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宮裡,看著萬歲進了屋,趙全保嗬嗬笑著請張起麟和蘇培盛都去茶房喝茶。
常青親自把茶端上來,張起麟趕緊接過來,轉身放到蘇培盛麵前,笑道:“我侍候蘇爺爺一回。”
蘇培盛冷笑,沒好氣的接過來了。
常青見養心殿兩大太監頭領這是有官司要打,找個借口就出去了。
見沒了外人,張起麟賠笑道:“您還生我的氣啊?”
蘇培盛抿了口茶,拖著長腔說:“我哪兒敢生您的氣啊,您才是萬歲跟前的紅人啊,我都該下台一鞠躬了。”
張起麟噴笑了,他記得這是貴妃的話,某次萬歲提起八爺,貴妃就道‘他早就下台一鞠躬了,怎麼現在還有他的事啊?’,可把萬歲給逗樂了,笑了好半天。
這一笑蘇培盛也不好再端著了,放下茶碗示意張起麟也坐下,道:“今兒個是我慢了,你接得對。萬歲正高興呢,咱們奴才不能給萬歲添堵。能侍候好萬歲,那就比什麼都要緊。下回再有這種事,你還放心大膽的上,啊。”
張起麟心道就這一回您都能把我話撕了,再敢有下回?半夜睡覺我都怕被人當西瓜摸了。
他麵上連聲應著,道下回哪兒還用得著我?萬歲身邊您蘇公公才是頭一份的。終於把蘇培盛給捧笑了,張起麟才道:“萬歲都進了永壽宮了,那我就先回養心殿了?這裡就您侍候著了?”
萬歲既然進了永壽宮就不會出來了。
蘇培盛心道你小子有眼色,嘴上還是推辭道張起麟會侍候,他回養心殿看攤去,“那邊那群小子喲,我是真不放心啊。”一邊說一邊就跟七、八十的老頭一樣慢騰騰站起來。
張起麟趕緊請‘更會侍候’的蘇公公安坐,他這就走,馬上走,他最適合看攤管小太監了,侍候萬歲這樣的差事還得是蘇公公啊。
等出了茶房,外麵的天已經暗了。小太監們見他出來就趕緊上來侍候著,張起麟道:“叫兩個人點上燈籠,隨我回養心殿。”
自有永壽宮的小太監去喊趙全保。
趙全保匆匆趕來相送,與張起麟客氣著出了永壽宮。正屋那邊門外兩溜燕翅,都是該在屋裡侍候的宮女和太監。
張起麟看到玉煙也在外頭,正屋新糊的桃紅紗窗映出屋裡的兩個人影。高大的那個是萬歲,正低頭仿佛在跟貴妃耳語著什麼。嬌小的那個是貴妃,垂頸低首,被萬歲輕輕點了數下,仿佛隔著這麼遠都能聽到萬歲的輕笑聲了。
屋裡,四爺正摟著李薇笑個不停,道:“乖乖啊,你是真打算拉著臉拉一晚上?讓朕瞧瞧,是不是還生朕的氣呢?”
李薇早在他進來沒多久就笑了,誰還真能跟他生氣?結果他就非說她生氣了,讓她說為什麼生氣。
她說:我沒生氣~(飛媚眼)
他說:朕不信,你就是生氣了。
有這麼逼人生氣的嗎?
最後她都讓他弄得沒脾氣了,無奈認了生氣。他就一臉‘你終於承認了’,然後繼續讓她說為什麼生氣(……)。
從他來一直鬨到兩人上床睡覺,期間看過書,下過棋(又嘲笑她下得臭),寫過字,抱著說過話,他一直沒有放棄這個話題= =。
等兩人隻著睡衣進了帳子,躺下蓋好被子準備碎覺覺了,他又特彆體貼、溫柔的湊過來哄道:“你到底生朕什麼氣啊?”
我生的是你納小老婆的氣!!
