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籌謀大盜(1 / 1)

那名氣質出眾的紳士是號活躍人物,認識的人包括內閣大臣、國會議員,外國使節、銀行家,以及其他重要人士。他單身,在位於倫敦高級區域的寇鬆街十九號有一棟房子。不過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旅行,據說不但去過歐陸,還曾遠赴紐約。和他同時代的觀察家顯然相信他是貴族出身,當時的新聞報導提到皮爾思往往稱之為rouge,意思是野了性子的離群雄獸。光是想到係出名門的紳士竟選擇走上犯罪之路,就太令人吃驚又不免興奮,因而沒有人真想推翻此說。然而,關於皮爾思出自上流社會的說法,並沒有可靠的證據;他一八五零年之前的經曆,幾乎完全無法確知。現代的讀者對於“身分監定”的概念早已習以為常,可能不明白皮爾思的過往為何會如此模糊不清。但在那個年代,出生證明還是新鮮事,攝影術才剛起步,而指紋辨識術則還連個影子都沒有,要確認任何人的身分本來就有困難;何況皮爾思又格外刻意隱藏。就連他的名字都很可疑:審訊期間,就有好幾個證人聲稱就他們所知,他名叫約翰·西姆斯,或安朱·密勒,或亞瑟·威爾斯。他的金錢來源顯然很充裕,這點同樣啟人疑竇。有些人說他是朱克斯的匿名合夥人,投資一家槌球設備製造公司,十分成功。槌球當時在喜好運動的年輕女仕間風靡一時,而一個精明的年輕生意人將遺產適度投資在這樣一家企業,獲得豐厚的回報,也是理所當然的。另外有人說,皮爾思擁有幾家酒館,還有一小隊載客的出租馬車,由一位姓巴婁的車夫掌管;巴婁長得異常凶惡,前額有一道白疤。這個傳言很可能屬實,因為當時的酒吧業主和出租馬車的老板,往往都有黑社會方麵的關係。當然,皮爾思也有可能真是出身良好、受過貴族教育的紳士。彆忘了,當時的溫徹斯特公學和劍橋大學的特點,比較偏向於好色與醉酒行為,而非嚴謹的學術成就。維多利亞時代最了不起的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年輕時就讀劍橋大學,大多時間就是花在賭博和賽馬上頭;而且大部分出身高貴的年輕人對取得“大學氣質”要比取得“大學學位”更有興趣。更何況,不可否認的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黑社會的確養活過許多時運不濟的讀書人。他們通常會代寫假的證明書、推薦函,或者偽造紙幣,有時候還會耍點小詐術或是設騙局。不過一般來說,這些讀書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罪犯,比較應該得到人們的同情,而非譴責。另一方麵,愛德華·皮爾思則是興致高昴地踏上他的犯罪之路。不論他的收入來源,也不管他真正的出身背景,有一點倒是確定的:他是個出色的盜賊,多年來累積了充分的資本,足以支應大規模的犯罪行動,因而變成當時所謂的“籌謀大盜”。而接近一八五四年中時,他正精心策劃,打算乾下一票他生涯中最大的盜竊案:火車大劫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