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功書院,有貞學院。
學院外間的匠作房裡,五十餘名三年生正在匠作房裡聽著幾位頭發花白的老匠人傳授技藝。
這是一等獨特的授藝方式。
因為在華夏上千年來,匠作手藝的傳授除了匠戶家傳外,都是師傅帶學徒的模式。
上千年來都是如此,比如學徒先給師傅免費當三年勞力,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等等,還需要任打任罵,美其名曰磨練考驗心性。
第三年以後師傅才可以教授徒弟一些粗淺手藝。
當然教到什麼程度,必須看師傅自己願意與否及徒弟領悟程度,有句眾所周知的俗語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師傅教徒弟都必須要留一手,甚至故意帶你走些彎路,讓你沒那麼快學會技藝。
徒弟除了一開始侍奉師傅如此,到了最後還必須給師傅養老送終等等,直到自己當了師傅才能熬出頭來。
當然這一套傳授方式流傳下來,自有他的道理,輕易指責不好。
但在有貞學院則是不同,學院院長趙士禎從各地請來資深的老匠人,給予同等於精一學院舉人老師的優厚待遇。
然後由這些非凡的老匠人們手把手地教授學生們匠作的手藝,教授中由學院正副院長,以及學生們進行評分,能者留,不能者下,再加以優厚的待遇如此就不會有藏私的事了。
當然優厚的待遇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尊重和地位。
林延潮任山長時就製定了這一套規矩,總而言之必須形成尊重老師的風氣,無論這位是老師是教授經學的讀書人,還是匠人。
明朝的匠戶的子孫多不願承襲父業,為何?
因為地位低微,勞役繁重,故而匠戶的逃亡更甚於軍戶。
拿今日一直吹噓的日本匠人文化而言,也是因為一名匠人無論作為任何職業,都能得到人的尊重和敬佩。
因為如此,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職業更加熱愛。
初時讓這些學生們向匠人行拜師之禮,他們還不太願意,但書院規矩之下,學生們還是造著作了。
如今林延潮入閣,在新民報上即言士農工商平齊,學院眾學生方知道林延潮的用意。
現在眾三年生們正聚在一處看著幾位資深匠人教授打造銀錢的方法。
幾位匠人中一人是出自寶源局的老匠人,是院長趙士禎親自聘來的。
寶源局隸屬工部,專司朝廷鑄錢之事。
後世人誤以為明朝沒有製作銀幣之法,其實不然。
比如天子登基後即鑄新錢,新錢是模仿嘉靖通寶所鑄名為萬曆通寶。
萬曆通寶多是銅錢,銅錢裡寫有一個厘字,也就是值銀一厘。
除了銅錢還有少量銀錢,銀錢有二錢、四錢、五錢、八錢、九錢之分。
自天子祭出了礦監稅使這大招後,派礦監到雲南催辦開采銀礦,繳上來的銀子也拿來鑄錢,這些銀錢製作得相當精美,故而很少用(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