高調,為人豪爽俠義,著稱於當時,在東州將領之內很有些地位。

如今一聽劉璋有除掉龐羲的想法,短暫的驚訝之後,卻十分支持。

“龐羲張狂,不知收斂,於殿前持刀,失了禮數,如今釀成大禍,已然難以收場,大王有除掉他的想法,難道不是你我兄弟的機會嗎?”

吳班說道:“你我兄弟與龐羲一起,隨先主入蜀,論出身,論家世,你我兄弟不輸給龐氏,何以讓龐氏居於你我兄弟之上?”

吳班的說法稍微讓吳懿有了些想法,思慮再三,吳懿覺得長痛不如短痛,益州人方麵失去了一個王商,已經怒火中燒,眼看著矛盾就要全方位爆發,和東州人死磕,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做點什麼,和解的機會是不會再有了。

益州人畢竟人多勢眾,占據絕大部分土地和財產,如果真的鬨僵了,對劉璋的危害是最大的,對東州人也不見得就有好處。

吳懿思慮再三,決定遵照劉璋的命令,找個機會殺死龐羲和他的親信,以吳氏家族取代龐羲的地位,穩定蜀中局勢,結束這場對峙。

劉璋很高興,決定在行動勝利之後任命吳懿擔任漢中太守,加封鎮北將軍,封吳班討逆將軍,以獎勵吳懿和吳班的行動。

他們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殺死龐羲的計劃,找決定可以信任的親衛和家臣組織一場鴻門宴,打算在宴會上乾掉龐羲。

龐羲和吳家的關係其實並不差,同為東州將門,在大事上還是維持步調一致的,彼此之間互相宴請喝酒也是常態,這並不稀奇。

計劃確定的很順利,怎麼殺死龐羲,怎麼殺死他的親信,怎麼迅速接掌龐羲的兵權,安穩龐羲的部眾,除掉龐羲的死忠和家族等等,一係列的鏟除後患的計劃都已經決定好。

除掉龐羲於是成為既定事實,而龐羲本人對此一無所知。

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也是天意,龐羲麾下有一個名為鄧芝的年輕人,他是荊州新野人,新野鄧氏之後,乃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的鄧禹的後人。

新野鄧氏在東漢中後期曾經顯赫,鄧氏女二度入朝,鄧氏外戚的權勢很大,後來在桓帝之後鄧猛女廢後之後,鄧氏才逐漸敗落。

鄧芝出身貧寒,空有家世而無家資,在荊州找不到門路,隻能入蜀謀生,但是一樣得不到任用,隻好去投靠喜歡養士的龐羲混口飯吃。

龐羲為人不怎麼樣,但是的確喜歡養士,養的士人裡多少有一些有本事的,經常也為龐羲出謀劃策,程畿和法正就是其中之二,鄧芝因為年輕,不被重視,隻是個吃乾飯的。

話雖如此,鄧芝心懷大誌,努力讀書增進學問,想著出人頭地,龐羲率軍北伐的時候,鄧芝作為門客,仗劍追隨,成為一名親衛,近距離觀看了真正的戰場,對之後的失敗痛惜不已,也對拖後腿的人憎恨不已。

但是眼下局勢突變,鄧芝沒了用武之地,隻能繼續讀書,吃白飯,惆悵不已。

忽然有一日,一名與鄧芝同樣出身新野縣的同鄉王安悄悄的來找鄧芝,告訴鄧芝有大事將要發生,讓他這些日子借故外出一段時間,等事情平定了再來找他,他會接濟鄧芝,把鄧芝引薦給吳懿,保他平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