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進兵武關(1 / 1)

漢當更強 吳老狼 2632 字 1個月前

武關,秦楚之咽喉,關中之鎖鑰,與函穀關、蕭關、大散關並稱為秦之四塞,古稱少習關,戰國時改名武關。

武關的關城建立在峽穀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出關東行的道路卻是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穀深,狹窄難行,曆來就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最是易守難攻不過。

這還不算,武關還有一道同樣難以攻打的外郭,那便是武關東麵五裡外的吊橋嶺,吊橋嶺不但山勢高峻而又陡峭,嶺上還有著一道長約七裡的秦楚分界牆,牆為片石砌成,既是戰國時的秦楚國境線,又是理想的防禦工事,界牆開有關門,門上築有城樓,門外挖有深壕,全靠吊橋交通,守軍隻需要把吊橋拉起,進攻一方便很難摸到關門。

對準備進兵武關的少帥軍來說還算好,托了秦始皇的福,統一六國後動用了無數的人力物力,修築了一條可以從宛城直抵鹹陽的馳道,現在要想進兵吊橋嶺已經比以前容易了許多,如果換成了在沒有馳道的時代,光憑吊橋嶺那條號稱不能並騎的山道,就足以讓人望而生畏,不敢生出非分之想。

然而即便如此,寬達數十米的馳道到了吊橋嶺後,還是被迫收窄到了寬僅三丈,還必須曲折向上行進,同樣很難向第一線投入進攻兵力,也十分容易到守軍居高臨下的沉重打擊。

如果硬要說武關有什麼弱點的話,也就是兩個小小的瑕疵,一是武關的關城太小,周長不過三裡,城中還有一些百姓居住,撐死也不過能夠駐紮四五千人的軍隊;二是吊橋嶺的山勢過高,水源稀少,取水十分困難,難以駐紮太多的軍隊,同時吊橋嶺上的界牆也隻有不到兩丈,遠不及普通城牆那麼高聳難登,多少可以讓進攻一方看到一點強攻得手的希望。

關於這些武關的情況,早在從宛城出發西進之前,項康就已經有了十分詳細的了解,也非常清楚想要強行突破武關絕對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事,但是沒辦法,破不了武關就進不了關中,所以項康也沒辦法,仍然還是在秦二世三年的正月二十五這天在宛城誓師西進,帶著兵力在兩萬六千左右的少帥軍主力想武關開拔。

沿著馳道進兵很快,即便攜帶著可以使用兩個月的糧草和大量軍需,少帥軍主力還是隻用了六天多點時間就趕到了析縣,而此前從丹水北上討伐析縣的少帥軍偏師周叔和酈商所部也早就拿下了析縣,還收編了南陽境內的另一支反秦義師王陵所部大約三千來人,與少帥軍主力會師一處後,便將少帥軍的總兵力擴大到了三萬七千餘人。

與周叔、酈商等人見麵後,項康先是狠狠誇讚了一番主動接受自軍收編的劉老三同鄉王陵,給他封了一(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