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項康最關心的並不是自己的稱王問題,而是少帥軍控製地裡堆積如山的內部問題。
托了劉老三的福,武力逼迫秦廷投降後,才僅僅過去八天時間,少帥軍就麵臨和關外的諸侯聯軍全麵火並的危險,不得不把所有人力和物力優先用於軍事戰備,項康本人也被迫離開指揮中樞鹹陽城,帶著少帥軍主力趕到函穀關應對諸侯聯軍的威脅,根本就來不及收攏秦地民心,建立新的關中政權,更彆說是恢複經濟民生,清理前朝積弊,發展科技教育,把項康的後世知識運用到這個時代的生產建設之中。
如此導致的後果當然是各種內政事務被嚴重耽擱,離開鹹陽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項康楞是沒能處理一件具體的內政事務,經濟、人事、刑法、水利、農耕、糧草調配和物資供給等等一切後方事務,全都隻能是委托給當初被項康強行綁上反秦戰車的周曾,征召新兵、組建新軍、管理地方和防範叛亂等等治安戰備的工作,也隻能是交給曾經的秦軍縣尉晁直,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後方起火的危險。
也還好,周曾和晁直都沒讓項康失望,留守鹹陽期間,擅長民政的周曾雖然沒有什麼耀眼政績,但起碼把內政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始終沒有出什麼大的紕漏。晁直也努力做好了自己本職工作,在很短時間內就緊急為項康征召了兩萬新兵,開赴黃河前線,幫著周叔擋住了來勢洶洶的趙軍偏師申陽所部,沒給申陽乘虛殺入關中腹地的機會,期間一些仍然忠於秦廷的鹹陽降官試圖乘亂起事,也被晁直在第一時間武力鎮壓,把危險扼殺在了萌芽中,和周曾一起為項康立下了穩住後方的大功。
但項康並沒有因此就覺得滿意,才剛確認了諸侯聯軍自行解散,離開函穀關返回鹹陽的途中,項康就已經迫不及待的籌備起了少帥軍控製地的發展改革計劃,把本來就富庶繁華的關中平原當做自己的後方建設,為再下一步一統天下奠定經濟、物資和人力基礎。
時間倉促,堂哥項羽搞的天下分封也明擺著是想包圍消耗少帥軍,封地被少帥軍控製的關外諸侯已經在摩拳擦掌的向少帥軍地盤殺來,項康當然不可能大規模改革政治製度,隻能是暫時繼續延續秦廷留下來的三公九卿製度,等時機成熟了再改革為更加先進的三省六部製度,所以項康也沒在政治製度上過於費心,把主要精力用於最為重要的發展農耕科技和軍事科技這兩個方麵。
如何發展農耕和軍事科技,早在淮泗的時候,項康其實就已經有過不少籌劃,也不止一次的深入生產建設的第一線,了解這個時代的農耕情況,研究如何以最快的時間和最少的人力物力改良目前還很落後的耕種技術,隻不過當時項康差不多天天都(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