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觀中賈敬對天沉思的時候,榮府裡女眷們都有點慌神。
鳳姐在小聲問賈母:“要不要往東府去個信兒?”
賈母想了想卻道:"東府想必也能看見這天幕,若是就這麼去大喇喇地告知,那邊臉上恐怕會覺得沒麵子。你明天去請珍哥兒媳婦喝茶,探探她的口風便是。"
鳳姐聽了點頭:“還是老祖宗想得周全。”
這時就見天幕上滾動一行字跡:
【天青色等煙雨:蘭蘭,你說的“雍正之死”與《紅樓夢》也有關係,是什麼意思啊?】
賈母聽見“雍正之死”四字,立即向探春一時眼色。探春立即知道是“不當落筆但須記住”的意思,微微點了點頭。
【蘭蘭這麼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紅樓夢》文本中的一個細節。】
【紅樓夢中,第五十五回的開頭,曾經解釋過那一年元春沒能回家省親的原因。說是“隻因當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宮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嬪妃皆為之減膳謝妝,不獨不能省親,亦且將宴樂俱免。”①】
【但是到了第五十八回的開頭,文中便說“誰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製。”②】
寶釵聞言微微點頭:“那便是’國喪’了。”
眾人聽見寶釵這麼說,大多心頭一鬆:原來這國喪並非為了太上皇伉儷,又或者是今上及後妃中任何一人。隻是一位太妃啊!
可是再略——咀嚼剛剛天幕上所述的兩行文字,旁人還好,賈母在口中細細念了兩遍,頓時唬得目瞪口呆。其餘人等,就連寶釵這樣的“百事通”在內,也還沒悟過來,老太太因何驚駭。
【夢裡九重天:這……有什麼特彆的嗎?】
【二鍋頭不是二踢腳:一會兒“太妃”一會兒“老太妃”的,這作者有沒有寫錯啊?】
這時鳳姐也漸漸悟過來了:“難道是……難道是……”
她連續重複兩句,但愣是不敢再往下說。
可鳳姐不敢,天幕卻敢,而且敢得很。
【在第五十五回還是太妃,但到了第五十八回,已經成了"老太妃"了。《紅樓夢》裡給出的人物是“太妃”,我們換一個例子,如果在第五十五回欠安的是“太後”,那麼她
到了第五十八回便是……】
賈母和身邊眾人全都聽傻了:……這也能隨便換的嗎?
【23333:……太皇太後!】
【恭喜我們的"23333"童鞋,你又答對了,不過這次沒獎。】
【23333:!】
這時哪怕是再木訥腦子轉不過來的,也足夠想明白了,這位欠安的時候還是“太妃”,但莞逝的時候就成了“老太妃”,這兩個稱謂變換之間,還隱藏了一件天大的隱情,就是天子駕崩,新帝臨朝啊!
隻有這樣,才能解釋前一段時間欠安的太妃,因何突然變成了“老太妃”。
【蘭蘭之前曾經說過,《紅樓夢》是一部帶有自敘性寫作的小說,作者在很多方麵非常寫實。因此很可能他在寫第五十五回情節的時候,那位確實是太妃,但寫到第五十八回情節的時候,那位也確實升格為老太妃了。而作者就這麼非常忠實地記了下來。】
【但同時,《紅樓夢》也並不是一部紀實之作,它是經過作者精心構思的一部虛構作品,所以裡麵的人物並不是現實的簡單對應。就像蘭蘭曾經說過的那樣,故事裡的皇帝,可能是真實曆史上雍正與乾隆兩人的共同映射,因此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完全沒有留意到"雍正駕崩"這件曆史事件的存在,然而“太妃”胯嚓一聲,就變成“老太妃”了。③】
“原來如此!”鳳姐等人終於聽懂了,臉色卻都十分凝重。
【而"雍正駕崩"也確實非常突然,有史學家懷疑這與雍正服食丹藥養生有關。這個曆史背景,也許就反應在賈敬服用金丹暴亡的這個情節上。所以蘭蘭覺得,將封建帝王和煉丹修道之人所服食的“丹藥”評為“危害最大”的藥物,是比較恰當的。】
【紅樓吃貨大全:恭喜蘭蘭,雖然有點小跑題,但最後還是拉回來了!】
【過獎過獎!我早就知道自己說到這裡的時候可能會如脫了韁的野馬一樣,所以我事先征求了大家的意見,是大家先同意我跑題的。】
蕭蘭蘭在天幕上狡黠地眨著眼睛。
【二踢腳不是二鍋頭:!】
【賈寶玉拳打鎮關西:哈哈哈!】
【好了,讓我們抓緊時間,來談一談今天直播的最後一個話題————】
剛聽到這裡,就聽二門那裡一陣響動,賈母等人循聲看去,見是王夫人回來了,此刻兀自穿著入言時穿的誥命服飾,戴著繁複的頭冠,快步走進榮禧堂賈母的院子,一見到滿院的人,頓時吃了一驚。
賈母見王夫人那副神情,便知肯定有事,便衝王夫人點點頭,示意對方到自己這邊來。
王夫人忙快步上前,湊在賈母耳邊,小聲道:“言裡陪娘娘隻說了幾句話,那天幕就又出現了。娘娘說要擇那緊要的為天子抄錄,便命人將媳婦送出宮來。】
賈母"哦"了一聲,微微點頭,並不覺得太過詫異。
元春要為天子抄錄天幕上所說的內容,這在情理之中。隻不過,今日天幕上說的這些,元春抄錄起來,可就要費斟酌了。
王夫人將宮中的實情說給婆母聽。賈母聽完了,見到王夫人那聲氣神情,就覺還有隱情,便沉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