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製(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4745 字 1個月前

文淵閣。

林延潮於值房內接見,禮部尚書於慎行,國子監祭酒蕭良友,翰林院掌院事餘繼登,他們三人皆微微屈身坐於側席。

“既是議了這麼久,這兩京十三省的鄉試之事就如此定下吧!”林延潮呷了一口茶。

其餘三人都微微挺直背心:“謹遵閣老鈞命!”

林延潮笑了笑:“讓仆送一送諸公!”

夕陽於西,將紫禁城內外鍍上了一層金色。

但見餘繼登,蕭良有走在前麵先行告辭,而林延潮,於慎行二人落在身後款款而談。

“治理天下,首在擇賢,何為賢也?不單單是士人之賢,譬如子貢範蠡,也是商之賢也,墨子魯班,工之賢也,神農嫘祖,農之賢也。讓百姓以賢為師,樹立風氣,讓四民平齊,正天下之本。”

於慎行道:“故而閣老以賢為師,運於科舉之中。”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如此,今歲的鄉試,明年之會試,都是我入閣以來著手要辦的首先之事,要為國家多取些經世致用之才。”

“何為經世致用?就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我們以往取士,書呆子取得太多,身為官員不識桑麻,不知匠造,不懂經濟,不通民生,這樣的官員不說他們能不能為官一任。隻說不知如何通商惠工,又如何真正懂得何為四民平齊呢?這任賢之道,僅憑一個德字,不足以造福於百姓,還必須德才兼備啊。”

於慎行道:“閣老所言極是,能通商惠工就是經世致用,能經世致用方即是才。但是以往在會試中用經史並重擇才,已經引起不少非議了。又在鄉試之中放寬,恐怕下麵的人又要起議論了,甚至引起士林反對。”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我也想讓天下讀書人多等一等,但時不我待。用事變法,非要有一幫能知經世致用的博才通才不可,而當今之士不如唐宋多矣。故而我才主張不僅是要於會試上,鄉試必須在策論上著重於經世致用,至少不亞於經義八股的分量,邊遠之地可以稍稍酌情,但兩京鄉試必須一寸不移。”

要知道明清兩朝經義取士,非常折磨讀書人。很多投機取巧之輩,都在鄉試會試的大題中用過去背誦的程文往上套。甚至出現了七道經義題蒙了七篇最後考中進士的例子。

考官對此不以為然,反而欣賞此子記憶力超群。而在童試中為了避免如此蒙題局麵出現,隻能考各種牛頭不對馬嘴的截搭題,所以與其如此倒不如擴大考試範圍。

不過林延潮在會試中的改革,還是遭到不少讀書人反對的,因為書籍很貴,很多貧寒考生除了四書五經又去哪裡買書拓展知識麵。

清朝洋務運動後,有識之士也意識科舉取士之弊,也增加了策問題的分量。

當時有一題目,項羽拿破侖論,頓時考倒了一大片考生。

一位考生滿是疑惑地答(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