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皇帝對詹慎遊十分忌憚,這也不能怪他。

詹慎遊也就帶兵打了南詔一年多,不到兩年,就這麼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南詔一場勝仗都沒打過,被打的節節敗退,心理陰影老大了。

當時南詔的首都還在邕州,即後來的廣西南寧一帶,南詔和彆的國家不一樣,經常遷都,連靠著放牧生活的匈奴都沒有他們遷的勤快,至於原因麼……自然也是因為窮。

百姓窮,皇帝也不怎麼富裕,家底沒多少,當然是說走就走,不怕舍不得家裡的東西。

因此南詔有個習慣,打下一個地方來,皇帝就帶著全家搬過去,靠各種機構對皇族的拱衛,來穩固當地的統治,一般來說他們隔上好多年才能打下新國土,所以這麼折騰,大家也沒有意見。

國力最強盛的時候,連大理國如今的首都大理,都曾是南詔的國都,南詔人覺得大理國搶了他們的地方,大理國則覺得他們這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麵對曾經的地主老財,用不著客氣。

……這也是他們兩國為什麼老互相看不順眼的原因。

要說起這個南詔皇帝,其實,他的性格跟天壽帝是有些相似的。

兩人都是好大喜功,都崇尚武力征服鄰居,都是說一不二,性格頗為強勢。

但南詔皇帝可沒有天壽帝這麼奇葩,他沒有離奇的愛好,喜歡美女,也在一個正常範疇之內,人也聰明,南詔在他的帶領下,日子過得還行。

不過,那都是過去了,如今年紀增大,再加上齊國不停挑釁又不停落敗,他這心裡,早就飄了,英武程度跟過去相比,已經下降了好幾個百分點。

但他就是下降百分之五十,也依然是個比天壽帝厲害的君主。

……

隆興府被齊國拿回去,南詔皇帝不心疼。

因為打一開始他就知道,隆興府是守不住的,那塊地方位置不行,除非他再北上,把江州,還有旁邊的鄂州一起打下來,那還有一守的可能。

可連年的戰爭不僅給齊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給南詔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出生率趕不上死亡率,青壯年年都在減少,要不是他當年夠強,一下子搶走了齊國的好幾座城池,導致百姓對他盲目崇拜到了新高度,他們國內,也早就亂套了。

南詔皇帝即使飄了,也知道他需要儘快破局,這仗,打是能打,但千千萬萬不能再擴大規模了,要不然的話,等他們徹底被戰爭拖垮了,旁邊的大理就該歡呼著趁虛而入了。

所以南詔皇帝最初的目的,就是搶一波糧食,再搶一波人,順便再給長久以來隻守不攻的將士們,續一波士氣,讓他們看看勝利的喜悅。

這主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彆人出的,打隆興府時,他們就已經預測過隆興府什麼時候會被搶回去,還為此定製了一係列的計劃,諸如再搶種一批糧食,擄劫有能耐的齊國人,先看看情況,然後再決定是殺是留的問題……

但他們怎麼都沒想到,齊國人會回來的這麼快

,還帶上了聞所未聞的新式軍器。

隆興府被搶回去以後,南詔人就在研究他們的火/藥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但偷不到,也搶不來,看著他們用,還沒法看清那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最後他們隻能另辟蹊徑,讓放到各國的細作替自己打聽,到底怎麼回事。

結果送回情報的,還不是派去了齊國的細作,而是派去匈奴的細作。

匈奴因為離他們太遠太遠了,南詔皇帝最初都沒想過要往那邊派細作,還是他女兒說,不管有用沒用,先以防萬一,於是,他才意思意思,派了兩個人過去。

這倆人在匈奴一蹲好多年,地位也很低,就是裝作普通的外國商人,他們隻知道,去年齊國送他們的公主過來和親時,在匈奴王宮裡用過那個東西,用完以後,匈奴人就對他們和顏悅色了起來,至於這東西怎麼做的,以及是誰做的,他們就不清楚了。

如果沒有吉州城破這件事,南詔皇帝大概還在對火/藥的事情焦頭爛額。

但現在吉州出事了,火/藥立刻就被南詔皇帝扔到了腦後,要知道,他現在就住在仁寧府呢,離吉州也就幾百裡的距離,自從十一年前,詹慎遊死了,這幾座城池就並入了南詔的國土,南詔皇帝看這幾個城池跟看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喜歡得緊,它們跟隆興府可不一樣,被奪走一個,都跟撕南詔皇帝的肉一樣疼。

於是,他緊急叫來自己的軍師,跟他們商量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至於他的軍師是誰……一個叫羅買隆,一個叫羅薩花,前者是他兒子,後者是他女兒。

這倆人還是一對雙胞胎,南詔沒有雙胎不詳的說法,更何況這還是一對龍鳳胎,打剛出生的時候,南詔皇帝就非常喜歡他倆,給他們的母親升級成了皇後,後來皇後沒了,他還親自教養這兩個孩子。

羅買隆就是南詔的太子,而且地位極其穩固,隻要他自己不作死,以後皇帝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羅薩花則是南詔女人心中的天花板,不僅漂亮,還十分聰明,在宮廷當中如魚得水,既能得皇帝的喜歡,又跟雙胞胎哥哥關係很好,她雖然是公主,可地位比除了羅買隆以外的所有皇子都高,她招了駙馬以後,也沒搬出去,而是繼續住在南詔的皇宮裡,她哥住東宮,她住的地方叫西宮,裡麵養了十來個男人,全是她的麵首,她的孩子也在皇宮裡居住,進出的待遇和皇孫差不多。

