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這邊接到匿名舉報信,就開始調查這件事,得知被舉報的知青父母是二紡廠職工,就先去廠裡找他們的領導了解情況。
結果聽到了不一樣的版本。
——那位女知青不是故意留在城裡不回去,人家是帶著任務來的。
但已經到了這一步,還是得來問問情況,如果工作已經完成,就勸該知青趕緊回到她下鄉的地方,這麼留在城裡,影響確實不好。
劉芹也跟了過來,看見餘慧芳忙遞了個安撫的眼神過去,意思是沒什麼大事,不嚴重,好好跟領導說說,不會有啥影響。
即使沒啥影響,可這大過節的,也挺膈應人的。
而且他們前腳來,後頭就跟了一串看熱鬨的,誰家願意讓人看熱鬨啊。
街道辦派了個姓葛的主任過來,他看見周嘉妮微微一頓,再看看餘慧芳,便溫和地笑道: “我對這小姑娘有印象,這小姑娘覺悟不錯,當初你們還攔著,但最終也沒攔住這小姑娘積極相應政策的態度啊。"
餘慧芳本來還壓著氣,但現在有點尷尬了,當初知道女兒偷著報了名,她其實去街道辦鬨過哭過,就是這位葛主任,給她做了一通思想工作,說白了就是口頭教育了她一頓。
不好意思笑道: "原來是葛主任,給您添麻煩了。""都是為了工作嘛!"
想到自己做的蠢事,周嘉妮也麵有尷尬,趕緊幫著爸媽招呼,又準備去給他們倒水。
"不用忙不用忙。”葛主任擺擺手,正色道, “我們來是就關於周嘉妮同誌長時間滯留城裡的情況,做一下調查,簡單了解兩句。"
廠委的黃主任也在,道: “餘慧芳同誌,周萬裡同誌,你們不用緊張,因為有人舉報到居委會,按照慣例總得調查走訪,葛主任問明原因,也好回去報告。"
餘慧芳聽著火氣又上來了,心說也不知道哪個倒黴催的在背後捅刀子,但不好遷怒領導,忙道:“我們一定全力配合領導們的工作,不過我閨女啥問題沒有,她留這裡等著接貨……”
屋裡小,坐不開這麼多人,劉芹站在門口,輕咳一聲打斷她的話,道: “嘉妮,快去把介紹信拿來讓葛主任看看。"
餘慧芳心領神會的閉了嘴,才反應過來,有沒有
問題,還得領導來判斷。劉芹是怕她氣急攻心,說出啥不該說的話來,所以趕緊攔了。
不過她閨女才又跟公社那邊確定了新的工作,那留在城裡留的應當,領導也不能隨意攆人。
周嘉妮忙去取了介紹信遞過去,笑道:“辛苦葛主任跑這一趟,也怨我,頭一回出差沒經驗,按說應該主動去居委會知會一聲的,是我的疏忽,給諸位添麻煩了。"
這話葛主任聽著很受用,卻也詫異地瞥了她一眼,他記得上次見這小姑娘,還嬌滴滴不諳世事的
樣子,一點主見都沒有,啥事都得問另一個陪她去的小姑娘。
這下鄉才多長時間,說話辦事就這麼得體了。
低頭看介紹信,介紹信時間沒問題,隻是信上的名義是采購,就又抬頭問道: "小周同誌,你來齊陽采購什麼?"
之前調查到的是來省城幫隊裡賣筐子,怎麼開的原因的采購呢?
周嘉妮正想去拿剩下的幾個樣品,準備介紹自己接下來的工作,聞言心頭一動,回道:“葛主任,是這樣的,我們大隊相應塑料大棚萬裡行的活動,派我跟另外一位同誌來齊陽采購塑料布;說起這個,趁著各位領導在,我說兩句題外話……"
“我們前進大隊是個臨山的小村子,從整個公社來看,位置較偏,沒有什麼天然優勢,老鄉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收入沒多少,肚子也填不飽,我們隊長為此愁白了頭發。如今要搞這個塑料大棚實驗,也是把家底都押上了。可我們一沒技術,二沒專業人員的指導,三沒有完整的資料,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我作為下鄉知青,受黨的號召,自是應該不遺餘力的幫著當地老鄉建設新農村。可我畢竟能力有限,不懂種莊稼,也不懂種菜,更不懂大棚,這兩天趁著還在城裡,從收購站的破爛堆裡掏資料,準備帶回去提高提高我們當地的種植水平。"
奶奶非常懂配合的進了大孫女的屋裡,抱了一堆看上去就破破爛爛的書出來,望著領導時,那雙渾濁的老眼微微紅了一紅。
讓兩位領導多少有些不落忍。
周嘉妮還在繼續,語氣沉重地道: “現在兩位領導都在,我想以下鄉知青的身份懇求兩位領導能伸出援助之手,幫我們找些關於塑料大棚或者農業種植方麵的資料,等我在這邊的工作完成回大隊的時
候,給老鄉們帶回去。"
"在此,我代表我們前進大隊所有社員,謝謝兩位領導了。"
葛主任:???
雖然多少被這位小同誌的言辭略感動到,但依舊很莫名。
黃主任:..
劉芹:就…佩服!
葛主任楞了瞬,才問道: "周同誌,我在調查中了解到,你已經幫當地老鄉把編織筐介紹進了百貨大樓,這不是挺好的創收項目麼?"
既然這條線成功了,那就全力發展編織業,乾啥還要弄塑料大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