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二百五十五章(正文完結)(1 / 1)

因為周嘉妮針對農場經濟改革的觀點太絕對, 經濟係還為此展開了一場辯論會。

幾年時間門,周嘉妮也習慣了同學們這種時不時就會爆發的討論,辯論並不能完全說是反駁, 而是針對當前形式不同認可的不同意見。

周嘉妮本身倒是很淡定, 認真記錄著同學們的論點,時不時針對不同意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等忙完了這一學期的考試,迎來大學時期最後一個暑假, 暑假過後,所有人開始擔憂起畢業後工作分配的問題以及忙著找導師準備畢業論文。

周嘉妮也如是,她忙畢業論文之餘也在糾結是等待分配工作和繼續考研。

舍友們也在擔心以後的安排。

不過學校那邊還沒有給出分配方向,大家隻能先沉住氣忙畢業論文。

呂敏娟想回老家發展, 不知道能不能如願。

但她媽媽不想放下首都這份工作。

周嘉妮笑著建議:“讓張嬸兒回你們那裡自己開個店或者擺個小攤子不就行了。”

呂敏娟驚愕:“這不是搶你的路子嗎?”

周嘉妮誇張道:“隔著十萬八千裡, 搶啥路子?”

張嬸也急紅臉地擺手道:“不不不, 這哪行,這不是占你的東西了麼。”

呂敏娟也覺得不合適,道:“我想回家鄉,但誰知道能分到哪兒呢,說不定會直接留在首都呢,等結果下來再看吧。”

讓她媽媽直接拿嘉妮的東西去賺錢,她心裡覺得過意不去。

而且回到老家, 媽媽掙的錢肯定就不是媽媽自己說了算了,家裡哥哥嫂子如狼似虎, 何況她還有個重男輕女的爹, 還不得把她媽當老黃牛使喚,還是光讓乾活不舍得喂草料的那種。

雖然這幾年她媽幫了她不少,但她媽媽掙的錢都在媽媽自己手裡捏著,好幾回她媽說讓她拿著, 她不接。

她媽這幾年補了她多少,她心裡都記著,還有幫她看孩子的恩情,等她能掙工資了,肯定要補貼回去。

想起家裡那一大家子糟心的,呂敏娟覺得不回老家也行…哎,這也不是她說了算的,得國家說了算。

不過周嘉妮也得留意起來,等畢業後要是呂敏娟不留在首都這邊,張嬸兒肯定得跟著閨女走,店裡缺了個人,得補上。

倒是薑新鳳直接道:“到時候問問小江,她小閨女沒工作,也會些縫縫補補的活,說家裡人穿的衣服都是她小閨女自己做。”

是說家裡乾活的江嫂子。

周嘉妮點了頭。

如果張嬸兒能留下,周嘉妮也想再開個分店,到時候讓嶽翠雲過去管著,要是江嫂子的小閨女還沒找著工作,就讓她去新店裡幫嶽翠雲。

老店這邊也得再找個人。

倒也不忙,開分店也是畢業後的事了,眼下沒什麼比畢業論文更重要的。

周末邱則銘回來,周嘉妮跟他說起自己糾結的事,邱則銘道:“我看你的想法應該不會放下手上的小生意,若你有計劃以後往大了發展,就考慮繼續讀研,不會限製你做小買賣。”

要是分配工作,如果分到政府部門,可能會有些限製。

“讀研有幾年的時間門,也更方便你認真考慮以後的發展路線。這期間門如果你改了注意不打算發展生意,等研究生畢業分到的單位和起步的職位級彆會比本科要好一點。”

