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也聽不懂天幕上說的“沒有ego”是什麼意思,但聽聽前後,大致能猜到,天幕是說劉姥姥不會因為自尊作祟,平白就給自己找不痛快。
誰知劉姥姥卻聽成“沒有一狗”,真真令人捧腹,也讓探春見識到了這位老人家說俏皮話的深厚功力。
【說到這裡,蘭蘭還真的得好好批評一下大觀園裡的姑娘小姐們。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她們大多沒有給這位老人家正麵評價。】
【先說林黛玉。劉姥姥當時在藕香榭聽戲班子奏樂,一時手舞足蹈,黛玉便笑說: “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①"聖樂一奏”的典故出自《尚書》,意思是說,舜時樂器一響,百獸便隨之起舞。】
【黛玉的這個玩笑其實還好,畢竟劉姥姥自己也曾說過自己“食量大似牛”的話②。但劉姥姥家去之後,黛玉便說人家是“母蝗蟲”——這成了曆來為林黛玉招黑的一個大黑點。】
【雖然劉姥姥頭一兩回上賈府來確實是抱著打秋風的目的,但進大觀園是賈母所請,劉姥姥在席間也表現出了應有的體麵,並不是個在席上掃蕩一切的“母蝗蟲”,且她也曾曾經教熊孩子板兒,不讓他亂指亂拿。所以我們林懟懟說人家是“母蝗蟲”,確實是不夠尊重勞動人民,應該立正挨打。】
"哎呀!"
探春還頭回聽天幕這樣嚴肅地點評林黛玉。以往多數時候是誇的,又或是憐惜,沒想到今日竟然鐵麵無私,批起黛玉來了。
天幕上彈幕紛紛,探春眼尖,從中看到一條“是我的不是”飛快飛過,無人留意。探春心想,不知道這是不是林姐姐,真的聽話在“立正挨打”了。
【除了黛玉以外,其他人的表現怎麼樣呢?——也不怎麼樣。】
“好了,敢情這是每人都要打上幾十大板了。”探春心裡忐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在被天幕批評的“名單”上,若自己真的也一起嘲笑過劉姥姥,此時此刻,她就在劉姥姥身邊,那便真不知該置身何地了。
【薛寶釵聽見林黛玉笑話“母蝗蟲”,便充當了注解官,——解說,說林黛玉是用“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 "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③可見這位心裡也是很認同林黛玉的笑話的。所以
也應該“立正挨打”。】
探春想,天幕這回也真是嚴厲。這一上來,已經將黛釵這兩位最出色的,都狠狠責備了一番。誰知劉姥姥卻問探春:"這林姐兒,是不是天幕頭回出現的時候,說的那位多愁多病的?"探春點點頭。劉姥姥就又問: “這薛姑娘,是不是那位天幕上說她外頭冷,總將一團火憋心裡頭的那位?"
探春又點點頭。就聽劉姥姥認真地道: “那敢情好,能讓她們二位多笑笑。我老婆子最是不怕人笑的。"
探春:這大概就是世人說的菩薩心腸了吧?
【除了這些背後玩笑的,還有嫌劉姥姥用過的器皿臟的。妙玉見劉姥姥進櫳翠庵喝茶,之後就命人洗地擦地。妙玉奉給賈母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隻因為賈母讓劉姥姥就著這杯子喝了一口,妙玉就險些要扔掉,得虧是寶玉求情,才將這杯子送給劉姥姥,讓劉姥姥拿去換錢。】@無限好文,儘在晉
江文學城
其時妙玉已經搬進大觀園有一陣子。探春還住在府裡的時候,時不時會去櫳翠庵找她下棋。
這時探春憑空想象了一下,妙玉櫳翠庵裡的成窯五彩小蓋鐘……她忙對劉姥姥道: “若是妙玉師父真的送杯子給您,您千萬要收下來,拿到西四大街上最紅火的古董行去賣,千萬彆賣虧了價錢!"
就聽劉姥姥笑盈盈地應道: "好!"
【另外就不用提鳳姐和鴛鴦這兩位,合起夥兒來捉弄劉姥姥了。】
【至於為什麼園子裡的小姐們都不喜歡劉姥姥?自然是階級差異造成的。小姐們大多覺得劉姥姥村、俗氣,說話不夠文雅,和她們不是一樣的人。然而,她們卻又都不得不承認劉姥姥擁有她們所沒有的自由和見識,還有常人所沒有幽默與豁達。】
探春默然不語:天幕上這一段說得直白且辛辣,卻讓她們沒什麼可以辯駁的。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隻要擁有劉姥姥那樣的心態,即使存在階級身份差異,在大觀園裡的那兩日便可以過得很自在。】
【鴛鴦與鳳姐合夥捉弄便捉弄吧,劉姥姥照樣按著她們的要求,在開席的時候說笑話: “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②】
天幕上仙子頗有學人說話的天賦,模仿劉姥姥的口氣說得活靈活
現,實在是太像,探春聽見,一個沒忍住,竟“咕”的一聲也笑了出來。
劉姥姥自己也哈哈大笑,得意地望著探春,似乎在說: “你姥姥哄人開心的本事夠可以的吧?”
【於是,劉姥姥這句笑話就為整部紅樓貢獻了最為經典的群像戲。在二百字不到的篇幅內,曹公一下子連續寫到了十三四個人物,每個人的表現,都極其符合她們各自的人設。這大家在語文課本裡都學過,蘭蘭就不在這裡螯述了。】
【後來鳳姐與鴛鴦各自向劉姥姥致歉,讓她彆惱。結果劉姥姥卻說,鴛鴦先前囑咐她的時候,她就已經明白了,這不過是大家取個笑兒。她要是心裡惱,這笑話也就不說了。②可見劉姥姥看似笨拙無甚見識,被鴛鴦等人逗得各種出洋相,其實她心裡門清。】
探春心道:天幕上這評價再準不過了。這世上,恐怕沒有更難找出劉姥姥更精明的老太太。偏生這位此刻還就站在身邊憨笑著,一點兒都看不出她其實是個“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主兒。
【之後發生的事就更好玩了,彆看劉姥姥初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