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 / 1)

數百萬兵力對峙,時間短了還好說,時間一旦過長,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出現。雖然帝王和異姓王雙方都知道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但是讓他們主動,他們也做不到。帝王是不想去挑釁幾頭正值壯年的猛虎。幾個異姓王也是不想失了天下大義。彆管他們心裡麵是怎麼想的,麵上卻都得做出一副‘忠臣’之象。但是這樣一來,他們又難免會受製於帝王。雖然不是多大的問題吧,但是心裡卻感覺不太好受。哪個異姓王在南方不是呼風喚雨的存在,但是帝王的這份旨意卻明晃晃的提醒著他們的身份。關鍵是他們不做還不行,做了卻讓自己心裡憋屈。“帝王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我們也隻能出兵了。”金陵王帳下,他的謀士們說道。金陵王不由冷哼道,“就算這樣,那也不該我們一方出兵,不是還有另外兩個異姓王麼,沒道理避開他們去。”讓他一個人去乾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又不傻。更彆說消耗兵力在諸侯眼中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金陵王避不開,那就準備拉更多的人一同下水,減少自己的損失。他是這麼想的,不代表其餘的異姓王也這麼想。尤其是南闖王,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另類的匪氣,“琅琊小兒的確是一個威脅,但是現在最大的威脅不是皇帝老兒麼。”“他想讓我們兩敗俱傷,自己撿一個現成的便宜,世上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再說,攻打一個小小的琅琊王,哪有拿下帝王的軍隊更帶勁。”南闖王趙慎烈眸光閃爍道。“帝王軍隊可比琅琊王難纏多了,你就不怕我們和老皇帝打的兩敗俱傷,被那個琅琊王給摘了桃子?”“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我們各自出動一部分兵力,先把琅琊王給拿下,然後再對帝王進行反撲,以後我們憑各自的本事爭奪那個位置。”金陵王道。兩方交戰,最怕的就是旁邊等著撿便宜的人了。“要說穩妥,還是不攻打琅琊王最穩妥,就當自己是聾子,瞎子,聽不見,看不見,拖到老皇帝沒了,事情就好辦多了。”南闖王道。他們這些異姓王大都是帝王年輕那會封的,所以他們明麵上可能是不能先反主的。“帝王詔令都傳遍天下了,我們要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外界還不知道要怎麼編排我們呢。”金陵王司馬專道。“那嶺南王那裡呢?怎麼還不來?他不會就打著讓我們兩個人上的主意吧。”南闖王視線環視一周道,眼睛骨碌碌直轉,與五大三粗的外表不同,他粗中有細,當即起身準備以嶺南王為借口離開,結果嶺南王趕過來了。他一進來就開口致歉,態度誠懇的旁人不知該說什麼是好。但是之後從他輕易不開口的情況看,這絕對是一個心裡有自己主意的人。三個異姓王,代表的三個心,還有身後的百萬大軍們。就在嶺南王聽金陵王和南闖王扯皮之際,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你們的糧食還夠麼?”糧草的多少就是他們能繼續拖下去的底氣所在。“怕什麼,有那些世家們呢。”趙慎烈滿不在乎的說道。“世家雖然會給我們送糧,但是你們最近有沒有覺得,世家送過來的糧食越來越少了。”嶺南王皺眉道。因為軍隊對糧食的需求量大,所以世家那邊一斷糧,他們這邊就得捉襟見肘。“誰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要是有糧食也不給我們送過來,那我就登門去取了。”趙慎烈不由哼了一聲,滿臉不屑道,不管是心裡還是麵上,他都對這些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的世家們沒有絲毫的好感。“你心裡怎麼想是你自己的事情,彆說出來,省的連帶了我們。”金陵王道。身為一方諸侯,他們對三心二意,在他們中間搖擺不定的世家們感到非常的不滿。但要是換位想一下,如果他們是世家族長們,也會和他們做出同樣的決定來。更彆說那些頂尖的世家們,有對諸侯們挑揀的資格,他們現在有求於人,嘴上自然不能說什麼難聽的話。南闖王不由嗤笑一聲,對金陵王的勸說不以為然。