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1 / 1)

過去五十年裡,我們對中世紀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我們有時候還能聽見一個自以為是的科學家在談所謂黑暗的中世紀,現視和大屠殺,二十世紀的記錄肯定會使善於思考的觀察者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絲毫不比當時高明。實際上,所謂殘酷的中世紀的說法是文藝複興時期所編造出來的。文藝複興的倡導者們極力強調一種新的精神,就不惜歪曲事實。如果所謂的黑暗中世紀被證明為一種長期以來的錯誤概念,那是因為它與當時所珍視的一種信念有關:我們人類總是朝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前進。這種信念完全是異想天開,但卻根深蒂固。現代人就很難想像我們這個現代的、科學的時代相對於科學前的時代也許並不是一種改善。再就時間旅行的問題說兩句。雖然量子運送的試驗已經在世界上的不少試驗室裡進行過演示,這一現象的實際應用,還將是未來的事情。本書中所提到的思想是受到了戴維·多伊奇、吉普·索恩、保羅·南欣、查爾斯·本內特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啟迪。書中的描述也許會令他們捧腹,但他們是不會把這當成一回事的。這隻是一本,時間旅行完全是人們的美好遐想。但書中對中世紀的描述則是建立在比較堅實的基礎上的。在此,我對許多專家學者的工作表示感謝。如果書中有什麼敘述的錯誤,那由我負責,與他們無關。此外,我還要感謝凱瑟琳·坎納為本書所繪的插圖,感謝勃朗特·戈登為本書繪製的電腦製作的建築物透視圖。最後,我要特彆感謝曆史學家巴特·弗蘭肯的寶貴見解,感謝他陪同我到法國的佩裡戈爾去參觀一些鮮為人知的、被人們所忽略的曆史遺跡。““未來所有的偉大帝國都將是思想上的大帝國。””““如果你不懂得曆史,那你就什麼也不懂。””““我感興趣的並不是未來。我感興趣的是未來的未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