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方藍集團搬到方藍產業園,才算是進入了高速發展。
從幾百人的公司,迅速膨脹到三千多人,其中美工就有上千人。
整個公司的變化,甚至整個方藍產業園的變化都肉眼可見,一天一個樣。
而方圓最關心的超算和IDC中心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有錢,一切都不是問題。
三歲也從實驗室的服務器遷移到了IDC中心,IDC中心的普通服務器機組已經到位完畢,唯有超算還在組建。
但是對目前三歲來說,已經完全夠用了。
在策劃的配合下,按照不同副本世界觀的各種美術素材被提交到服務器,然後自動生成一個個的副本世界。
這些副本世界,隻要配上一些職業設定,甚至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遊戲發布。
可是方圓野心甚大,他要做一個可以被人類真正意義上當做第二人生的虛擬世界出來。
一切有條不紊地發展著,但他並不太管,一切都放手下麵人去做,有三歲在,出不了大問題。
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實驗室。
準確地說,是放在了生物研究室和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兩個實驗室下麵的一個跨領域研究。
是由神經生物學家、人工智能專家和電子工程專家組建成的一個人機交互研究中心。
這個中心說白了,就是利用腦電波和人工智能相結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人機交互的研究。
如果這項技術能實現,那麼科幻小說中的虛擬遊戲設備也就不遠了。
也許有人覺得方圓異想天開,不可能實現的,最起碼目前來說肯定實現不了。
但事實上這項研究早就有了,甚至在淘寶上都有腦波控製器出售,通過控製器,來控製手上平板電腦上的一些遊戲。
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很扯,但事實就是如此。
神經生物學方圓雖然憑借聰明的大腦,也學習了不少知識,但畢竟不是專業的。
可他大腦中有完整的人機交互設備的源代碼。
開始組建這個部門的時候,自然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
但當方圓拉了一位電子工程師,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弄出來一個簡易的腦波控製器以後,所有人都閉嘴了。
這個腦波裝置和市麵上所有的腦波控製器都不太相同。
它形似一個頭盔,頭盔裡麵密密麻麻類似焊接點的銀白色疙瘩,這其實是神經元接收點。
利用這個頭盔,很簡單的就可以給一些機器下達各種指令。
但這個裝置並不能達到方圓心目中的要求。
他需要一個能放大腦電波,可以更精細、更快、更靈敏的裝置。
所以就需要神經生物學家和電子工程專家的合力研究了。
但這已經讓各位專家大吃一驚了,也讓他們看到了研究方向和發展的希望。
證明了一切並不是方圓的妄想,使得他的聲望在實驗室裡再次達到一個高(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