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永樂甜白釉梅瓶

初挽回到北京後,先過去了陸家老宅,見了陸老爺子。

陸老爺子:“當初說好一個月回來一趟,現在我看他是忙得顧不上了,平時不回來,過年也不回來了。”

初挽道:“爸,他不回來我回來了,我不比他強,還能陪你說說話。”

這話倒是逗得陸老爺子笑起來,一時問起陸守儼在那邊的種種,初挽都一五一十說了。

陸老爺子其實心裡是滿意的:“他下了基層,能踏實在那裡做點事,倒也不錯,彆看是個小地方官,但要想做好,不容易哪。”

初挽:“那可不,我看他過年的時候都沒法歇著,不是去慰問烈士家屬,都是去慰問老乾部和孤寡老人的,這也沒辦法,既然坐在那個位置,這些他都得乾。”

陸老爺子一聽,感慨:“那不是他該做的嘛!”

一時馮鷺希並底下幾個侄媳婦都來了,中午大家一起吃的飯,飯桌上倒是熱鬨,說起家裡最近的事,大家各有各的動向,陸建昭最近參與到一個電視劇拍攝中,說是去當副導演,就連陸建時都開始談對象了。

提起這個,喬秀珺很有些顯擺的意思:“對方是孫政委家的孫女,長得模樣真好,聽說在他們廠子裡還是先進個人。”

馮鷺希:“那敢情好,回頭談得差不多,帶回來給老爺子看看,這樣家裡也放心。”

喬秀珺:“對,我也這麼想的,反正聽說那姑娘家教好,出身好,真不錯,我和建時說了,說你最近彆想彆的,和人家姑娘好好談。”

旁邊寧玉潔陸建靜幾個聽著,自然也都點頭。

陸建時之前因為初挽的事,可是鬨得不太愉快,消沉了一陣子,現在總算重新談對象了,這事算是過去了。

初挽從旁,沒吭聲。

陸家人多,反正各種心思也多,她沒精力去應對這些。

現在彆說陸守儼不在北京,就是在,她也是能躲就躲著,不過偶爾過來應個卯,看看陸老爺子,至於其他人怎麼樣,她也犯不著在意。

吃過飯,陸建昭卻問起她那邊古墓的事,初挽便大致提了提。

陸老爺子聽得驚歎不已,其他人等也都不敢相信。

陸建昭:“太絕了,樹葉菜湯,兩千年竟然還原汁原味!我後悔了,早知道我也過去,見識見識,回頭我們劇組拍電影可以用上了!”

陸建暉聽著,沉思半晌,開始分析裡麵的原理,認為這就是白膏泥保護作用。

陸建靜也是好奇得要命,旁邊幾個嫂子侄媳婦問這問那的。

初挽:“現在我們是用封蠟法將那些新鮮樹葉暫時保存下來,已經請了國外專家研究,怎麼在保護綠葉性狀不變的情況下,展示在大家麵前。”

陸建靜:“意思是我們以後能在博物館看到兩千年前的綠葉了?”

初挽:“對。”

陸老爺子:“這可太有意思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挽挽這次幫了守儼大忙,也讓我們見識了!”

喬秀珺本來想說說陸建時女朋友的事,現在看這個,便訕訕的,回頭私底下和保姆抱怨:“什麼古墓,聽著就膈應人!”

保姆卻很興奮,她覺得這個事很新鮮,回頭說出去村裡人估計都稀罕!

喬秀瑁見此,撇撇嘴,走了。

當晚初挽住在陸老爺子這邊,晚上陸建靜還找她說話,陸建靜現在正是熱戀期,隨便抓住一個人就忍不住說自己和對象的事,一臉甜蜜,說東說西,也不管初挽聽沒聽。

初挽心裡想著,楞頭小夥子,一聽就沒意思透了。

她就喜歡陸守儼這樣的,熟透了的,做什麼心裡都有譜,就連和她吃醋也把控著分寸,永遠穩穩當當,她隨時可以躺倒了充小孩被捧著哄著。

太年輕的,心思飄著,到時候誰哄誰?一聽就沒勁兒。

第二天,初挽先去學校,和嶽歧周教授談了情況,把這一段的經曆分享了下,又聊起這一個月缺的課程,回頭還得補上來。

嶽教授對於這次的考古發現自然很滿意:“考古這個事也是玄乎,有些人一輩子都挖不到什麼,有些人隨便就能挖,上次青州佛像,咱們不少要研究的工作,這次石原古墓,你更是立了大功,就這兩個,你好好研究,我估摸夠你博士畢業了。”

