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塊布一展開,餘慧芳就驚喜地‘唉喲’一聲,壓低了聲音道: “這從哪兒買的?這塊布可太好看了。"
薑新鳳也湊過來看,眼睛笑眯地隻剩一條縫,道:“這塊布好看,從百貨大樓買的?”
老太太就是看著漂亮,但不眼饞,她有做衣服的新料子,在箱子底壓著沒做呢,而且自打孫女開始回來出差後,好東西可真沒斷了,就是覺得這花色好看。
周嘉妮道:"二紡廠學的海市那邊的技術做出來的,任務訂單,還沒上百貨大樓呢……"
之前沒跟家裡提辛光榮,這會兒大致一說,周萬裡驚訝道: “喲喱,我閨女這能耐行啊,還能搭上這路子呢?"
周萬裡忍不住想大笑,又怕太招搖,忙收了聲,壓低聲音道:“好家夥,一紡廠,二紡廠都讓你拿下了啊。”
周嘉妮見雙胞胎在鄰居家玩還沒回來,才無語地低聲道:“爸,先不說二紡廠,單咱廠這邊,我這條線放這麼長時間才弄到兩匹瑕疵布,這就叫拿下啊?你要求也太低了。"
周萬裡搓著手,咧嘴笑: "不賴不賴了,你爹我在廠裡乾這麼多年,一氣弄兩卷整匹的瑕疵布還弄不出來呢,都得老老實實等廠裡發內部券。"
餘慧芳拿尺子把布量了一遍,道: "做兩件褂子……"
意思是她跟閨女一人一件,周嘉妮趕緊攔下,道: “媽,把你需要的尺寸扯下來,另半截給我就行,我不做褂子,有彆的用處。"
家裡人一下就理解了。
周嘉妮大小也是個領導了,管著廠裡的業務,往後應付的人情關係估計少不了,手上得有點好用的‘敲門磚'。
餘慧芳按著她的尺寸扯了一塊,剩下的疊整齊給閨女放到包裡。
周嘉妮又跟她爸媽聊了會兒,問了問二紡廠的生產情況,軍綠色棉布的流行勁頭還沒過去,如今廠裡還是以這種布為主,其他布也生產,但都有固定去處,倉庫裡根本積不下貨。
周嘉妮也感歎,這時候這種大廠的效益真是沒得說,根本不愁銷路,現在是買家求爺爺告奶奶。所以她爸剛才使勁壓著才沒樂的太大聲,老周同誌看見閨女這能耐都想飄了。
第二天上午,周嘉妮又出去了,沒
騎自行車,坐車去了臨近的宜田區,跟家裡打好招呼,在宜田那邊住一宿,明天回來。
齊陽這邊的供銷社都跑臉熟了,得換個地圖進貨。她這邊離開齊陽的時候,村裡那邊也接上了貨。
三匹布一拉回村裡,彆說前進大隊這邊轟動了,就從鎮上往回走的時候,路過的人都趕緊倒回來問他們從哪兒買這麼些布。
來接貨張寶生也跟著,正正身上披著的軍大衣,一臉驕傲地道: “我們廠的銷售從省城紡織廠要
出來的。"
"這布你們賣麼?要不要票?能不能給我扯一塊?"
張寶生: "咳,這布……"
旁邊的邱則銘接過話,笑道:“不要票,不過我們前進大隊自己不夠分的,還得勻一點給彆的大隊在我們那兒乾活的人。"
那人遺憾又羨慕,雖然沒買成,但前進大隊的人自己從省城弄了很多瑕疵布的消息在鎮上傳開了,還有不少人騎著車去前進大隊,想看看能不能碰碰運氣呢。
結果到了一看,整個大隊跟過年一樣的熱鬨。
這年頭誰家不缺布?可買布不光得有錢,還得有票,每年每家分的那點布票是有數的,又家家人口多,那點量根本不夠分的。
今年大部分人手裡都有了一點微薄的收入,這點收入雖然還不至於到能大手筆買東西的地步,可看著廠裡那邊單子一個接一個,也是另一種希望。這不要票,價格還便宜的瑕疵布,可不就擠著準備搶麼。
可三匹布也不夠分的。
周嘉妮在電話裡提醒過邱則銘,廠裡職工和大棚那邊出力最多的人優先買,限量,一人最多買一套衣服的尺寸,其他大隊或者隔壁公社來上班的人也有這個資格。
安永大隊、牛村大隊等來上班的手藝人心頭一下熱乎起來。
本來以為沒有他們的呢,如今規則一公布,沒帶錢的趕緊找李敬黨賒,月底從工資裡扣,拿上錢趕緊去把他們那份買上了。
接下來就是從剩下的人家家裡選的優秀社員、優秀知青,每家隻能買夠一件衣服尺寸的量。
從製定優秀社員獎勵開始,村裡就給大家打分了,哪怕不上工,隻要彆故意找事就不扣分,可偏偏就有那閒不住的。
比如
張開山大哥家和他娘那邊,連享有的資格都沒有。
張開山也調查清楚了,開山娘去家裡鬨那一場,就是大兒媳婦攛掇的,所以直接拿出隊長架子,不讓買,有錢也不賣給他們家。
開山娘氣壞了,嘟嘟囔囔地罵: “弄這麼多事,我當是不要錢往下發呢。這花錢還得這規矩那規矩的,我不稀罕,誰愛要誰要。"
說是這麼說,卻是一步三回頭的看。
她相中那塊燈芯絨的布料了,要是能扯一塊,過年的時候給她大孫子做身新衣裳穿啊。
但不讓她買。
這三匹布在前進大隊還真不夠分的,但那股熱鬨勁直到布分完了還沒下去。雖然要的人也是花錢買的,可終歸也是村裡對他們的一種認可,而且旁的村都沒這資源呢。
不少聽著信趕來的人,隻看見牛車上散落的碎線。
那些來學習大棚技術的人也眼熱的不行,但沒有他們的份啊,本村還不夠分呢,總不能教他們技術,還得讓他們享受資源吧?
