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高考(1 / 1)

會議針對恢複高考的消息召開,預測將會出現的報名人數、分析在職人員因為高考而有可能出現的工作變動。

開了幾個小時的會議隻進行了初步分析和討論,並沒有馬上討論出應對方針。

期間有人彎著腰進來,走到書記秘書旁邊耳語幾句轉身離開,書記秘書走到領導旁邊低聲幾句,會議暫停,書記跟王縣長匆匆趕往市裡……

周嘉妮捏了捏眉心,從煙霧彌漫地會議室走出去,隻覺得頭昏腦殼漲。

李敬黨見她兩眼都沒有聚焦,笑道:“不輕快吧?”

周嘉妮以前不是沒參加過內部會議,但今天這場絕對是經典。

參會眾人各執一詞,討論激烈且個個思維敏捷,全程不光要精神高度集中,還要耳聽八方,開兩秒的小差就有可能跟不上某一方的會議節奏,更彆說加入討論了。

“腦子裡頭打結了。”周嘉妮搖頭笑笑,抬腕看了眼時間,已經快十二點了,邀請李敬黨去食堂吃飯,再討論一下會議內容。

錢海拿著會議記錄跟上。

打好飯菜剛落座,旁邊一道聲音插進來:“李廠長、周組長,不介意一起吧?”

這是上個月剛調到編織廠的鄭書記。

周嘉妮跟鄭書記接觸不深,不過每次去廠裡都會看到鄭書記跟車間工人打成一片,笨拙的擰著手上的荊條,看到她來,笑嗬嗬地打個招呼,並沒有攀談的打算。

廠裡職工對鄭書記評價都不錯,沒有架子,為人還很寬和,許是還處於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階段,最起碼這一個月裡沒有對生產和管理方麵指手畫腳。

周嘉妮笑道:“當然不介意,我還想多聽聽鄭書記的高見,請您多出出主意呢。”

李敬黨也笑道:“鄭書記,請!”

幾人落座,簡單幾句之後就將話題引到上午的會意內容上,提到高考,提到高考後的人員動蕩,鄭書記突然問周嘉妮:“周組長這麼年輕,又遇上了恢複高考這等大事,有沒有打算再去讀幾年大學?”

周嘉妮笑眯眯地道:“這麼有意義的事,我想隻要符合條件的都想參加吧。”

“那確實是。”鄭書記點點頭,還想問問周嘉妮對工作的安排,李敬黨把話接了過去,就編織廠招工問題展開討論。

編織廠這邊相對好操作一些,李敬黨建議回廠裡統計報名人數,按總報名人數的五分之一招工培訓。

高考雖然恢複了,但不是隻要報名就能成功考上,李敬黨考慮的這個比例進可攻退可守,前期不會給廠裡造成太大負擔,後期考上大學的人離開也能保證廠裡生產鏈不會斷。

鄭書記建議比例可以再往下調一調:“廠裡職工大多數離開學校已經好幾年了,短短兩個月的複習時間,考上的比例不會太高。”

李敬黨表示下午回廠裡再開會討論。

下午周嘉妮接了好幾個電話,餘慧芳同誌的叮囑、她姑姑的慰問還有蘇姨和遠在首都的杜芸馨同誌的電話,可把她忙壞了,接下來各層領導也忙壞了,大會小會一個接一個,還有傳達不完的指令,確保高考相關報名工作順利進行。

周嘉妮還被臨時安排到街道辦幫忙,她當然也不會錯過自己的報名。

即使再忙,周嘉妮也沒歪了節奏,白天忙工作晚上看書學習。

這期間,各地的新華書店徹底淪陷了。

滬市那邊趕印的學習資料正是那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因為擔心全套再版發行趕不上今年的高考時間,隻能分批趕印,首先印的是《代數》第一冊。

周嘉妮為什麼會知道?因為她沒想到杜芸馨會特意托滬市的朋友幫她買這本書,排了七八個小時的隊才買到,已經從滬市郵來的路上了。

周嘉妮感動的嗚嗚的,又有些小愧疚,趕緊委婉地表示自己手裡有這套資料,是之前從收購站淘到的,沒想到杜姨這麼上心,早知道先通個氣了。

杜芸馨一點也不介意,她高興極了,在電話裡加重語氣強調了這套資料的寶貴之處、稀有之處,還叮囑周嘉妮好好學。

這套資料她手裡一共兩套零兩本…哦不,等那本代數到了就是兩套零三本,外加一套手抄本。

手抄本已經給齊陽的孟老師寄過去了,當年孟老師冒著風險幫她手抄資料,如今她回饋一套手抄學習資料,感謝孟老師當時的幫助。

孟雯特意打了電話來,激動到一度哽咽,最後還半開玩笑地道:“嘉妮,本來我的目標是本地大學,現在收到你這份寶典我準備考慮一下首都的大學。你也加油考個好大學,我們一起努力,爭取在首都相見。”

周嘉妮:“孟老師,我的目標正是首都的大學,那我們說好了,首都見!”

77版那套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翻閱,加上刻意‘□□’,已經徹底沒有了年代和出版社地址痕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周嘉妮又仔細檢查了一遍,在學習過程中還挑了部分空白頁麵用左手寫了點學習心得,做舊的非常完美,這是準備給於晚霞他們的。

至於63版那套,因為有主人的名字,內頁空白處又寫滿了學習心得,擔心撞上這個時代的主人,所以肯定得留在自己手裡。

等滬市的包裹到了後,周嘉妮也結束了協助街道辦那邊的工作,趁休息的時候帶上這套資料去了前進大隊。

她把白昊陽、汪前進、於晚霞、孫萍、肖敏幾人叫到一起開了個小會,著重講了這套資料的重要性,並跟他們商議了學習方法。

之後,她帶著幾人去了大隊部,直接找張寶生談了資料共享、集中抄寫的方式。

“咱們大隊比彆的大隊有優勢,咱們有小學,這是現成的條件,村裡成立一個學習小組,每天晚上七點以後,所有報名高考的人集中到村小學,由於晚霞他們幾個往黑板上抄學習資料,願意學的人自己帶著本子和筆過去抄,直到抄完這套叢書為止。”

這雖然跟大隊的生產無關,甚至並不會給張寶生增加什麼政績,但張寶生答應地無比痛快。

自從高考恢複的消息傳來,他親眼看到村裡的知青和本村年輕的孩子為了找一本學習資料有多不容易。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