初挽聽著,忙道:“博士就算了,我讀個碩士就行。”

她還一堆計劃呢,不想天天們學校讀書做研究。

嶽教授看她一眼,搖頭,卻道:“馬上我們要召開一個全國考古工作座談會,到時候你也跟著我一起參加,我詳細和你說說。”

初挽一聽,自然知道這機會不錯,可以長不少見識,當下根據嶽教授的要求開始做準備,同時也開始補課。

這學期的課程不算太重,主要是地質學、環境學、考古繪圖和攝影學。

初挽大致翻了翻,地質學環境學她得上心學,考古繪圖和攝影學主要是實踐動手,她經曆了這兩次考古體驗,應該沒什麼問題。

反正現在也沒彆的什麼事,這些課程應付起來倒是也不難,她也就有閒工夫想想彆的。

這兩天易鐵生打回來電話,說是已經找到那批貨,他正打算找合適的時機挖掘,需要等等,初挽見此,也就讓他不用著急,萬事穩妥為上,千萬彆惹出什麼幺蛾子。

她自己沒彆的事,便隨意在市場上撿漏,也時不時過去逛逛琉璃廠。

這時候琉璃廠已經翻建擴大,之前搬遷出去的文物商店也都陸續回來了,不過這些文物商店回來後,政策便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這些商店開始增設內櫃,允許國內老百姓買賣文物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琉璃廠博古齋可以允許普通百姓購置古玩了,這是一個信號,意味著古玩市場正在向普通老百姓張開大門。

初挽其實一直在等著這種政策變動,也時常打聽著,現在知道總算允許老百姓買文物,便挑了個沒課的時候,過去琉璃廠逛了逛。

琉璃廠街麵擴大後,非文物部門的三產也進駐了,於是街麵上到處充斥著旅遊紀念品和工藝製作品,過來這裡的遊客大部分是衝著這個去的。

幾家正經經營文物的文物商店卻是門可羅雀,沒什麼人過來,就算有幾個客人,都是穿著體麵的中山裝,一看就是政府官員,或者文化界的人物。

也是因為政策才改動,外麵消息還沒傳出去,後來出現的倒爺以及喝街的販子以及掃地皮的鏟子還沒出現。

至於普通老百姓,對於這些老物件更是不感興趣,大眾對古董的興趣和價值還沒有概念,人們忙碌於排號分房子提職稱,忙碌於買三轉一響,那些條件好起來已經可以過來旅遊的,便是經過琉璃廠,眼睛看到的依然是帶著洋氣時髦的旅遊紀念品。

初挽在幾家文物商店隨便逛了逛,最後走進了博古齋。

這博古齋有些曆史了,開業於本世紀二十年代,主要是經營金石陶瓷以及字畫碑貼的。解放後,成為了北京旅遊局選定的定點商店,對國外遊客開放,購買隻能用外彙券。

如今的博古齋分為內櫃和外櫃,外櫃隻對外國人開放,那裡麵的物件一般都是非收藏級彆的,價格也比較貴,但是內櫃則是隻對中國人開放的,不賣給外國人的。

初挽先進行登記,之後走進了內櫃,一進去便見櫃台上琳琅滿目地擺著各樣收藏品。

她打眼看過,都是官窯珍品,上麵列著價標,最貴的雍正年間的能賣到四五百塊,乾隆官窯的大概四百一件,至於後麵的官窯則不值錢了,也就是一百多,畢竟年份比較淺。

初挽看了一番,對她來說,價格還是高了,雖然現在有錢了,但後麵機會還很多,買了這清朝官窯貨,又受限於文物法規定,六七年內彆想賣出去,那不是直接把錢給砸進去困住了麼。

不過她來博古齋,想等的是一個即將出現的大好機會。

前兩年,山東一家博物館需要購進一批明清瓷器,委托了琉璃廠博古齋來收購,當時說好的是這一批資金已經馬上審批到位,這種情況下,琉璃廠博古齋便占用自己的一部分收購經費來收購了一批明清官窯瓷器。

可誰知道,山東博物館的資金審批卻出現了問題,因為領導更換原因,這個流程竟然一直耽擱延誤下來。

博古齋為了這個,自然是焦急萬分。

要知道為什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