各自回去一說,沒有不眼饞的。
倒是第二天,有不少彆的大隊人過來打聽,想從前進大隊買到布的那些人手裡買點。
張寶生怕一個個刹不住車,比著勁的要高價,弄出彆的糾纏,索性下了命令,誰倒賣,下次再有這樣的資源,直接踢出資格。
還有覺得窩囊的呢,盤村大隊、小金村大隊這些,他們材料供了,可招工的名額還沒增加,他們大隊裡自以為最有把握入選的手藝人都窩了口氣,都想撂挑子不給自家村裡編貨了。
心說當初人家給這個機會多好?不往手裡抓,長歪心眼,否則的話他們中最少有一個能去編織廠上班,這會兒不就能享受到人家的資源了。
平榆大隊的手藝人也是,悶的不行,在家裡罵朱開業眼皮子淺。
弄得幾個大隊的乾部都來前進大隊了,都哭喪著臉,好話不要錢的往外說,問張寶生廠裡什麼時候能再招工。
張寶生挺直腰杆子麵色淡淡地道: "等單子穩定了,廠裡基礎打牢了,你們放心,招工優先考慮你們隊裡的人。"
把這些人打發走,張寶生看著劉通手邊的賬本,道:“可得記好了啊。”
劉通正在核對,點點頭道: "放心吧
,等小周回來就交賬。"
錢是周嘉妮墊付的,收來的錢可不得給人家麼。
張寶生雖然把自己那份的資格讓了出去,村裡也沒掙社員的錢,哪怕隻是乾幫著忙活,也覺得心氣足,臉上有光,小周同誌幫他賺足了麵子。
劉通笑道: “小周同誌這本事,該說不說,在咱這兒真有點屈才了。”
張寶生也認可,依著小周同誌如今這耀眼的成績,弄不好不用等著滿兩年,上頭就會把她調走。
雖然想想不舍得,可覺得小周同誌要是能有更好的發展,還是從他們大隊出去的,也是他們的榮耀。
正感歎著,電話響了,市裡百貨大樓催單、加單,這單子不光要編織筐,還要發圈。掛了電話後,張寶生轉頭問劉通: "這發圈賣得也這樣好?"
劉通道: “一直賣得不錯,就是利潤低,單獨發貨不值當,全靠小周捎帶著背貨。發貨也彆單獨發,等送籃子的時候捎著。"
他又道: “那天小周同誌感歎,說這種小東西要是鋪開了賣,也是一條不錯的道,但原材料咱們不能放開了進,量產上不去。"
張寶生點頭,他也知道貪多嚼不爛,如今有編織廠,有塑料大棚,就今年這業績,村裡過往十年
也比不過。
"那行,這事誰負責分配啊?我把人叫來交待下去。"劉通:"趙梅,小周一直讓趙梅管著。"
張寶生: “趙梅也快回來了,咱彆給發圈這攤子弄亂套了,等他們回來安排吧。”起身去了編織廠,交待新下的單子。
編織廠就買布的事正討論的熱鬨呢,手上動作不停,嘴上聊的熱鬨,看見張寶生進來,一個個臉上的笑都沒落下去,聽說市裡又加單子了,大家更是開心。
加單子好啊,早點把廠裡的賬還完,隊裡早點給社員分錢。當然,他們的工資不耽誤,都按月發著,可誰還嫌發的錢少呢?
今年冬天,村裡新進門的新媳婦都比往年多,往後數的大半個月裡,有四家娶媳婦的,有一家還來廠裡按照友誼商店的那幾件,定了一套收納筐,帶沒過門的媳婦子來看,姑娘羞紅著臉點點頭,眼裡的喜愛毫不掩飾。
當然,這家家裡條件好,四個兒子,一個進了部隊,
一個在城裡當工人,每個月都往家交錢。
花幾十塊錢弄上一套進友誼商店的編織品,人家舍得。但找隊裡要了友誼商店那套產品的照片,自己去公社洗了一張,放到了家裡的相框裡。
有個嫂子這會兒問張寶生,笑道: “隊長,周科長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