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幼稚園的書法比賽,是香江書法協會舉辦的,十二歲以下兒童均可報名參加,一等獎是500元港幣。

報名費是10元港幣,謝君顥早就替侄女交過了。

好好上學後,他露麵比較多。

書法比賽時間是正月初十,比賽地點設在高峰置業公司建成後贈送給陸明珠的明珠大廈,經常有文藝界的盛事在這裡舉辦,還有數家在香江頗負盛名的畫廊租用明珠大廈。

雖然如此,但沒人認識送好好前來的陸明珠。

就是拍賣珠寶有新聞登報也沒有她本人的照片,隻有閃耀的珠寶。

有參賽兒童的家長見陸明珠長相出眾、氣質高雅、衣著華貴,不像是普通人,就過來套近乎,看著眉眼一樣精致的陸好好,“你這麼年輕,女兒都這麼大啦?真漂亮。”

她以為陸明珠!隻有二十歲上下。

陸明珠抿嘴一笑,毫不謙虛地說:“謝謝誇獎。”

對方旁邊是個十歲上下的男孩,穿著白西裝,舉止文雅,好奇地看了看好好,”妹妹,你幾歲了?也來參加書法比賽嗎?”

“我七歲。”未滿六周歲的好好自動給自己按虛歲算。

好像把歲數加上去,就顯得自己大一些。

“這麼小?”男孩驚呼出聲,“我十一歲,我叫季文軒,學習書法五年,已經連續參加三屆比賽了,這是第四次,很少見到你這麼小的妹妹。”

好好仰著臉,“有誌不在年高。”

逗得眾人一笑。

陸明珠摸摸女兒頭頂的雙丫髻,“好好,你要謙虛一點。”

“哦。”好好尚不懂謙虛為何物。

她抱著自己的書畫用具,忽閃著大眼睛,一點都不怯場。

比賽時,她也不需要陸明珠幫忙,擺放文具、鋪紙、滴水、研墨等都是自己做。

陸明珠和其他家長一樣,站在場外注視自己孩子。

全場約有兩百餘名兒童,男多女少,後者僅有五分之一,六七歲年紀的更少,算上好好不過六七個,站在書案前很有架勢,而十歲左右的則占一多半,更沉穩一些。

年紀小的到底弱些,有的眼圈都紅了。

書法協會的會員當裁判,有人眼尖。

他全場走一圈回到裁判席,低聲道:“知道我在參賽兒童手裡看到什麼寶貝了嗎?”

“老關,什麼寶貝?”有人不客氣地問,“都是孩子而已,能有什麼寶貝?”

先開口的老關說道:“乾隆年間的羊脂玉雕九龍鎮紙,一定是禦用,我在我家傳下來的記載中看到過,祖上進獻的萬壽節禮,和記載中描述的一致。”

不是淨白玉,帶著金色的皮,是標誌。

旁人就問是哪個孩子用這等珍品,老關回答:“年紀最小的那個女孩,穿紅色唐裝,還戴了對水頭極好的翡翠鐲子。”

那麼好的翠料用來做童鐲,也是闊氣。

那我得看看。”有人道。

於是,幾個裁判裝作不經意間地從陸好好跟前走過,還站住腳看她發揮。

好好見慣了大場麵,壓根不放在心上,落筆沉穩,寫的竟是唐伯虎《桃花庵歌》,一氣嗬成,筆致頗有唐伯虎之風,而不像其他參賽者隻寫一行字或者幾行字。

回到座位後,一個老者說道:“她一定見過落花詩冊,說不定還臨摹過。”

“家學淵源。”一個年紀不太大的中年人這麼說,“不光鎮紙,硯台、筆洗、筆架、水丞等都是好東西,墨色如漆,芳香四溢,連印泥、印盒都有,想必也有自己的印章。”

好好寫完字,落款時蓋上印章。

“陸宸”兩個字躍然紙上。

雖然好好準備得齊全,裁判都知她定是出自名門,但隻評她的作品為三等獎,和另外九個兒童並列。

一等獎一位,二等獎三位,三等獎十位,獎金遞減,三等獎隻有100元。

陸明珠開心拍下女兒上台領獎的場景。

她沒有第一名情節,非逼著六歲女兒去爭奪一等獎。

事實上,女兒以六歲之齡和其他九位明顯在十歲左右的兒童站在一起等待頒獎,已經很了不起了。

陸明珠穿越前就沒有獲得過書法方麵的獎項,學的很多才藝都沒考級。

章奶奶說陶冶情操而已,不需要彆人裁定。

“你女兒好厲害。”之前和陸明珠搭訕的季文軒媽媽對好好讚歎不已,“我兒子連續參加三年,今年是第一次獲獎,也是三等獎。”

陸明珠笑眯了眼睛,“大家都很好。”

看到出麵頒獎的老者,她呆了下。

竟是黃和。

給《明珠日報》寫題頭的那位著名書法家。

一彆多年,他卻是鶴發童顏,神采奕奕。

他頒獎到好好麵前,彎腰打量這個眼熟的小姑娘,看看手裡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