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康力排眾議決定乘勝攻取僮縣和取慮二城時,少帥軍的總兵力也終於突破了三千大關。軍隊中有一千七百餘人是全程參與了下相保衛戰的少帥軍舊卒,另有八百多人則是少帥軍半強行收編的秦軍俘虜,另外近五百人則是在下相戰後新招募的士兵。——看到少帥軍大勝取慮和僮縣的秦軍聯軍,對少帥軍信心大增之下,不但許多此前不敢加入少帥軍的下相百姓改弦易轍主動投軍,還有許多忍受不了秦二世暴政的鄰縣百姓也紛紛趕來下相投軍,急需壯大實力的項康則是寧濫毋缺,照單全收,所以擴軍速度非常之快。
當然了,擴軍速度雖快,但少帥軍依然還是一群典型得無法再典型的烏合之眾,這一點就連項康自己都不敢否認,但是沒辦法,既沒有充足的時間訓練,又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更沒有什麼辦法化腐朽為神奇,把烏合之眾一下子變成精銳強兵。項康也隻好抱著在實戰中鍛煉隊伍的打算,讓軍隊通過實戰自行的汰弱存強,逐漸培養精兵強兵。
不過大肆招攬收編烏合之眾也有相應的好處,最起碼項康在調兵遣將間不至於象以前那樣的捉襟見肘,即便決定帶走兩千軍隊去攻打僮縣和取慮,項康也還有一千兵力可以留下來交給項冠、項先和項甸三個項家子弟率軍守城,確保目前惟一的老巢下相城的安全。同時為了謹慎起見,項康又決定把前任下相縣令周曾帶上一起出征,留下影響力和人望都不如周曾的孫拱幫助項冠等人治理治政撫民,主持下相秋收。
為了不給敵人太多的備戰時間,匆匆做好了出征準備後,在軍械輜重都十分不足的情況下,兩千少帥軍隻帶了十天的糧草就隨著項康起程出發,西進向取慮和僮縣發起進攻。而在選擇首個攻城目標時,項康經過反複思量,又斷然拒絕了周曾提出的先打僮縣的建議,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取慮,決定先打取慮,然後再取僮縣。
對此,十分熟悉秦軍情況的周曾當然是頗為不解,即便項康拿定了主意,也忍不住問道:“少帥,是不是再考慮一下?僮縣的縣令顧畢已經戰死在下相,縣政全由縣丞代理,威不足以服眾,肯定很難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大量兵力和我們抗衡,相對來說肯定比取慮好打,取慮的情況則和僮縣完全相反,你怎麼偏偏選擇舍易取難,先打取慮?”
“兩個原因。”項康很直接的回答道:“第一是我們收編的戰俘中以取慮兵居多,他們被迫加入我們,肯定擔心他們的家人會受到牽連,我們如果不先打取慮解救他們的家人,讓他們安心,他們的思鄉和思親情緒就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軍心士氣。第二是取慮的縣寺完整,如果我們給了取慮縣寺太多的時間募兵備戰,再掉過頭來打取慮(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