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方拐過街口就是煤炸胡同了,胡同裡外是兩個世界。大街上小攤販和行人熙熙攘攘,胡同裡卻是一個人都看不到,遠遠的一對石獅子護著的朱漆大門外站著兩排帶刀侍衛。

這就是以前的十三爺府,如今是怡親王府。

雍正年才新修的朱漆大門嶄新嶄新的,門前台階高了數級。

他走到石獅子前,門房已經看到他了,笑道:“胡先生,您來了?”

胡元方拱手笑道:“來給福晉請安。”

門房請他稍等,胡元方遞出年府的名帖,再給門房一二跑腿銀子稱謝,門房這就進府通報了。府裡沒有男主子,門房隻把話遞到二道門處,從胡元方給的銀子裡分出七成來給嬤嬤,請她跑快點給福晉說。

“那人也是常來府裡的,年家的人。當今潛邸時的門下奴才,也是咱們府上的常客。人家還在門口等著呢,請嬤嬤快一點。”門房作揖道。

傳話的嬤嬤把銀子掖到腰裡,笑道:“等著吧。”

她叫來一個剛留頭的小丫頭,讓她快跑著去找正院的大姐姐們,“就說有個姓胡的舉子拿著年家的帖子登門了。”說罷,從桌上拿了塊點心塞到小丫頭的嘴裡,笑道:“先拿這個甜甜嘴,到了那邊大姐姐們也有好東西給你吃呢。”

小丫頭蹦蹦跳跳的跑進兆佳氏的院子,屋裡的大丫頭聽到動靜,趕緊招手把她給叫到角房裡來,問清緣由後,把小丫頭留在屋裡吃東西,囑咐她:“彆亂跑,一會兒主子說不定就要問你話。”

正屋裡,兆佳氏就快生了,扛著肚子坐也坐不住,躺下又有點喘不上來氣,就讓丫頭扶著在屋裡緩緩轉圈,聽了大丫頭的話,就道:“請楊先生去見一見。”頓了下說,“我看啊,還是為了他們家大姑娘的事。”

怡親王去了江南,楊國維就住進了怡親王府。實在也是如今不比以前,怡親王就是不在京,天天上門來的事也不少。聽了兆佳氏那邊的傳話,楊國維放下手裡的事,道:“把人請去喝茶,容我換個衣服就過來。”

門房聽了消息,才覺得這銀子掙到手裡了。還要掏出銀子來謝楊國維的小廝,那小廝不肯要,道:“我是侍候我們爺的,不能接你的銀子。”他們家楊爺又不是這府裡的主子?他接了銀子那就是給楊爺抹黑呢。

門房就道:“那改日小的請小哥哥去喝茶。”

兩人一起去了大門外,胡元方等的心焦也不敢說,看到門房回來了,身邊還跟了個內院爺們身邊侍候的小廝,大喜過望。

門房拱拱手:“總算沒有辜負了胡先生的托付,胡先生跟這位小哥去吧,小哥是跟著我們楊先生的。”

胡元方是知道楊國維其人的。早年怡親王落魄時,楊國維也是四下為怡親王走動,聽說他與年家交好,也曾托人想走他的門路。胡元方跟年家試探過後,就借故沒見楊國維。

現在風水輪流轉,該輪到他來求楊國維了。

胡元方暗自唏噓,對小廝拱拱手,要掏銀子給他打賞,被小廝推了,小廝讓道:“胡先生請隨小的來。”

另一邊,兆佳氏在屋裡走了兩刻鐘,累得坐下來休息,柳嬤嬤讓丫頭蹲下給她揉腿,指導著該按哪幾個穴位。

楊國維跟胡元方說完,送走人後在屋裡想了片刻,還是到正院來求見。

兆佳氏聽年家果然是在為年家大姑娘的事在求,就笑道:“我就猜他們家是為這個。”旗人家養個姑娘不容易,輕易不會讓姑娘砸在手裡。

“他們家又是想打聽上頭的意思?”她問。

楊國維:“這次胡元方來是因為年家改主意了。”以前年家都是想打聽清楚,看自家大姑娘有沒有那個福份。畢竟留牌子就表示先帝當初是看中年家大姑娘,想給她一個好前程的,隻是可能男方那邊一時不湊巧,才要再等三年。

可問題是現在已經換了新帝,先帝的盤算是什麼,新帝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如果新帝也打算給年家大姑娘一個好前程,他們再等三年也無妨。如果新帝沒這個打算,他們就要趕緊給自家姑娘挑人家了。

年家來求怡親王幫著去禦前問一聲。雖然各種好禮都抬來了,十三爺卻都給推回去了,私底下也囑咐兆佳氏,萬歲那邊的事不能亂打聽。不說年家這種沒什麼交情的人家,就是他們自家有事,也不能輕易往禦前遞話。

兆佳氏明白十三爺那幾年是叫唬破了膽子,對皇權的敬畏達到了一個頂峰。平時在家裡也常說,萬歲現在這麼看重他,他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

所以年家這個事求也是白求。

不過年家大概是想著買賣不成仁義在,借著這件事頻頻登門,倒像他們家大姑娘的事是其次,跟怡親王府套近乎才是正事。

兆佳氏聽了楊國維的話就笑道:“哦?那年家改什麼主意了?”

楊國維道:“年家給他們家大姑娘瞧了個人家,就是來的胡元方的族弟胡鳳翬。”

兆佳氏可真想不到,年家這主意改的是真快。

她靠在迎枕上道:“那他們家是想求一道自行聘嫁的恩旨?”

楊國維搖搖頭,笑道:“也不全是。他想求咱們府裡幫著取兩個宮裡出來的嬤嬤。年家還有個小姑娘,若是三年後選秀,年歲正當。”他悄悄看了眼仿佛麵無表情,站在兆佳氏身邊的柳嬤嬤。

“年家,這是把寶押到小姑娘身上了。”柳嬤嬤跟大嬤嬤道。

大嬤嬤從府裡出來後,就定居在京城了。當時跟她一起受封的還有四爺的三位奶娘,隻是其中兩位已經離世,四爺隻得命人祭祀,追封。隻有一位劉嬤嬤還在世,被封為安勤夫人。大嬤嬤就跟她家住在一條街上,如今兩家時常走動。

現在大嬤嬤和劉嬤嬤已經成了內務府裡數一數二的人家了。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年家求嬤嬤求到了怡親王府,兆佳氏為做順水人情,就把這事托給了柳嬤嬤。

柳嬤嬤就來了大嬤嬤家。

她繪聲繪色的說完,大嬤嬤坐在貴妃榻上,身前身後圍著一群年輕水嫩的小丫頭侍候,聽說書般的聽完,隻是發笑。

柳嬤嬤歎道:“嬤嬤如今可算是享福了。”兒孫滿堂,皇恩浩蕩。做奴才的就盼著能跟個好主子,跟好了主子,子孫後代都能跟著過好日子。

大嬤嬤笑話她:“你說得這麼羨慕,乾嘛不求貴主兒放你出來?貴主兒那個人,你若求去,她肯定好好的就送你出來了。”

柳嬤嬤道:“我還能乾得動,乾嘛要回家看兒媳婦的臉色?”

大嬤嬤讓人都下去,隻留她們兩人說話。柳嬤嬤才歎道:“貴主兒是個冷情的人,跟在她身邊再久,她也不走心。能叫她擱在心裡的也就那麼幾個。我要說走,貴主兒一準不會留。我傻啊?熬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熬出頭了,我現在走圖什麼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