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明二年對整個大齊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一年。
首先,開局非常好,詹不休打退了女真人,把原先屬於匈奴的一半國土,納入了大齊的版圖,為了管理當地的匈奴人,以及利用那邊的天然牧草資源,孟昔昭還舉行了一次民族移動的動員,號召有意向的老百姓,往那邊遷徙,學習怎麼做一個牧民。
不這樣做也不行,畢竟匈奴人血性太猛了,隻讓他們自己在那待著,即使有軍人駐紮,也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們就又團結到一起,開始作妖了。
其次,月氏和大齊簽訂了通商合約,他們迎娶了來自齊國的太子妃,通商之路也建立起來了,兩國都意思意思,給商人添了一波福利,於是來往兩國的民眾越來越多。
再次,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那就是,大齊立太子了。
新太子是皇帝爺爺的親孫子,也就是天壽帝他弟弟的兒子,這位王爺早些年被趕了出去,地位跟寧王是一樣的,說是就封,其實就是被流放了,天天軟禁在王府當中,好吃好喝,但行動受限,而且因為當地實在是貧窮,導致這位王爺連個享樂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後就隻能待在王府裡,天天生孩子玩。
……
被崔冶派人接來的這個小孩,今年已經十歲,在他家裡,他排第十六,是王妃的親子,而且從小就顯露出高智商的跡象,被當地譽為神童。
崔冶一流露出要擇宗室立太子的意向,朝廷裡就又炸了一波,畢竟崔冶很年輕,他想生的話,生一百個也沒問題啊,為什麼要這麼著急,跳過娶皇後,直接就立太子呢?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又在崔冶的強硬態度下,不得不妥協,見此事沒有回轉的餘地了,便隻好替他篩選起繼承者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一頭霧水,崔冶莫名其妙的舉動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再聯係他死活不娶妻,反而天天都跟孟昔昭混在一起的行為,部分人已經嗅到了真相的味道。
這段時間,孟舊玉過得不太好。
因為總有人到他這邊來,跟他旁敲側擊,孟舊玉本來心裡就有鬼,即使他做的不錯,裝作根本聽不懂的模樣,可他知道,這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早晚,所有人都會明白皇帝和三司使的關係。
想到這個,孟舊玉就咬牙切齒的。
孟昔昭這小子,又擺了他爹一道!
……
當初他說的是,他保證這世上,不會再有其他人知道他和崔冶真正的關係,他下意識的就以為,孟昔昭說的是他和崔冶會萬分注意,絕不讓彆人看出來他倆是一對。可後來孟昔昭的行為完全不是那個意思,他和崔冶同進同出,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而且總有人看見孟昔昭從皇帝的寢宮裡走出來,這叫注意嗎?這簡直就是禿頭上麵長虱子,明擺著了!
後來孟舊玉也想明白了,孟昔昭其實是給他玩了一個文字遊戲,確實,隻要他和崔冶不說,誰又能想到,他倆不隻是廝混在一處,而是已經著著實實
的成為了夫妻呢?
“真正”的關係(),肯定是沒人能參透的。
想通這一點以後?()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孟舊玉非常生氣,把孟昔昭從宮裡叫回來,當場把他罵了個狗血噴頭。
孟昔昭早就料到有這一天,所以他就是乖乖的聽著,但還沒等孟舊玉說完,宮裡的內侍就過來請人了,說是陛下的命令,讓三司使早些回宮。
孟舊玉:“…………”
當晚,孟舊玉委屈的對孟夫人訴苦,然而這些老調,孟夫人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都已經過去快一年了,孟夫人早就徹底接受了這件事,隻有孟舊玉,老古板,就是不知變通。
教養令孟夫人不能翻白眼,所以,她拆了發髻,倒下就睡,根本不理旁邊的夫君。
……
言歸正傳,雖然崔冶在立太子這事上無比的強硬,但在選太子上麵,他放手交給朝臣去做,讓他們替自己選。
有人夾帶私貨,但也有人清正廉明,而且一個孩子而已,立成太子以後,就會被帶進皇宮教養了,不用太擔心其他勢力的介入。
崔冶這樣的放手態度,讓朝臣感覺好了不少,連崔冶唯一提的條件,他們也欣然接受了。
崔冶的條件是,太子年紀不能小於八歲。
這是他和孟昔昭商量的結果,固然從嬰兒養起,培養的感情最為深厚,可他倆又不是衝著培養感情才□□,他們為的是培養繼承人。
年紀太小的話,等他們走了,他肯定坐不穩皇位,年紀也不能太大,年紀大的人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性格上不好糾正。
所以八歲以上,十歲以下,最完美。
選定以後,太子進宮那一日,孟昔昭先去接的他,十歲的男孩在後世已經很高了,但這個孩子還比較矮小,而且看人怯怯的,好像膽子不大的模樣。
孟昔昭領著他去見崔冶,在孟昔昭心裡,崔冶應該是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