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隻是在影視劇和遊戲中見過斬馬刀,但是要想鑄造出斬馬刀對項康來說真的不難,隻要憑借記憶畫出大概的模樣,再粗略的估算好尺寸,然後用木頭做出模具,放入沙範中固定成形,接著隻需要把地條鋼水倒進沙範,冷卻成胚胎,再經過打磨拋光,第一把斬馬刀便提前幾百年出現在了這個時代。
考慮到刀身重量和攜帶等因素,項康比較保守的把第一把斬馬刀設計為總長秦尺五尺八寸,約合一百三十三厘米,其中刀把長一尺五寸,方便雙手把握,刀刃長四尺三寸,寬三寸二分,以此減輕總重量,然而刀背則被項康設計為七分厚,以增加刀身強度。
結果成品出爐後,經過項康的親手測試,發現在自己臂力不算太強和左肩傷勢未愈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輕鬆砍斷一根雞蛋粗細的硬木棍,兩個幫忙打刀的心腹學徒更是可以一刀劈開一根胳膊粗細的木頭。所以項康也馬上決定就采用這個設計繼續生產,在兩個比較值得信任的心腹學徒幫助下,很快就秘密打造出了三十把這樣的斬馬刀及配套的刀鞘,暗藏到了自己居住的小破院中備用。
與此同時,項康也在兩個心腹學徒的幫助下,用淘汰的生鐵鑄造了二十根同等重量、長度和帶護手的生鐵棍,交給二十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強壯民兵,讓他們拿著生鐵棍演練劈砍削等基本動作,又請自家兄弟中武藝最好的項莊和項冠等人幫忙,用生鐵棍設計了幾式簡單易學又兼備實用性的斬馬刀刀法,交給那二十名民兵,讓他們學習操練。
而那二十名被項康看好的民兵雖然因為沒有見過斬馬刀的緣故,對項康的要求極是不解,但是看在項康為他們提供的好飯好菜份上,二十個民兵還是沉下了性子,在項康的催促和監督下努力學習使用生鐵棍,並且很快就取得了初步成果。
看到這裡,肯定有朋友要問了,項康手下不是有五十名民兵嗎?項康為什麼不讓五十個民兵學習使用斬馬刀?答案是項康不願讓自己的第一支軍隊武器過於單一化,在裝備斬馬刀的同時,項康還想給自己的軍隊配備十名弩手,以增加遠程攻擊力,還有二十名刀盾手,以增加貼身近戰的能力和機動力。
刀盾手倒是好辦,買來盾牌再加上侍嶺亭鐵匠鋪打造的上好地條鋼刀,就可以裝備出來。然而這個時代最強的秦弩卻因為是軍隊製式武器的緣故,在市麵上根本無法買到,項康也隻能是請馮仲幫忙想辦法,結果因為數量不是很多的緣故,再加上又有保護東鄉各亭不受外來流寇侵擾的借口,馮仲倒是一口答應了幫這個忙,可惜替項康奔波幾天後,馮仲卻有些垂頭喪氣的來到了正在督促民兵操練的項康麵前,說道:“兄弟,不是大兄不幫你,是實(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