這樣的一對兒女,不僅沒長歪,還在成年以後,就迅速的回報南詔皇帝,他親征的主意,就是羅薩花給他出的,親征以後,如何榨乾隆興府的最後一點價值,也是羅買隆去做的。

相比起來,天壽帝真是好可憐。

生了一堆沒本事的兒子,唯一一個有本事的,還看他就像看頭豬。

……

得到父皇的召見,羅買隆和羅薩花很快就趕了過來,得知齊國有了這麼一個猛將,他們也眉頭緊皺。

不怕鄰居實力雄厚,就怕鄰居出現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大將。

縱觀曆史,哪個知名將領

橫空出世以後,不是變著法的展現自己的實力,什麼以少勝多、什麼出奇製勝、什麼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對一般的將領來說,是資源決定勝負,可對天縱奇才的將領來說,他們一個人,就能決定勝負。

羅買隆和羅薩花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這個詹不休真的這麼厲害,那就派刺客過去,一刀結果了他,不成便不成,可要是成了,他們以後省得事,那就太多了。

這三個人正嘀嘀咕咕商量要如何實施這件事呢,然後,一個小兵又跑了進來。

貞安羅製止正在說話的兒女,然後問這個小兵:“什麼事?”

小兵支支吾吾:“陛下,探子來報,江州出事了。”

貞安羅一愣,江州能出什麼事,而且,就算出事了,那對他們來說也是好事啊,因為江州是齊國的地盤,可為什麼這個小兵的表情那麼奇怪,仿佛是他們南詔出事了?

貞安羅納悶,便問他:“出什麼事了?”

小兵看看他的臉色,小聲道:“您的計策,失敗了,那管友三被發現和咱們有關係,他招兵買馬的事情也已經敗露,現在整個江州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大罵管友三是叛徒,是敗類,還說,您為了得到江州和隆興府,不惜把自己的女兒送給管友三這種宵小,您也是個缺大德的皇帝。”

貞安羅:“…………”

他反應一秒,砰的拍向桌子:“胡說八道!朕什麼時候說過要把女兒送給齊國人,還有,管友三是誰,他招兵馬買,關朕什麼事!”

小兵也一臉懵逼,畢竟這事在外麵傳的有鼻子有眼,再結合貞安羅平時的行事風格,小兵真心覺得,這事不像假的。

……

被小兵說清來龍去脈以後,貞安羅鼻子差點氣歪了。

連連怒罵,無恥的齊國人,竟對他潑臟水。

但謠言不是那麼容易平息的,尤其,他還管不了齊國內部的謠言發酵過程。

又過幾天,齊國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南詔,發現連齊國皇帝都蓋章認證這是真的,還張貼出告示讓全國人民都知道這件事,貞安羅當時就想率兵打上應天府。

好不容易才把貞安羅勸好了,南詔公主羅薩花沉著臉回到自己的宮殿中。

她不高興,是因為這謠言愈演愈烈,甚至還跟她扯上了關係,如今外麵都說,那個被送的公主就是她,說什麼管友三之所以能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全是她這個狐狸精勾引的。在謠言裡,她還許諾管友三,隻要事成,就讓他做大駙馬,賞他千畝良田,還要給他一萬兩的黃金。

……

先不說南詔根本沒有大駙馬這種稱呼,就說那千畝良田,一看就是齊國人的臆想,他們南詔對種地可沒有這麼深的執念。

她的侍女為她打抱不平,羅薩花依然沉著臉,但她想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好端端的,怎麼會有這種謠言傳出來,到底是誰這麼陰損,把鍋往他們南詔腦袋上扣?

羅薩花心裡憋著一股氣,當時就

讓自己的人出去調查此事,但正好趕上孟昔昭回來,他帶了五百精兵,精兵可不是普通的禁軍,每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畢竟人家平時乾的是保護皇城的大事,對於自己的安危,天壽帝一向是精益求精的。

這五百精兵一到隆興府,就開始轟轟烈烈的乾活,一下子,拔除了不少安插在隆興府的眼線,大部分都是南詔的,還有一小部分來自大理、天竺。

後兩者撞上這等事,純屬倒黴。

培養細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很多暗樁,那都是潛伏了好幾十年的,這時候可沒有互換細作這一說,抓到了,就是嚴刑拷打,然後就是一個死。

南詔也不是打一開始就這麼缺德,總耍陰招,貞安羅算是耍陰招的鼻祖,而他的兒子羅買隆,對於這個不怎麼熱衷,他更喜歡直接把人打服,倒是羅薩花,因為手裡沒兵,非常喜歡用這種暗地裡的招數。

於是,被抓的那堆細作裡,好多都是她的人。

……

就這樣,羅薩花越來越憤怒,而這時,她那幾個殘餘的、好不容易才躲過一劫的眼線,傳回了有用的消息。

管友三之所以被抓,是因為他的發小孫厚全落網了,而孫厚全之所以落網,是因為隆興府知府眼睛特彆毒辣,剛到隆興府沒幾天,就發現了他的異樣。

後來他帶著孫厚全去江州,暗中捉拿管友三,那管友三明明手裡有那麼多的兵,卻因為錯失先機,直接被人甕中捉鱉了。

再之後,這位隆興府知府又被叫回應天府去報告這件事,也是他回去以後,這謠言才從江州四起,等他出了應天府,很快,應天府也傳出了同樣的消息。

羅薩花可不蠢,齊國人被蒙在鼓裡,不知道這事是假的,所以看不到奇怪的地方,而她知道真相如何,她當即就斷定,這事,肯定是隆興府知府搞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邀功。

在這時,她對孟昔昭還隻是氣憤,覺得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小人,但後來,她又派人去重點調查這孟昔昭的情況,不調查不知道,一調查,嚇一大跳。

……

齊國第一奸臣的兒子,齊國皇帝身邊的寵臣,在隆興府搞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