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象心神劇震,感覺有些事情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阻止。
天啊,漢室雖然衰微,可是漢天子還在,天下人至少在名義上還尊崇漢天子,是漢天子的臣子,你這樣光明正大的搞,不是造反嗎?
跟隨袁術那麼久,閻象大概是知道袁術的性格的。
思慮片刻,閻象將傳國玉璽放在案幾上,緩緩開口了。
“昔日周人自其始祖後稷開始就積德累功,征伐天下,廣有土地,到文王時,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即是如此,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商紂的臣子,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時機未到。
明公家族雖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但恐怕還比不上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人,而且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但是漢天子還在,並未失德,不能與殘暴無道的紂王相提並論吧?”
袁術一聽這話,臉色就垮了。
“閻公的意思,是覺得吾袁公路的德行還不夠?天下人都認為吾德不配位?”
閻象不說話了。
您的德行如何,您自己心裡該有點13數。
到處劫掠,到處破壞莊園,行事如同草寇,大量士人都選擇跟隨袁紹而不是您,難道還不足夠警醒嗎?
閻象覺得袁術應該有一些對自己的了解了。
見閻象如此態度,袁術的心裡頓時拔涼拔涼的。
完了,連閻象都不支持我,還有誰能支持我?
閻象可以說是袁術麾下名士大族的代表了,他都這樣說,就代表自己麾下這些名士大族的態度了。
可惡!
明明都已經成了西涼人手中的玩物,卻還有人追隨!難道漢室還沒有衰微到那個地步嗎?
難道非要那個十幾歲的毛孩子皇帝和整個皇族全部死光,這群混蛋才會支持我嗎!?
袁術立刻氣呼呼的讓閻象離開了。
閻象離開之後,滿心憂慮,覺得自己現在是阻止了袁術,可是袁術貌似不會那麼輕易的就放棄稱帝這件事情。
他估計還會有其他的想法和做法。
可是這天降仁獸贈送玉璽的事情,難道是真的嗎?
難道袁術真的是真天子?
如果這件事情是袁術的密謀,自己怎麼會一點風聲都得不到呢?
而且以袁術的手段,真正的可以獨自想到這樣的辦法?
難道是真的?
閻象十分疑惑。
不過擔憂大於疑惑。
他是真的擔心袁術一個腦子不好抽搐了,真的乾出那種很可怕的事情來。
到那個時候,可就真的是眾矢之的了。
袁術不會那麼傻吧?
閻象如此希望。
數日以後,十二月十三日,程立從淮南返回了盧縣,見到了郭鵬,向他秘密彙報自己所辦成的一切。
郭鵬對此十分滿意,賞賜給了程立不少東西,然後囑咐他時刻跟進那邊的情況。
而眼下,袁術得到了玉璽,滿腦子想的都會是什麼時候稱帝比較合適,會把稱帝放在第一位,其他的就會排到第二位第三位去了。
所以,為了確保自己的政治環境的安穩,還需要有下一步。
不僅能穩住袁術,還能助長他的野心。
於是郭鵬又派人送了一大批的珍貴禮品送給袁術,還寫親筆信,回憶過去和袁術一起在雒陽度過的歡樂時光。
然後隱晦的表示長安朝廷那邊的事情他也有點意外,想來這是李傕的陰謀,想要分化瓦解他們堅若磐石牢不可破的同盟。
郭鵬覺得這是很可笑的,以他、陶謙還有袁術的關係,這種計謀能得逞?這麼好的關係是那麼容易瓦解的嗎?
然後郭鵬為袁術鳴不平。
郭鵬認為袁術再怎麼說也應該算個衛將軍,甚至連車騎將軍驃騎將軍都是可以的。
然後郭鵬建議,由他,還有陶謙,加上袁術麾下的文武們一起,一起向長安朝廷表袁術為驃騎將軍,反擊長安朝廷,看看他們是個什麼應對方法。
袁術得到了大批的珍寶,頓時就開心了,看到郭鵬言辭謙卑的親筆信,心裡也平衡多了,又看到郭鵬巧妙的建議,頓時十分滿足。
但是袁術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點,所以直接就回絕了郭鵬的建議,說自己才德淺薄,不配擔任驃騎將軍這樣的高位,讓郭鵬不要再說了。
然後贈送給郭鵬一批財寶。
郭鵬笑了,立刻寫信給陶謙,建議陶謙和他一起聯手上表袁術為驃騎將軍。
十二月二十日,接到郭鵬信件的陶謙看到了這封信,雖然對郭鵬有所不滿,但是更不敢得罪袁術,於是寫信恢複郭鵬,答應了這樣的做法。
十二月二十三日,郭鵬寫奏表給長安朝廷,以青州牧、鎮東大將軍和陽翟侯的身份表奏袁術為驃騎將軍。
同時也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徐州牧、安東將軍、溧陽侯陶謙上表給朝廷,表奏袁術為驃騎將軍。
十二月底,袁術得知此事,心中大為喜悅,表麵上卻寫信委婉的譴責郭鵬和陶謙,說他們太厚愛自己了,自己這樣的德行和資質,還不足以擔任驃騎將軍這樣的高位。
不過也沒什麼意義,郭鵬和陶謙已經聯手上表袁術為驃騎將軍了。
袁術心裡爽,表麵上還是一副謙虛的樣子,演技略有提升。
袁術徹底的高興了,也不對自己沒有得到很高的職位這件事情介懷了,郭鵬也清楚,接下來就是長安朝廷的操作了。
自己這邊和陶謙聯手把皮球踢了回去,要是長安朝廷那邊不答應,可就不是自己和陶謙問題了,袁術要恨,也要恨李傕,恨賈詡,恨長安朝廷。
他們要是不答應,郭鵬立馬和陶謙再次聯手,尊稱袁術為驃騎將軍。
你不封,咱們自稱!
不聽你的!反將你一軍,我看你是封還是不封!
保證讓袁術開開心心的,覺得郭鵬和陶謙一直都是他最忠誠的舔狗。
郭鵬這邊解決了一個政治危機,還埋下了後手。
袁術這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滿身心都是happy。
陶謙也算是稍微平複了一下自己嫉妒的心情,感覺眼下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三個大佬級彆的人物都覺得維持現狀最好不過,不過總歸還是有人覺得有些不滿的。
比如孫策,就有些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