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收購《聞名新報》第一更求推薦(1 / 1)

第二天一早,夏禹開始去搜集報紙的信息,想要找出一份最適合收購的報紙。

一天時間就在夏禹忙碌中過去,上午他還抽空去了一趟九龍交易所,發現股票已經交割完畢,然後他就申請把資金提到了彙豐的銀行賬戶。

一直忙到了晚上,夏禹不斷地分析篩選,終於找到了一份適合收購的報紙。

《港島日報》!

和現在銷量排名第二的《星島日報》隻有一字之差!

但現在二者之間的差距卻如同深淵,一份是暢銷整個東南亞的報紙,一份是現在香江本地的不入流小報。

《港島日報》的名字比《星島日報》更貼近香江,這是因為《港島日報》的成立時間在1936年,比1938年成立的《星島日報》還早兩年,距離現在1978年已經有42年的曆史了!

《港島日報》曾經也輝煌過,在創始人的帶領下,銳意進取,到了1946年便登上過香江報界第一的寶座,且一直坐到了1950年。

隻是可惜《港島日報》的創始人突然重病去世,還沒來得及培養接班人,隻有一個紈絝的兒子。

敗家是紈絝子弟的專屬優秀技能!

理所當然的,短短一年時間不到,《港島日報》銷量就不斷下滑,連香江前十都排不進了。

這個時候,紈絝二代反應過來了,《港島日報》在他手裡會一直虧啊,得及時挽回損失,不然瀟灑的錢會更少啊!

怎麼辦?

有道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紈絝二代直接把《港島日報》給轉手賣了,繼續花天酒地去了。

接手的人認為《港島日報》底蘊還在,還有崛起的機會,便大力整頓。

還彆說,還真讓他拉住了下跌的趨勢,勉強排在第十的位置上,隻是他能力不足,想儘辦法,《港島日報》還是在第九第十位徘徊。

掙紮了幾年,那人也死心了,把《港島日報》交給招聘的經理,打理他的其他事業去了。

可惜又過了十多年,第二任老板的主業受到了影響,為了籌集資金,他不得不把日漸衰弱的《港島日報》給賣了。

就這樣,《港島日報》又換了不信邪的第三任老板,一直維持到現在。

隻是這麼多年下來,《港島日報》也變成了一家不入流的小報紙,平均日銷量也就在三千多份,最多的一段時間還是1976年8月,平均日銷量達到了五千份。

而夏禹也打聽到了,現在的《港島日報》的老板,也就是第三任老板丁勝武,因為急需用錢,也對利用報紙進階上流層次的想法死心了,早就有出手報紙的打算,隻是過了一年了,還是沒有賣出去,為此他焦急不已。

彆人看不上《港島日報》,不代表夏禹看不上,在他看來,《港島日報》還是有一點價值的,且對他的後續動作有一些助力。

首先,《港島日報》的資曆夠老,在香江報界可以說是一份元老級報紙了,現在香江肯定有很多從業人員是《港島日報》的前員工,這就是人脈,即使夏禹收購了《港島日報》後改名了,也不能改變他們曾經在《港島日報》待過的事實。

其次,因為《港島日報》的資曆足夠老,儘管已經沒落了,之前的渠道也消失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港島日報》還是有一些渠道的,在各大報刊亭或者經銷商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於鋪貨還是很有幫助。

再者,《港島日報》有一個優點,就是報社自身有印刷廠,不需要把報紙交到其他印刷廠印刷,可以降低成本,且加快效率。且印刷廠雖然許多機子停用了,但是印刷廠有足夠的土地,完全夠後期的擴張之用。

最後,也就是夏禹最看重的一點,那就是人!《港島日報》裡麵的員工很值錢!

《港島日報》銷量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員工不行,但在夏禹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報社的掌舵者。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一份報紙的發展上限注定高不了。

而《港島日報》就是如此,夏禹分析過原因,發現這份報紙無法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掌舵人不行,和員工的關係並不大。

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夏禹收購《港島日報》之後,完全可以自己親自經營,在找到合適的人之前,他可以勝任社長兼主編的職位,畢竟他記憶中,正好有後世時代華納公司CEO的記憶,執掌一份小小的報紙完全不在話下。

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員工的價值就能發揮出來了,不要忘了,這家報社的員工雖然不多,但是各個都是從業多年的老手,能夠很好地執行夏禹的命令,他不需要他們乾主編、乾老板的活,隻要各司其職,對夏禹來說就OK了。

再加上他們這些人的人脈,當報社擴張的時候,他們的價值又能發揮出來,能夠快速地幫報社挖人,能夠跟得上報紙的擴張速度,儘可能降低擴張導致報社根基不穩的風險。

所以在夏禹看來,收購《港島日報》好處多多!

當然,夏禹不信這麼多年沒人看出來《港島日報》的優點,但是為何沒人買呢?

無外乎於沒人有信心買下《港島日報》後能夠保證它崛起!

既然不能保證《港島日報》能崛起,那麼上麵這些潛在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想了也等於白想,隻能乾看著,眼看一個寶箱而打不開。

但是!

彆人沒信心,夏禹卻完全有信心!他不僅有鑰匙打開這個寶箱,還能夠換著方式來開這個寶箱,能夠充分地挖掘《港島日報》的潛在價值。

而且,據夏禹計算,包括印刷廠的土地和機器,現在《港島日報》的整體價值大概在30萬左右,再考慮到老板急著想要賣掉,不需要溢價,夏禹完全可以砍到25萬的價值買下來。

一樣東西,在擁有不同的資源的人眼中,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港島日報》就是如此。

在一般人眼裡,《港島日報》隻能按照資產計算,也就值個30萬港幣左右,但是在夏禹看來,100萬港幣也值,而夏禹隻需要花費幾十萬就能買到在他看來價值百萬的東西,完全是賺了。

正所謂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就《港島日報》了,事不宜遲,明天等資金到賬就去把它收購了!”夏禹握了握拳頭,下定決心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