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的廝殺,當初的四支大軍早就脫胎換骨,此時的構成也不一樣了。
東部攻打東夷,白起主帥,王賁、殷破敗、雷開、張鳳四支三等戰軍為輔。
南部攻打九苗,王翦主帥,升為從二品、組建二等戰軍的蒙恬為副帥,伍雲召、張桂芳、龍吉安三支三等戰軍為輔。
西部攻打羌族,飛廉主帥,升為從二品、組建二等戰軍的趙雲為副帥,惡來、餘化龍、魏奔三支三等戰軍為輔。
北部攻打鬼方,黃飛虎主帥,升為從二品、組建二等戰軍的宇文成都為副帥,韓榮、陳梧、陳桐三支三等戰軍為輔。
二十支大軍都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配合上一些強者,浩浩蕩蕩的壓向四夷,隻是一開始,攻勢就更凶猛了許多。
似乎感覺到了什麼,四夷都並沒有繼續拚消耗,而是堅守。
誓要擋住商軍的這一次進攻。
一百多年來,最為激烈的四場大戰展開了。
白起、王翦四帥第一時間就加入大戰,不再顧忌許多,連初等的準聖有機會、也會斬殺。
廝殺聲震蕩天際。
足足兩天時間,這場大戰方才停息下來。
白起四軍帶著四夷早就準備好的人族奴隸,向九州返回,留下不知是該高興還是悲痛的四夷。
雖然商軍終於退去,但損失太大了!
哪怕不在乎中底層的羌族、鬼方,這些年來也早已經被打痛,這一戰後,更是根基儘失。
大羅金仙都隻剩下了五十多位,初等層次的準聖死了六位。
東夷和九苗,其高層更是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剩下的,就全是恨意和憋屈了。
這種無力、欺辱、仇恨,絕不會就這麼過去。
來日必報。
……
四軍、乃至整個大商,都自然不會在意四夷的仇恨。
雙方關係早就不死不休了。
各自帶著數億被奴役的人族,四軍在九月下旬,都返回到了九州。
這些被奴役的人族,四夷早就準備好了,雖沒有明說,但意思卻很明確。
隻要停戰,立刻可以帶走。
眾軍返回,這等獲勝的大事,肯定是要大肆慶祝的。
一番忙碌中,已經議論這場戰爭一百多年的九州,沸騰了不少。
那種底氣充足的感覺,讓他們好像腰杆都直了幾分。
朝歌,帝辛也在人王殿偏殿中舉行了一場宴席,當眾封賞了一些有功之人。
照例,宴席上,帝辛隻待了一小會兒,便獨自離去。
隨著他的離去,宴席也終於開始熱鬨起來。
尤其是軍方中人,更是高興。
這些年來,不管軍方內部如何,整體上,軍方可謂是揚眉吐氣、狠狠鬆了口氣。
當年六部初立時,軍政兩方的高層實力,是差不多的,甚至軍方占據優勢。
八帥能壓倒六部大夫。
但打完姬昌後,政方中,強者是一位又一位的冒出來,眨眼就有了近二十位相當於八帥的頂級高(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