周嘉妮也想到了這一點。

還有一點,大學生活是她上輩子欠缺的經曆,而後來也常聽村裡人炫耀彆家孩子,誰誰誰家的兒子考上了研究生,拿了碩士學位;誰誰誰家閨女不得了了,讀博士呢。

這一世她有這個機會,也想繼續往上再夠一夠。

況且還有做生意的野心,未來幾年也是發展最關鍵的幾年,她不想錯過這波浪潮。

是貪心了點兒,但既然能抓抓試試,那就試試唄。

定下目標,周嘉妮就不慌了,專心寫論文。

白昊陽他們也到了這個階段,都在忙畢業論文,店裡那邊這幾年已經完全捋順了,不用太費心,隻不過定期抽空過去盤點一下,對對賬,叮囑一下進貨的事就行。

周嘉妮也找機會跟奶奶說他們現在住的這套院子自己已經買下來了。

薑新鳳其實早就懷疑院子不是租的,因為她大孫女忘了在‘收房租’這事上作假,心裡有過懷疑,但孫女不說,她也沒問。

至於買院子的錢從哪兒來,她暗自猜著,嘉妮應該是早期當業務員的時候利用職務便利自己掙了點錢,隻是怕家裡人跟著擔心,才沒說實話。

要不她那段時間門見天不著家呢。

說是幫村裡跑業務,可也能順便跑跑她自己的業務啊。

隻是有點疑惑孫女能掙下買座宅子的錢,那得賣多少東西啊。

不過一想到孫女能替村子談下那麼大的買賣,焉能沒私自進貨出貨,吃過差價?

所以周嘉妮說買下這處院子的時候,薑新鳳隻問了句有沒有借邱家的力,她也擔心孫女錢不夠找邱家借錢,那得趕緊還上,不然心理上總覺得短人家一截。

周嘉妮道:“沒有,我自己攢的錢就足夠了。”

薑新鳳踏實下來,雖說邱家人都不錯,但私心裡,她覺得沒結婚前還是不要跟未來婆家有利益瓜葛。

薑新鳳有個優點就是特彆寵孫女,既然孫女已經把事辦妥了,那院子到底是以前買的還是現在買的,她不糾結這個,也不會刨根問底,隻一下覺得住得越發踏實了。

周嘉妮也計劃好好把院子修整修整,添點像樣的家具,等以後結了婚,願意在什刹海住就在什刹海住,願意來這邊住就來這邊住。

之前一直借口‘租’的房子,不好大修整。

也不用她太操心,畫好設計圖,用的還是裝修什刹海院子的隊伍,合作過一次,這次幾乎不用她管什麼,平時讓江嫂盯著就行。

所有的事情都在穩定同步進行著。

等家裡裝修完,添了一套像樣的家具,邱則銘弄了兩張電視機票,一張他們結婚時用,一張就現成買了安到了老太太這邊。

薑新鳳隻說她看彩電太奢侈了,買台黑白的就行。

花這老錢。

周嘉妮笑著哄她:“能用很多年呢,將來咱家生意做大了,讓爸媽提前退休來首都幫我看攤子,等嘉平嘉安長大了,緊盯著讓那倆小子使勁努努力,爭取大學也考到首都來,咱們就在首都定居了,到時候就是一大家子生活,一台彩電可怎麼了。”

她沒好意思說停薪留職或者說將來爸媽肯定會下崗的話,老人聽不得這個。

但周嘉妮知道,一紡廠沒逃過倒閉浪潮。

即使上輩子爸媽沒有被人算計,也會在進入九十年代後下崗。

下崗之前,廠子肯定得先經曆幾年的低潮期,實在撐不下去了才不得不破產倒閉。

所以,再過幾年,等看著苗頭不對的時候勸爸媽辦個停薪留職,一家人來首都團聚。

進入十一月,周嘉妮也準備迎來最後的流程,論文答辯。

她也問了問江嫂,知道她小女兒還在家裡閒著,就讓她來店裡上班了。

江嫂自是萬分感激,隨著大批知青回城,城裡工作越發不好安排,自己小閨女又不是學習的料,要是學習好,那也能是條出路,可她自己學不進去,那另外的出路就是找工作。

要不就是嫁人。

但江嫂子不舍得因為閨女在家裡閒著就隨便找人家把小閨女嫁了,如今東家讓她小閨女去店裡上班,真是解了江嫂子一樁心事。

她沒彆的能報答的,就是每天把家裡衛生打掃好,做好一日餐,儘好自己的職責。

論文答辯結束,班裡有同學申請了自費出國,提前跟同學們告彆。

周嘉妮也跟學校說明了,想繼續留校讀研,他們經濟係準備讀研的不止周嘉妮自己,兩個班加起來有十幾個。

臨畢業前,班裡同學聚了聚,有人感歎了一句‘恍如隔世’,說:“感覺剛走進校園是昨天的事情,沒想到今天就畢業了。”

大夥兒你一言我一語說起剛進大學時的趣事,真讓人覺得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事一樣。

畢業了,除了出國和繼續考研的,同學們的工作分配也下來了。

呂敏娟被留在了首都,進了政府單位。

趙明珠去了滬市的一家報社工作。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