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以償的拿下巨鹿城池後,是否赦免張耳父子隻是一件小事,真正考驗項康政治能力的,還是趙王趙歇的處理問題。
其實早在從濮陽北上巨鹿的途中,項康就已經反複考慮過如何處理趙王趙歇這個棘手問題,還不止一次考慮過如果趙歇活到了巨鹿城破,就暗示部下動手,或者讓自己的衛士出手,在成功攻破巨鹿後一刀結果了趙歇的小命,然後徹底廢除趙國,重新在趙國土地上推行郡縣製,由自己直接控製趙國的土地城池和百姓。
各種客觀存在的原因又迫使項康不得不打消了這個誘人的念頭,原因一是趙國周邊還有臧荼、田假和田都三股獨立勢力,把事情做得太絕,不給他們看到可以繼續稱王的希望,肯定會把他們逼到西楚軍那邊去,大幅度增加漢軍一統天下的阻力——臧荼、田假和田都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心甘情願的交出王爵、地盤和城池,項康一旦觸動他們的核心利益,他們也當然要和項康拚命到底。
第二是隨著對這個時代具體情況的書信了解,項康已經逐漸發現,曆史上劉老三統一華夏後搞的半郡縣半分封製,並不是劉老三犯傻不知道什麼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更不是劉老三沒有遠見不知道什麼叫做養虎遺患,而是受限於時代背景的無奈之舉,也是一種相當聰明的權宜之計。
目前的華夏九州還沒有辦法全麵推行中央集權製,這是項康不得不承認的客觀現實,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一個原因,同時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那便是文化地域和政治體製之間的矛盾衝突!
為了消弭這些矛盾衝突,秦始皇做了很多事,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和行同倫,為華夏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可是不管秦始皇如何努力,卻始終無法迅速消滅秦國與關外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和矛盾,強行推廣的秦國軍國體製,也始終無法被關外六國的百姓所接受,導致項康在下相登高一呼,不願去邊疆吃苦受罪的下相戍卒馬上群起相應,也導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高舉義期之後,楚國西部立即就是烽火衝天。
還有後來的六國複國運動風起雲湧,擁立楚王的項梁、項羽叔侄粉墨登場,六國舊貴族乘機紛紛舉事,也全都是因為秦朝沒有能夠用秦國本土文化徹底同化關外六國,關外百姓子民仍然還是自視為趙人、燕人、齊人、楚人和韓人、魏人,沒有在文化製度方麵認同秦朝,所以才支持和擁護六國複國運動,不願幫著秦朝鎮壓六國遺貴,也更加擁護他們所熟悉的分封製。
項康和漢軍目前的實力確實已經很強,可不管再強,也不可能強過剛剛橫掃六國的秦朝軍隊,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項康如果急於求成,象(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