無奈不能宣之於口的李薇氣瘋了,撲到他懷裡特土匪的拉開他的領口照著他的脖子咬~~上去了。
咬完,四爺特開心的把她給剝光了,道‘素素生氣了,朕來哄哄素素’,一邊說一邊和諧了。
素了三年,能真刀真槍了,四爺也是像年輕了二十歲,難得連著兩天和諧。
以前為了養生,他都是隔一天一次,或隔兩天才一次。不過一次來幾回就不好說了,視心情而定。
從今天看來,他high翻天了。
六月,秀女歸家。上記名的最終發到李薇手上的名單是八個人,其中一個封了答應,住在長春宮。
結果這個答應就是這次選秀後上記名中唯一封了名位的。
還隻是個答應。
餘下的全都沒有名分。沒名分就是庶妃,就跟東六宮密太妃,敏皇貴妃一樣,屬於沒有名分,甚至有可能一直都沒有名分的人。
李薇明明記得在長春宮看過的名單裡留下的是十五人,其中八個都是貴人,四個是答應,餘下三個才是庶妃,但皇後也給她們記成了貴人的份例,連屋子布置也是都按貴人來的。
結果這麼一來,給新人準備的屋子全都要重新收拾。
玉煙對這個門清,笑道:“早年我在宮裡認的那個乾弟弟,這幾日來看我了,還給我帶了不少東西呢。”隨便送了一些消息,比如就在那天折子送回長春宮後,下午長春宮的大姑姑就帶著人迅速把準備好的屋子又給扒了一層皮。
那庶妃們按什麼例呢?四爺特意立個答應放在長春宮,那就是說剩下的都不能比答應更高?
玉煙不清楚這個,她說再去打聽,這個隻要找發放份例的人就能問清了,連長春宮都不必去。這事永壽宮的人都打聽不出來,不過李薇在養心殿聽四爺提了。
四爺說起這個還有些不高興:“才進宮,寸功未建就全都跟潛邸出來的一個位份,這可能嗎?一開始把心都養大了,還怎麼管教?”
雖然半句沒提皇後,但話裡話外是認為皇後隻顧施恩,太抬高新人了。
其實,長春宮也跟李薇提過,說是不是新年新氣象,耿貴人等幾人的位份往上提一提?聽皇後的意思是想把這份人情‘讓’給她來做。
李薇表示:皇後涼涼您想多了,我不要這份人情,您想上折子您就自己上吧。
四爺擺明是想事事跟先帝看齊的,才出孝就大封後宮?他最近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寸功未建。宮裡的女人有功勞就是生孩子了,等生了孩子才說提位份的事。
還不是生一個就算,東六宮裡都是生上兩三個才能往上升一級的。
這也跟後宮裡品級少有關。皇後以下,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答應有點半主半仆的意思,更像是皇家通房丫頭。因為她們不止是侍候男主子,也兼侍候女主子。像四爺這次封在長春宮的答應,大概皇後也不能晾著她什麼差事都不派。
最讓李薇擔心的年氏確實被選進來了,但她還沒見過,目前人還都留在儲秀宮。
秀女們慢慢都從宮裡搬出去了。
弘昐被指婚之後,李薇特意把三個兒子都叫回來,四個兄弟站一起好像從小學到大學都齊了。弘昤跟三個哥哥都不認生,他常跑去阿哥所和尚書房,做為四爺最小的兒子,額娘又是她這個貴妃,整個紫禁城裡都由著他逛。
就跟當年的弘時有個錢通一樣,李薇把程先送到弘昤身邊了。程先或許不夠機靈,忠心一等一的。就跟四爺說的一樣,用奴才有忠心就可用,彆的都是其次。
有他跟在弘昤身邊,她放心不少。
而且,按宮裡的製度,一個阿哥身邊有六十到七十個太監侍候,李薇剛看到名單時都傻眼了,可就是這樣。在府裡時,弘昐等人早先身邊都是八個太監,四大四小。到圓明園時,弘時和弘昤都是二十個太監。
李薇還以為是地方大了,看孩子方便。
等進宮後這麼點小地方,弘昤身邊卻紮了七十個太監時,她才發現人數的增多其實意味著身份的改變。
這七十個太監並不是都跟在弘昤身邊侍候的,有看屋子,收拾屋子的,管玩具箱的,跟弘昤出去時探路的,背著他的,會說話能哄他玩的,等等。
……大概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宮裡太監多。
每回弘昤出去瞎跑,隻是跟著的就有二十來個,什麼時候都是一大群,動靜不一般的大。她都聽四爺笑著說‘今天聽到弘昤在前頭玩,一群人跟著他跑,他還高興的直樂’。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