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和東陽義軍首領陳嬰聯係是張良的主意,早在與秦嘉敲定了聯手南征的時候,張良就建議項伯先下手為強,立即派人寄書聯係陳嬰,勸說起兵後一直沒有采取擴張行動的陳嬰加入少帥軍,與項伯父子率領的少帥軍偏師聯手拿下東海郡的南部諸城,項伯也當即采納,安排了兩個剛從下邳趕來和張良會合的張良家人攜書南下,聯絡陳嬰嘗試招撫。
項伯也萬沒想到這個舉動會成為自己後來的救命稻草,以太上主將的身份領著兒子和少帥軍偏師南下的時候,項伯叫那個意氣風發啊,也不象項康那麼寒酸的騎馬行進,直接叫兒子給自己準備了一輛華美的朱漆大車,用四匹馬拉動,坐在車上是得意洋洋,風光不可一世,派頭直接就把統帥少帥軍主力的不孝侄子給比了下去。
初期的戰事也讓項伯十分方向,與秦嘉軍分頭南下間,沿途所經的亭舍隻要是看到了少帥軍的旗幟,就沒有一個亭長不是馬上乖乖的開門投降,領著亭卒跪伏在路邊恭迎項伯的大駕光臨,心情極好的項伯吩咐一聲不得傷害準與投降,那些亭長和亭卒又馬上是磕頭如雞啄米,感激涕零的叩謝項伯的活命大恩。同時不願繼續忍受秦廷殘暴統治的鄉民百姓也踴躍投軍,讓少帥軍偏師的兵力迅速突破了兩千人,項伯也喜上眉梢,益發相信自己這次必然能夠拉起一支強大的軍隊,與不過是運氣好才走到今天的項康分庭抗禮。
然而在探聽到秦嘉軍的擴張速度後,項伯就逐漸有些沉不住氣了,從另外一條路南下的秦嘉軍每到一地,除了儘掠民間錢糧物資之外,又連拉帶哄的強迫當地青壯百姓入伍,甚至就連沒有成年的半大孩子都不放過,擴軍速度遠超少帥軍,路還沒有走得一半,秦嘉就一口氣收編了將近兩千兵力。項伯聞報當然是豔羨無比,還一度想要效仿,幸得張良和項猷死死拉住,項伯這才悻悻作罷。
更讓項伯不滿的還在後麵,一路勢不可擋的抵達淮陰北郊之後,少帥軍偏師雖然如期與秦嘉軍會了師,然而因為秦軍已經沒收了附近所有船隻的緣故,少帥軍偏師和秦嘉軍要想過河攻城,就必須得靠木筏搶渡淮河,搭起浮橋才能讓軍隊過河。結果在討論究竟由那一支軍隊擔起搶渡重任時,性格十分相似的項伯和秦嘉就發生了第一次激烈的爭執。
爭執的原因當然是項伯和秦嘉都不想吃虧,都隻想占對方的便宜,全都希望對方去冒這個險,還誰也不肯讓步,爭得臉紅脖子粗都沒討論出什麼結果。最後不得不以拈鬮決定由誰去負責搶渡,結果項伯的手氣還算不錯,總算是拈到了便宜,秦嘉垂頭喪氣,可是又毫無辦法,也隻好願賭服輸,乖乖的接受了這個任務。
事實證(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