他年輕那會就是一個土匪,後來機緣巧合的才從了軍,儘管現在已經擁兵數十萬,但是骨子裡的行事風格依舊彪悍。同樣,也是因為他的性格,他是世家們最不待見的那個。但是因為他手上的兵權,不少世家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這樣一來,南闖王自然更加不會把世家給放在心上了。嶺南王提起世家隻是捎帶,並沒有為世家開口說話的打算。他想跟人說說現在南方的局勢,但此時顯然不是一個好時機。現在問題該討論的這次該怎麼辦?對於帝王詔令,他們尊還是不尊?出動兵力以後,就隻能打琅琊王麼?帝王那邊也想撿他們現成的,不得不防。“諸位該記得陝西麼,當時琅琊王隻出動了五萬兵力,晉王出動了十萬,可是還有誰記得,當時的陝西可是有著五六十萬兵力的,他們是怎麼全乎的抽身而退並且還全部斬殺陝西叛軍的?”嶺南王道。六十萬人,殺都要累死人的節奏,就這麼埋骨於陝西。後來要不是被人挖出來屍骨,他們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呢。琅琊王這事做的實在太惡心了,直接把陝西叛軍都殺光,讓陝西這塊寶地在他們心底變得如同雞肋一般,可把想把陝西給弄到手的南方諸侯們心裡給惡心的夠嗆。金陵王和南闖王兩人沉默,他們兩人也實在百思不得其解,“陝西的那些叛軍,真的是琅琊王他們殺得麼?”金陵王懷疑道。“此事陝西那麼多的百姓都親眼看到過,應該不會有假。”嶺南王道。雖然太詳細的事情他們探聽不出來,但是陝西那麼多的百姓都去了山西,隻要一上街,就能聽到陝西百姓們對琅琊王和晉王他們滿口稱讚和歌功頌德。那這樣一來可就有問題了。琅琊王的十五萬大究竟是怎麼剿滅陝西六十萬大軍的?不把這事弄明白了,他們就怕自己的兵力白白的填進去。琅琊王能有今天這般成就,他們誰也不敢小看。而王淳之那邊,已經為那些即將遠道而來的客人人準備好了東西。隻要他們敢來,絕對讓他們有來無回。就在這時,有人從山東那邊給王淳之他們送過來了一封信。信是李家老爺子寫的,上麵說有很多南方的大商人們都想過來見王淳之一麵,他們對於商人子嗣也能參加科舉一事意動不已,李家老爺子雖然在商人中有些聲望,但是卻不能讓南方的那些大商人們真正的放心。王淳之年紀輕輕,卻已經是琅琊王,所以南方的那些大商人都想讓王淳之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看到這封信,王淳之唇角不由一勾。謝小天他們開心道,“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啊,一旦南方的那些大商人也倒戈來了我們這一邊,那麼南方異姓王的實力會進一步的衰弱。”南方的頂尖世家他們已經去了信,在得知王淳之強大的實力後,世家們對南方的異姓王的供應開始有意識的減少著。雖然他們無法一下子抽身,但好歹有了一個好兆頭。除了世家之外,南方的大商人也是亂世中的一股力量。商人本性逐利,伴隨著北方頂尖世家南移,他們為了能夠更好的賺錢,也跟著一起去了南方。多年經營下來,已經在南方有了立足之地。那是一股龐大的力量,如果說世家偏向保守型,以穩為主,那麼商人就是相反的。隻要你能夠給他們帶去足夠的利益,他們天王老子都敢跟著你反。相比之下,趁著亂世南來北往運送糧食售賣的行為頂多之是毛毛雨。這樣的一股力量,自然也在南方那些異姓王的拉攏中。隻是相比起王淳之給他們的東西來,南方的大商人們和諸侯們就是純粹的利益交換了。南方的異姓王們就是再拉攏商人們,也不可能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改換門庭。笑話,商人本來就有錢,要是再有了權,要是弄的人心浮動,於國可沒什麼好處。有哪個君王願意看到下麵的子民們一心鑽到錢眼裡,而不在家老老實實種地的。他們不能也不會承諾這種事,但是王淳之能。那些商人們就算不支持他們,以後他們的了子孫照樣能讀書,但是那些商人們不知道啊,他們隻以為這是王淳之為了拉攏他們而開出的優渥條件。一個隻能得利一時,一個卻利於自己的血脈和子孫後代。誰給出的多,這還用說麼。南方的大商人都是這麼以為的,王淳之他們以前也不會挑明了說。再說,比起過後直接吃桃子來,還是讓他們跟著一起栽種,體會到其中的辛勞和艱苦之後,等到以後他們隻會變得更加珍惜。王淳之依舊在凝聚民心。信到之後,自然不是王淳之扔下河南回去山東見那些從南方來的大商人們,而是他們跑過來見王淳之。那封信就是一個敲門磚,實際上信和那些南方大商人們就是一個前後腳的時間差。事關自己的子孫後代,哪怕手中握有萬貫家財,被人稱之為大商人的這些人依舊坐立不安著。不是他們沒有見過世麵,而是這次的機遇對他們來說實在太大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